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寓言

2024-01-18 11:23

1个回答
古代寓言    解释一:

  【总体解释】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而还需要自己去理解,思考,这就是和西方寓言的不同之处。

  古代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宋人揠苗》、《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

  【几篇著名的古代寓言故事】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棘刺尖儿上雕猴子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

  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

  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⑧:“臣为削者也⑨,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⑩,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11),难以治棘刺之端(12)。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14)。”因逃。——《韩非子》

  [

  注释]

  ①征——征求。

  ②说——同“悦”。

  ③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奉,同“俸”。

  ④人主——旧指国君。

  ⑤宫——这里指后宫,后妃居住的地方。

  ⑥霁(jì)——雨止天晴。

  ⑦晏阴之间——半晴半阴。晏,天气清朗。

  ⑧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冶者——铁匠。

  ⑨削——这里泛指刻刀。

  ⑩以削削之——用刻刀雕削。

  (11)容——容纳。削锋——这里指刻刀的刀锋

  (12)治——这里是刻削的意思。

  (13)何以理之——用什么工具雕刻它。理,这里作雕刻讲。

  (14)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刻刀。舍—— 客舍。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提示]

  从纪昌学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好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我们阅读寓言故事,主要是从寓言说明的道理中接受启发和教育。对故事中描述的具体做法,不要随便模仿,比如象纪昌那样去锻炼眼力,弄得不好,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⑥,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 昌以■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⑨,浸大也⑩;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贯虱之心(14),而悬不绝(15)。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列子》

  [注释]

  ①觳(gòu)——把弓拉满。

  ②尔——人称代词,你。瞬(shùn)——眨眼。

  ③偃(yǎn)卧——仰面躺着。

  ④承——接。这里指用眼睛盯住。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用两根绳子连着机上的部件,用脚上下蹬踏,牵动织布机上的部件。

  ⑤锥末——锥子尖。倒眦(zì)——刺到眼眶子眼前。

  ⑥亚——其次。视——眼力,视力。

  ⑦微——不明显。著——显著,明显。

  ⑧■(máo)——牦(máo)牛尾,这里指牦牛尾巴毛。牖(yǒu)——窗户。

  ⑨旬——十日为一旬。

  ⑩浸(jìn)——逐渐。

  (11)睹——看。

  (12)燕角之弧(hú)——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装饰的弓。弧,弓。

  (13)朔蓬之■(gǎn)——用北方出产的蓬草茎做的箭秆。朔,北方。■,小竹,可以做箭杆。这里指箭杆。

  (14)贯——穿过。

  (15)悬——这里指那根用来悬吊虱子的牛尾巴毛。绝——断。

  (16)高蹈——跳起来。蹈,顿足,踏地。拊膺(fǔyīng)——拍着胸脯。拊,拍。膺,胸。

  (17)汝——人称代词,你。

  狡猾的蝙蝠

  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飞禽国的公民。你们走兽国管得太宽了吧!”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提示]

  人们现在还常常把两面派的人物作为蝙蝠。这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

  [原文]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笑府》

  [注释]

  ①踞(jù)傲——骄傲自大。

  ②生诞——这里指诞辰。

  ③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④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

  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提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③。

  ——《笑林》

  [注释]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③遂——于是。

  金钩桂饵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提示]

  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这则寓言中那位用金钩桂饵钓鱼的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原文]

  鲁人有好钓者①,以桂为饵②,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③,垂翡翠之纶④。其持竿处位则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⑥。——《阙子》

  [注释]

  ①好(hào)爱好。

  ②桂——肉桂,树皮可做香料。这里指用桂皮制作的香料。饵(ěr)——引鱼上钩的食物。

  ③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错,镶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fěicuì)——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装饰品。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⑤处应——所处的位置。是——正确。

  ⑥不几——不多。

 
相关问答
求关于高三学习的有寓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05:39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
全文
学习寓言的重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9:51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 寓言起源...
全文
有关于爱学习的古人的寓言
1个回答2024-01-26 16:17
从前有个小男孩,他不好好学习,后来被妈妈打哭了。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爱学习才行。 不谢
学习寓言方法是哪四点?
1个回答2024-01-24 01:14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讲明一个生活道理,是一种含胡拆有说教、讽刺或启示意味的文学作品。 寓言的特点是: 第一,情节引人入胜。如《黔之驴》中老虎惧驴、识驴、戏驴、吃驴,故老做谈事娓娓道来...
全文
学习寓言的方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23:12
憝悉故事 分析哲理 感悟意义
关于学习寓言故事大全
1个回答2023-08-11 19:37
有糖,玩不了。
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2-10-30 12:08
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怎么让孩子寓教于乐学习。
1个回答2024-02-12 13:54
我是一名学生,答案不权威,但符合学生心理。做学生的,尤其是才学东西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学到的讲给别人,准备个白板,一支孩子喜欢的颜色的记号笔,每天孩子放学自己做学生让孩子用最简洁的语言给自己讲课。孩子会...
全文
如何让孩子愿意主动学习?有没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寓教于乐好的学习方法?
1个回答2024-01-29 08:07
买台清华同方电视吧,它独有的清华云教育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定制化教学平台,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等清华附中的优质教学资源,授课方式生动有趣,适合幼儿及学生;同时它还包括综合教育、社会教育等等,有助于培养孩子...
全文
写出学习寓言的方法是哪四件?
1个回答2024-02-18 15:28
第一,情节引人入胜。如《黔之驴》中老虎惧 驴、识、戏驴、吃驴,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有 趣,很吸引读者的眼球。 第二,寓意深刻。寓言故事犹如一层糖衣,说教 则是糖衣包裹着的药丸。糖衣只是吸引人,药丸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