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孟子和他母亲的两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急!

2024-01-29 15:05

1个回答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一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安顿儿子。”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说:“此处也不适合安顿我的儿子"。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孟子以进退朝堂的规矩作为自己的游戏。此时,孟母说:“这正是适合安顿我儿子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等到孟子长大了,学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最终成为了圣贤。

孟母断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意思是还不如织布为生)!我半途而废,难道可以让你长期有衣服穿有粮食吃?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相关问答
脍炙的成语脍炙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07:43
脍炙的成语有:脍炙人口,莼羹鲈脍,炙肤皲足。 脍炙的成语有:莼羹鲈脍,流脍人口,热可炙手。2:注音是、ㄎㄨㄞ_ㄓ_。3:结构是、脍(左右结构)炙(上下结构)。4:拼音是、kuàizhì。 脍炙的...
全文
脍炙人口的脍炙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10 21:47
“脍炙人口”的“脍炙”是指两种人们爱吃的肉类。“脍炙人口”原本是指美味人人爱吃,后面用来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脍”指的是切细的肉,“炙”指的是烤熟的肉。“脍炙人口”有关典故最早出自战国·...
全文
“脍炙人口”的“脍炙”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14 13:00
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和炙都是指人们爱吃的食物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脍炙人口的脍炙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18 17:47
  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烤熟的肉。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
全文
“脍炙人口”的“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18 21:00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脍炙人口中脍的意思
1个回答2022-09-19 04:01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脍炙人口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1-23 06:13
《孟子 尽心下》
脍炙人口多出处,和典故
1个回答2024-02-03 13:57
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 李涛 , 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全文
有脍炙人口字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03:24
脍炙人口 【拼 音】:kuài zhì rén kǒu     【解 释】: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出 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全文
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3-03 21:49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