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述而不作”

2024-02-09 03:10

1个回答
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爱好古时候的东西(信而好古)。[1]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此成语为易错成语,易理解为只说话不做事。
“述而不作”,源自《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既被认为是孔子整理“六经”的编纂原则,也被后世称颂是他一生治学特点的高度概括。
  
  “述而不作”,究竟应作何解?普遍的解释是:“叙述(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尊重)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
持此论者,肇始于班固《汉书•儒林传》:“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究观古今篇籍,……于是叙《书》则断《尧
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杨伯峻将这句翻译成白话就是:
“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这个解释大体上是不错的,但要训释完整、准确理解,还需细考“述”与“作”的具体涵义。
  
 
 “述”,《说文》解释为:“循也。从辵术声”;段注:“循也。述循叠韵。述或叚借术为之。如诗报我不述,本作术是也。古文多叚借遹为之。如书祗遹乃文
考。诗遹骏有声。遹追来孝。释言,毛传皆曰。遹,述也是也。孙炎曰。遹古述字。葢古文多以遹为述。故孙云尔。谓今人用述。古人用遹也。凡言古今字者视此。
从辵。术声。”同类解释还有刘宝楠《论语正义》:“述是循旧”;引申为阐述旧章经典,如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述者,传于旧章也”;朱熹《论语集注》:“述,传旧而已”。当代学界多倾向于引申义,如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作“阐述”,邓球柏《论语通解》则直接采用皇侃的疏解。另外,古籍还有其它释义,如《广韵》解释为“著述”;《正韵》则解释为:“述,修也,缵也,撰也。凡终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据学者有关考证,“述”字在先秦其他典籍中使用的情况大致是:《礼记•中庸》出现四次,《诗经》一次,《左传》一次,《乐记》三次,《尚书》三次。从先秦其他典籍使用语境中的义项来判断,将“述而不作”之“述”的字义解释为“循”,应是基本可以定谳的。
  
  接着来看“作”字何解。“作”的本义是“起”,即人站起身子来;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初
字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为人起身。引申为“兴起”,如《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又引申为“振作”,如《书•
康诰》:“作新民”。《说文》段注:“作,起也。秦风无衣传曰。作,起也。释言,谷梁传曰。作,为也。鲁颂駉传曰。作,始也。周颂天作传曰。作,生也。其
义别而略同。别者所因之文不同。同者其字义一也。有一句中同字而别之者。如小雅作而作诗笺云。上作,起也。下作,为也。”经传注一般解释为“创作”,原意
为“新制礼乐”,如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作者,新制作礼乐也”。
  
 
 “述”与“作”在古代是专指礼乐而言的。“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纪元前十二世纪末期,周公之‘制礼作乐’”。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为“天下无道”,孔子的“述而不作”就不难理解了。又《中
庸》云:“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孔子无位,自无“作”的资格。《礼记•乐记》云:“知礼乐之情者能
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既然“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那就说明能“述而不作”已经很不错了,试想我们
今人中有几个能做到“述者之谓明”呢?如果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作而不述”,好像自己就是天降之圣人,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后世儒家为
了教谕世人及后学,又多将“述而不作”发挥为孔子自谦之辞。如邢昺《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卷七》:“此章记仲尼著述之谦也。‘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
明’。老彭,殷贤大夫也。老彭于时但述修先王知道而不自制作,笃信而好古事。孔子言今我亦尔,故云‘比老彭’。犹不敢显言,故云‘窃’。”又如朱熹《论语
集注》“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
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盛,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
然当是之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虽述,而功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子后面那段话显然是美饰,因为孔子成为圣人是后来的
事,而当时老彭是大家公认的古之贤人,孔子自比于老彭,其实就像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是取法高,而不是出辞低。中国古代学者,各自追崇各家各派先贤是普遍现象,几无例外,也无可厚非。而且就经学史的意义而言,孔子成圣的过程还相当漫长曲折且复杂,只是与主题无关,此处就不赘述了。
相关问答
简述《童年》讲述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26 11:56
《童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镇唯生生不息...
全文
我去年看过一部小说,内容是讲述一个小女孩从小学到大学经历的生活、爱情。记得里面讲述她小学里是个问题
1个回答2024-02-08 23:08
你好旧时光 八月长安的 或者是 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简述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作用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3-10 08:30
1、讲述活动具备一定的凭借物:凭借物是指讲述活动中教师为儿童准备的或儿童自己参与准备的图片、实物、情境等。教师通过提供讲述活动的凭借物,给儿童划定讲述的中心内容,使他们的讲述语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在...
全文
简述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作用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3-19 19:39
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片、分析画面,把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用完整连贯性的语句进行表达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讲述活动的作用有以下方面: 1、培养幼儿感知、理...
全文
有人只喜欢文字表述 不喜欢口述的是什么心理
1个回答2024-03-10 07:10
首先你很孤僻,就算不孤僻你也非常内向,对人交流有受伤害或者不好的回忆和经历。但是你仍然希望与别人交流,只不过害怕自己说不好或者自己嘴笨说别人不喜欢的,也找不到共同的语言,所以下意识的希望用你自己...
全文
描述 表述 论述 叙述 陈述 阐述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06-29 15:30
论述,阐述: 都是更深层次的带说话人强烈主观观点的说明方式,论述又强调论点和论据方面的内容,阐述强调的是内容的一种深度,像挖一口深井。 描述:要求内容翔实,具体,可加入主观意识,也可不加入主观意识。 ...
全文
论述一下“述而不作”
1个回答2024-02-07 19:05
此语出自《论语·述而》,全文是:“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翻译过来就是:“综合阐述前人的学说,却不故意创立新说;相信古人而且喜爱古人的学说,我私自把自己与老彭并列。”这里只说“述...
全文
简述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2-09 12:41
讲述活动一定是强调教师是有命题的,有一定凭借物的,包括图片 比如说渣世:“看图讲述,让幼儿看着图,来讲一下,这个图上发生了什么,都有什么人物,有什么关系、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有实物、比如说不同...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