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2024-01-30 17:21

1个回答
  为学要具备“立志”(志向坚定)“为” (勇于实践)两个条件。文章生动说明了“只要坚韧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更说明了立志为学,不仅要有学的愿望,更要有勇于实践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学》,收录于《白鹤堂文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文章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接着讲了四川边境贫富两僧想去南海的故事,富者一直想雇船而不能实现,贫者苦行一年而返,说明天下无难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点出立志为学这一中心命题。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创作背景: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品鉴赏: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所以作者说:“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这一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设想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犹如一则寓言故事,虽然平易简单,却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他对聪敏“可恃而不可恃”,对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辩证认识无疑都是很有见地的。
  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相关问答
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4个回答2023-12-03 14:06
  为学要具备“立志”(志向坚定)“为” (勇于实践)两个条件。文章生动说明了“只要坚韧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更说明了立志为学,不仅要有学的愿望,更要有勇于实践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
全文
蜀鄙的意思-“蜀鄙了二僧”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9 21:11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以上学生主...
全文
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6 17:50
天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志向坚定,能够刻苦,即使天资差一些,也能取得成功;决定事情成败的,是内在的因素,而不是客观的条件)。
"蜀鄙二僧"寓言告诉我们?
1个回答2024-01-29 15:09
事情的成功与否,物质条件只能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思想意志准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
全文
蜀鄙二僧的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4-03-05 14:27
事情的成功与否,物质条件只能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思想意志准备。
“蜀鄙了二僧”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02 04:13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但本文并不明“示”,而是用故事做比喻,来暗示。暗示带启发性,可培养人的悟性。本篇课文是针对初中以上学生主...
全文
蜀鄙之僧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13 11:46
想到了事情就要去做。梦想与金钱是没有关系的,成功需要的是勇气跟毅力。
蜀鄙之僧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个回答2023-11-28 17:00
想到了事情就要去做。梦想与金钱是没有关系的,成功需要的是勇气跟毅力。
"蜀鄙二僧"寓言告诉我们?
1个回答2023-11-29 16:46
事情的成功与否,物质条件只能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思想意志准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全文
蜀鄙二僧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个回答2023-12-01 15:01
《蜀鄙二僧》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支撑自己实现理想的,有时候并不一定是金钱,实际的行动和为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才是最重要、最实际的东西,事在人为,有些事情不去亲自试一试,怎么会知道自己不行呢。 《...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