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三贤:归有光、顾炎武、朱柏庐的故事

2024-01-25 15:13

昆山三贤三人的故事
1个回答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四十四年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朱柏庐 (1627~1698年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名用纯,字致一。昆山玉山人。明诸生。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
相关问答
昆山三贤:归有光、顾炎武、朱柏庐的故事
2个回答2023-01-03 07:56
我好像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不好意思哈
昆山三贤:归有光、顾炎武、朱柏庐的故事 昆山三贤三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2 11:58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全文
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3 15:08
《朱柏庐治家格言》是2009年由广陵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朱柏庐。
类似三顾茅庐的求贤典故还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26 02:21
程门立雪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
全文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求贤典故都有哪些?类似三顾茅庐的那种?
1个回答2024-06-20 18:11
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
全文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求贤典故都有哪些?类似三顾茅庐的那种。
1个回答2024-06-22 21:56
秦昭王五跪得范睢。   引才纳贤是国家强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并不那么容易引得到,纳得着。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
全文
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0-28 05:05
《朱柏庐治家格言》是2009年由广陵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明)朱柏庐。
朱柏庐治家格言的作者简介
1个回答2023-02-23 21:37
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
全文
类似三顾茅庐的求贤典故还有哪些?
2个回答2023-12-14 07:09
程门立雪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
全文
三顾茅庐的顾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10 13:32
顾:拜访 成语来源于汉末刘备去襄阳古隆中,聘请诸葛亮的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