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睚呲必报”有什么典故?

2024-01-25 01:06

1个回答

【典故】

相传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家有个侍从,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睚眦必报,读音[yá zì bì bào]

【释义】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其狭窄。

《正字通》睚眦,谓忤眂也。什么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顺从、违反的意思;眂是视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视,用眼角看。从睚眦的眦也可以看到,眦是眼角的意思,中医对内眼角称为内眦、外眼角称为外眦。

【造句】

1、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2、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3、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出处】

1、《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2、《后汉书·公孙瓒传》: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3、宋·苏辙《论吕惠卿》:“盖其凶悍猜忍如蝮蝎;万一复用;睚眦必报。”

4、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九.滦阳续录一:“此狐快一朝之愤,反以陨身,亦足为睚眦必报者戒也。”

相关问答
成语“睚呲必报”有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14 00:29
【典故】 相传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家有个侍从,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
全文
成语“睚呲必报”有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3-24 11:09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
全文
睚眦必报和眦睚必报哪个是对的
1个回答2024-01-10 16:16
睚眦必报 词目 睚眦必报 发音 yá zì bì bào 释义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报:报复。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 西...
全文
睚眦必报和眦睚必报哪个是对的
1个回答2024-01-12 14:54
睚眦必报 词目 睚眦必报 发音 yá zì bì bào 释义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报:报复。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
全文
睚眦必报中的睚眦是啥意思
1个回答2022-09-22 06:46
指极小的仇恨
眦睚必报还是睚眦必报哪个正确
1个回答2024-01-17 23:35
睚眦必报正确 睚眦必报(读音:ya zi bi ba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 范围蔡泽列传》。 睚眦必报(睚眦:瞪眼怒目而视人)指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含贬义;在句中一...
全文
睚眦必报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08 01:21
有仇必报,小肚鸡肠心胸狭窄的意思。
睚眦必报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3 13:42
睚眦必报的典故如下: 秦昭王便召见了王稽,任命他做河东郡守,并且允许他三年之内可以不向朝廷汇报郡内的政治、经济情况。范睢又向秦昭王举荐曾保护过他的郑安平,昭王便任命郑安平为将军。 范睢于是散发家...
全文
睚眦必报类似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14:15
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 成语解释 睚眦:瞪眼怒视;引申为小怨小忿;报:报复。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也作“睚眦之恨”。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全文
睚眦必报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7 02:27
睚眦必报的典故《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起初范雎并不在秦国谋事,他拜入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是他的谋士。在一次出使齐国期间,范雎由于出色的表现得到了齐襄王的赏识,齐襄王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大量的礼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