描写四大菩萨的词语

2024-01-18 07:56

1个回答
1.形容菩萨的成语

辩才无碍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华严经》“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

辩才无阂 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出处:《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菩萨低眉 象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出处:《太平广记·俊辩类二》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天女散花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迟弊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出处:《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泥菩萨过江 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更谈不上帮助别人。

2.4大菩萨是哪4个

菩迅旦汪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亩仔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

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以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本愿,循声救苦,不稍停息。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应化道场为浙江普陀山。

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菩萨应化道场为四川峨眉山。

地藏菩萨发大愿的象征,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因悲愿持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应化道场为安徽九华山。

3.中国四大菩萨

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观世音菩萨:

人生于世间,常遭受天灾人祸种种苦难,当无情的水、火、刀、兵、病、孤等等侵害之时,令人发出痛苦挣扎求生祈命的呼号声,一直总是不断的。观世音,就是时时刻刻细心地,深入地观察着和聆听着,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上所有的男女老少,凡遇到灾难的危急时刻,只要诚心称呼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请求救助,观世音菩萨就会实时观察到你的苦难,听到你呼救的声音,以大无畏的精神,用适当的化身,救你脱离苦难。正如『法华经、普门品』中所讲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说观世音菩圣号的含义,就是大慈大悲,循声救苦,无处不现身。

文殊菩萨:

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关于文殊的来历,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即《文殊师利涅盘经》中所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今印度西北)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中的公子,离家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被尊为菩萨之首。文殊在四大菩萨中称“大智”,常与右肋侍普贤并列于佛祖两侧,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侍于佛左,专司智能,菩贤侍于佛右,司理。

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或译普贤,遍吉。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萨与文殊菩萨之智德,证德相对。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右胁侍。和佛陀,文殊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其塑像多骑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的峨嵋山

地藏菩萨:佛灭度1500年后,地藏菩萨降迹新罗王家,姓金名乔觉,躯体雄伟,顶耸奇骨,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二十四岁落发,渡海入大唐国。地藏菩萨金乔觉至江南池州九华山,乐此胜景,于山中觅得一石洞,静居修持.菩萨苦修时,曾遭毒蛇咬伤,稳然不动。忽有一妇人出现,作礼馈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以补过。此妇人实为九华山神。地藏菩萨金乔觉向当地绅士闵让和募化一袈裟之地,闵公许之。孰料菩萨袈裟一展,遍覆九华山山水水,闵公见其神异,遂尽舍九华为菩萨道场,并与其子双双出家陪侍菩萨。今地藏圣像左右侍者即闵公及其子道明。当地乡老诸葛节率群老登高揽胜,见菩萨独居石室,用断足鼎煮食白土和少量米粒,惊叹:菩萨如此苦行,我等供奉不周。遂集资建寺,延请菩萨安居.新罗僧众得知菩萨在九华苦行显异,相率渡海前来求法.唐开元二十六年(一说唐贞元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夜,菩萨召众徒告别,跏趺示寂,其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嗄,群鸟哀啼,世寿九十九岁.菩萨入寂二十年,仍颜貌如生。唐至德二年,僧徒在南台建塔供奉。宝塔建成后,常见发光如火,南台由此得名神光岭。地藏菩萨垂迹九华一千二百多年来,朝山进香者接踵而至,岁无虚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4.哪些是四大菩萨

【四大菩萨代表了佛法的四个根本】

一、大智文殊菩萨:菩萨形像虽然很多很多,菩萨的名号也很多很多,最重要的是四位菩萨。我们必须要晓得,经上给我们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依这三个法门修学成功的,第一个是智慧,文殊菩萨代表的,文殊是智首,智慧里面的第一,不求智慧那你什么成就都没有。

二、大悲观音菩萨

第二位是观音菩萨,观音是悲首,大慈大悲,真正肯帮助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示现千手千眼,我们称千手观音,这个很多人熟悉。那我再问你,千手文殊菩萨,你有没有见过?千手普贤菩萨,你有没有见过?很少见过。给诸位说,每一尊菩萨都是千手千眼,代表什么?代表我们自己。千手千眼代表手到眼到,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哪个地方有苦难,他见到了,马上就帮助,表这个意思,眼到手到,无所不见,无所不能。千手千眼代表无所不见、无所不能,代表眼到手到,取这个意思,这才真正叫大慈大悲。

三、大行普贤菩萨

第三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行首,就是真干,完全落实。所以一切菩萨当中,这三个菩萨是最重要的,所有菩萨行里面,他们三个是首领,是带头的。由此诸位就要晓得,文殊菩萨代表我们的智慧,我们要求智慧;观世音菩萨代表我们一定要修慈悲;普贤菩萨代表的,我一定要真正做到,把智慧、慈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这就是普贤。

四、大愿地藏王菩萨

在中国,佛法就是以四位菩萨作为根本。四位菩萨代表了中国佛法的根本,中国佛法的四根柱子。地藏菩萨表什么?表孝敬。因为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地藏菩萨代表孝道,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地藏学起。地是什么?比喻大地。我们所有一切众生都生在这个地上,离开这个大地我们就不能生存,我们的生活仰赖大地,住在这个地上,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统统是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是从地上生的,矿物也从地上出现的。怎么能离开地?离开地我们就活不了。所以佛用「地」表我们的心地,地有无量的宝藏,能出生许许多多的资源供给我们生活所需,佛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供养我们的法身慧命,地藏取这个意思。心地的宝藏用什么东西来开发?你要是不把它开发出来,你就得不到用处,一定要懂得把它开发出来。用什么开发?用孝敬。诸位要晓得,孝敬是性德,是本性里头本具的德行。所以孝亲尊师,是开发自性唯一的工具。

地藏菩萨更是发了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愿度一切众生,尤其是他长驻地狱之中救度幽冥界的众生。而且佛把在灭度的时候,救度众生的重担交给了地藏菩萨。

5.中国四大菩萨是哪四大菩萨

中国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代表中国佛教的特质。

陀山观世音菩萨代表慈悲( 爱心),九华山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孝道),五台山文殊菩萨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贤菩萨代表 大行(落实),所以这四位佛教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纵然不是在这四大名山,一般比较大的道 场也都会供奉这四大菩萨。 大慈大悲观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不单是佛教徒,就连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间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 大、最受欢迎的一位菩萨。

在中国唐朝时候,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而简称观音菩萨,相沿成习,所以现在世 人多称观音菩萨。唐朝以后,观音菩萨多被塑画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样,以此来表现观音菩萨的 慈悲。

希望用母性的大爱,来表达菩萨对一切众生若赤子的慈悲。所以,菩萨本无男女相的分别,而是为 了度化众生,因此在很多观音菩萨的感应故事里,菩萨大多以女身示现,这是众生对无私之爱祈求的感应 ,是观音菩萨慈爱的象征,也是菩萨形像多是女众的原因。

观音菩萨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众生受苦难,时刻不忘为众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乐,经上说:‘世 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众生多苦,所谓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苦煎熬,正希求一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辅助与指导, 而菩萨悲智双连,以其平等、普遍、广博的爱心,赢得了‘户户观世音’的信仰与尊敬。

观音菩萨在《楞严经》中,以耳根圆通,而被文殊菩萨称赞为二十五圆通中第一圆通,因为‘此方 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特别敏锐,容易藉由听闻佛法或是梵呗唱诵而起信。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观音菩萨是善财童子所参访的第二十位善知识,善 财到补怛洛迦山的菩萨住处,观音菩萨为他解说‘大悲行法门’。 而《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是叙述菩萨观世音度化众生种种苦难,随时随处,应以何身 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予以救济。

凡是遇到危难的人,称念观音菩萨的名号,菩萨便会即时观其音声前往 解救。 中国民间根据《华严经》‘五十三参’中,善财童子到补怛洛迦山观世音菩萨住处参访菩萨的说法, 结合菩萨在浙江定海县东舟山群岛的诸多感应事迹,认定这里就是观音菩萨在中国的住处,名之为普陀山 。

沿袭下来,普陀山便成了信众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圣地。 根据同样的典故,而有了‘童子拜观音’的形像。

又有人把善财童子与《法华经》中的龙女,共同做 为观音菩萨的左右协侍。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千手代表神通,千眼代表智慧,表 示菩萨眼到手到,有能力随时随处应众生之所感而前往救助。

观音菩萨的慈悲,是真诚理性的爱心,视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以爱心呵护之,以智慧 *** 之,是 悲智双运的代表。

相关问答
菩萨是那里来的,为什么我们不是菩萨呢,菩萨一生来就比我们大吗?
2个回答2023-02-11 23:45
菩萨是从我们的本性中化现出来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本来具有的品质,但我们的内心被分别和执著所障碍,所以菩萨的品质被隐藏起来,不能发挥。 菩萨是为大家服务的心态,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大家的欲望,而是为了使...
全文
为啥菩萨非菩萨是名菩萨?
2个回答2023-07-26 20:51
菩萨由于有菩萨的相,所以名为菩萨, 但实际菩萨也是因缘和合随缘显现,所以菩萨非菩萨
大势至菩萨即是什么菩萨
1个回答2023-02-07 00:41
大势至菩萨梵名摩诃娑太摩钵罗钵眵,意译作大势至或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势志菩萨。大势至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众生离三途,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
全文
大势至菩萨是什么菩萨
1个回答2023-11-25 22:13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尊称大精进菩萨,与无上尊佛阿弥陀佛,以及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根据《观无量寿经》云:白叙:大势至菩萨以独...
全文
菩萨怎么做 我就怎么做 几位常见菩萨的精神内涵
1个回答2024-04-30 03:47
大行普贤菩萨 大智文殊菩萨 大愿地藏菩萨 大悲观世音菩萨 这是这四位菩萨代表的精神内涵,这不是说这位菩萨只有大行或者大智,只是这些方面更具代表性。
菩萨和菩萨心肠有什么区别/菩萨和菩萨心肠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3-08-14 13:20
菩萨建立在菩萨心肠之上,菩萨乃功德圆满、菩萨心肠乃正修之行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一个菩萨吗
4个回答2022-12-20 22:27
两个称谓都是同一个菩萨,都没有错。钱文忠不懂契经深义,观自在是菩萨在入定时的称呼,观世音是菩萨救拔众生时的法号。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也只是记载在某处见到观自在菩萨的梵文称呼,并不能以此认为观世音...
全文
文喜菩萨和文殊菩萨是一个菩萨吗
2个回答2022-11-27 01:53
就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喽 文喜是文喜,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殊,文殊是文喜,文喜不是文殊,文殊不是文喜,文喜就是文殊,文殊就是文喜。
虚空藏菩萨与地藏菩萨是同一菩萨吗?
1个回答2022-10-16 13:09
虚空藏菩萨与地藏菩萨不是同一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