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孟子品格的事例

2024-02-12 10:45

1个回答
《孟子》的理想人格之美 《孟子》作为一部重要的先秦儒家著作,不仅集中反映了孟子本人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还反映了孟子对于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孟子一生多半在周游列国中度过,晚年退隐返乡,与弟子万章等人一起著《孟子》七篇。作为儒家经典,《孟子》一书积累了孟子的毕生思想精华,阐述了儒家理想中关于如何成为君子,实现“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的深刻道理,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坚守精神高地 孟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坚守精神世界的批判维度,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充分彰显出其人格魅力。 首先,正直笃行。孟子周游列国,以“王道”“仁政”等学说游说诸侯针砭世事,在手握大权的国君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而是正直笃行,气宇轩昂,与君主对论,论辩滔滔,宏大深刻。在孟子看来,君王诸侯与民众生来都是平等的,而真正值得尊重的是仁德道义,只有人格的高贵才能傲然独立。所以,无论面对梁惠王、齐宣王,还是滕文公、邹穆公,他从来不屈膝臣服,那种“万物皆备于我”“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气度和风范,为人所敬仰。 其次,仁政为民。战国时期群雄相争,孟子主张统治者靠道德的力量统治天下,实行仁政,提倡贵民、爱民、保民、养民、教民、乐民等民本思想,强调“法先王”“与民同乐”“推恩”“轻徭薄赋”“养民施教”,然后才可以为民父母。这也是孟子独特人格所在。这不仅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方略,其中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更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而为后人所称道。 最后,舍生取义。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不仅用这条标准来要求自己,还以之教化君王。他以儒者的智慧和担当,向梁惠王阐述了国君应以“义”为先,才能使百姓信服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无论是君王,还是普通百姓,要在做事的时候遵守“义”的原则,尤其是在“义利冲突”时,一定不能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而丧失了人的尊严与道义。应该说,孟子的这种“舍生取义”,正是其大我人格的真实写照。 来源:学习活页文选
相关问答
带子的古代人 例如:孔子 孟子。。。还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6-15 19:11
曾子,荀子,鬼谷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 ,还有很多 ,而且子是尊称,不是人家名字里带子
好学的历史名人故事例如孔子,老子,孟子。
1个回答2024-01-22 03:47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
全文
《孟子》中使用寓言说理的例子有
1个回答2024-02-10 17:22
A B C D E 解析: 《孟子》中使用寓言说理的例子有“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齐人乞墦”,“楚人学齐语”,“弈秋诲弈”等。
孟尝是谁?有什么典型事例
1个回答2024-03-14 03:33
你说的是不是孟尝君?孟尝君,齐国人,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关于他的事迹也不少,成语“鸡鸣狗盗”就与之相关,详细可以看《史记》之类的史书。
孟尝是谁?有什么典型事例
1个回答2024-04-18 06:31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
全文
孟子讽刺别人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08 13:40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管理国家大事,一向尽心尽力,对百姓的照顾也非常周到,可是为什麼我国的人民并没有增多,而邻国的人民也没有减少呢?】孟子说﹕【您是怎麼照顾人民的呢?】梁惠王说﹕【像河内有了灾荒...
全文
例如《孟母三迁》这些爱子的典故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26 14:50
成语典故1 开卷有益 出处: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开卷”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全文
做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平凡人的事例,急求急求?
1个回答2024-05-05 19:00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平凡的人,虽然不惊天动地,但却十分感人。公共汽车上的那位司机令我终身难忘。那是在一年前的一天上午,放学后,我在等车,本来碧空万里的蓝天,还飘着几朵白云,忽然,白云姑娘被...
全文
孟子懂得分寸进谏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1-27 22:23
孟子进谏梁惠王: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
全文
孟子舍我其谁,敢于谏言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16 18:25
 孟子这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正是建立在浩然之气的伟大人格基础之上的。有了这种伟大的人格,所以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才会以身殉道,做到“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