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运用比喻的故事”

2024-01-20 20:38

1个回答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不要用“舍小家,顾大家”来糊弄人

突然想起年终的时候公司党委的表彰决定,里面有一句套话,“大量员工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为公司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概齐这个意思。当时没在意,也没想在意。刚才看书的时候看到一篇短文,是评价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那句名言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这句名言激起了大量的美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大量的有志青年奔赴了越战前线,一直到1963年肯尼迪遇刺,都没有回到美国本土。

现在的评论人员是从民族主义情结和国家的工具性两方面来分析的,最终主要是得出结论,在全球民主化的背景下,以国家作为信仰对象,相信人应该牺牲自我利益,屈从于国家需要之下,这种想法越发让人难于接受了。我想,在我们没有知道国家能为我们做什么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不再会盲目的做出先问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这样的质询的。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管理,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企业的职员“舍小家顾大家”呢?先要看看企业能为职员做什么呢?一份职业,与理想无关。一个工作场所,场所的大小样式均不可控。一个工作环境,好坏不能评价,有无文化不能问。总之,我们的员工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上,我们还有什么权利要求他们把自己看成企业的主人?!他们本来就不是,企业的主人是股东,我们为什么要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思想来要求员工都把自己看成主人呢?可笑的是还要发扬主人翁的责任思想。仔细想想都感觉可笑,主人翁这个词只和大锅饭、大跃进有关,从未听说与WTO、现代民主思想有关呢?

突然觉得,“舍小家顾大家”完全就是在糊弄人,这真的象一场滑稽戏,糊弄人的人觉得很聪明,洋洋自得的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气氛中,自己感动了自己,自己说服了自己,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就是为自己的结论找到了论据,然后很容易的说服了自己。被糊弄的人,做出一副感激的样子,甚至连感激的样子都没有,装作被糊弄的样子,实际上,那点荣誉感早已经丢到海外去了,因为那个荣誉感既没有含金量,也没有积累作用,大家知道的就是每一个荣誉称号之下发几个奖金而已。

我曾经在熊培云先生的《自由在高处》中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每个个体都不追求民主,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会有民主。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专制的文化,都不可能形成一个开放的企业文化,而如果没有一个开发的企业文化,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上台阶。

所以,不能老用舍小家顾大家这样的观点来糊弄人啊
相关问答
运用比喻的好处?
1个回答2024-01-30 21:38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运用比喻手法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04:12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语 骄阳似火 银月如钩 弯月如钩 繁星似锦 寒夜如水 碧空如洗 水平如镜 光阴似箭 岁月如梭 流年似水 度日如年 口若悬河 心如明镜 大智若愚 心静如水 洞若观火 稳如...
全文
比喻运气好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04:55
财运亨通 亨:通达,顺利。发财的运道好,赚钱很顺利。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谁知财运亨通,飘到长人国,那酒坛竟大获其利。” 逢凶化吉 逢:遭遇;凶:不幸;吉:吉...
全文
比喻运气好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11 13:28
财运亨通 亨:通达,顺利。发财的运道好,赚钱很顺利。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谁知财运亨通,飘到长人国,那酒坛竟大获其利。” 逢凶化吉 逢:碧裤游遭遇;凶:不幸;吉...
全文
比喻财运好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3 08:58
财运亨通 亨:通达,顺利。发财的运道好,赚钱很顺利。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谁知财运亨通,飘到长人国,那酒坛竟大获其利。” 逢凶化吉 逢:遭遇;凶:不幸;吉:吉...
全文
有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成语啊!急!
1个回答2022-12-04 05:17
如饥似渴、如狼似虎
运用比喻造词法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09:35
春深似海 呆似木鸡 繁花似锦 归心似箭 光阴似箭 侯门似海 何其相似乃尔 好语似珠 皎阳似火 口似悬河 流年似水 貌似强大 面似靴皮 情深似海 日长似岁 如痴似醉 如花似朵 如花似锦 如花...
全文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3-04 17:28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
全文
关于马的故事(要生动,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1个回答2024-03-07 14:48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
全文
运用比喻的诗句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8-30 11:25
运用比喻的诗句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带芹衡》。 3.马作的蠢做卢飞快首衡,共如霹雳弦惊.——...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