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

2024-01-25 07:34

1个回答
简单说来,道德选择教育是以强调人的主体性为根本特征,以允许道德选择为前提,以实现对人的本质、主体性、社会理性的充分尊重为本质内涵,以提升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实现主体人格的完善为最终目标,回归道德与教育的生活源泉,是一种全新的道德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形式。

  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道德选择,这个标准就是我们说的道德选择的尺度。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道德选择的核心准则。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一概括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既突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既继承吸收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又结合了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给予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承认多样性决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无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和社会道德的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当代大学生指出了一条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是规范人们道德选择的价值尺度。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不同经济成分的并存,也就意味着多种利益主体的并存,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就必然会存在着人们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不同价值取向。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享乐等思想。因此,反对和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更好地确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地位,积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仍是任重而道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中增强道德选择能力

  在大学生中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石,增强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使之成为祖国和民族道德高尚、奋发有为的新一代建设者。

  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促进道德选择能力的形成。要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列入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形势的变化,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不断修订、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选择能力。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学术、科技、文体和艺术活动,培养广大青年学生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的道德选择准则。

  教师是道德选择能力的酿造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者,教师的治学治教精神、态度、方法及做人原则等代表了学校的文化主流,教师的道德选择能力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突出表现。学校应从师德建设入手,以良师的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广大教师必须恪守师道规范、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才能既教书又育人。要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正确处理育人与育己、教书于育人的关系;要加强自身修养,寓道于教,精心育人;要以正确的思想观点、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文明行为影响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讲授材料,把教书育人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要热爱本职工作,依法执教,安心从教,勤奋任教,优质施教,认真贯彻“高等学校各门功课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精神,切实落实“任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个性,又要严格要求,真正营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明确的荣辱观念,还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去,共同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心理,成为道德选择的价值标准和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需要良好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合理、公正的道德奖惩和社会舆论的威慑力,同样也离不开每个公民,特别是作为社会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问题的思考与判断,认同与选择。要想提高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选择能力,道德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体验、锻炼、提升、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意识,在道德实践中获得道德知识,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相关问答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3-19 14:16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胡皮什么歌? 答案如下:歌曲是《你慎让把我忘了》,由安德鲁劳埃艾裤孝差略特的一首诗改编的而来。
有才有德有才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无德
1个回答2024-03-11 19:48
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一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8 04:0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的意思是:“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
全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1个回答2022-10-28 08:57
老子的《道德经》说:“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 真正有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3 06:41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01 13:32
个人见解:上德之人,不以德为德,故而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不失德的本体,不失所德,所以无可称为真德。 如果这样说,所以下文才有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关键点是在对德的有意而为还是随顺大道的...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3-23 12:41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作为产生一切的本体它本身不是再从什么东西而获得的(“德者,得也”),所以叫“上德不德”;因为它不是从比它更基本的东西获得但却能够产生出其它东西,所以说,“是以有德”。“下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19 09:02
上德即是道,如同大学里的明德,也如同佛说的无上正等正觉。不德,即是不执着于德,所以才有了德这个层面存在。如心经所说空即是色。下德即是三维所有,全来自于德,如心经所说色即是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7-20 18:45
嗯~这讲得是乾坤两种状态,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观念,上德与下德都是符合大道的,只是对大道的不同应对,都是君子的行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天行刚健,而变化莫测,具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这是符合道的行为。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意思是什么?谁写的。
1个回答2023-03-17 03:56
什么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答案? 答曰:“——第一句:“人们的上德的表现是遵循道德规律的行为而遵循道德规律的行为就是没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了,所以我们就认为是有道德的上德了;人们的下德的表现是不遵循道...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