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鹤雀楼故事

2024-02-13 00:36

1个回答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
相关问答
《登鹤雀楼》
1个回答2023-11-02 12:58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鹤雀楼》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0 13:36
那个你字打错了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鹤雀楼,代诗人是谁?
1个回答2024-06-20 12:45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鹤雀楼的哲理
1个回答2024-05-04 01:24
是鹳雀楼 呵呵 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 ps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从后半首诗,可推知前...
全文
登鹤雀楼全诗?
2个回答2022-09-02 13:10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鹤雀楼故事
1个回答2024-01-04 16:55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
全文
登黄鹤楼和登鹳雀楼是一首诗吗
1个回答2023-10-09 05:15
登橡兄黄鹤楼和登鹳雀楼不是一首诗。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梁卜袭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登鹳弊举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登鹳雀楼昰不是关于黄鹤楼的词
1个回答2024-03-08 05:13
不是吧。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
《登鹳雀楼》是不是《登黄雀楼》
1个回答2024-03-06 03:42
登鹳雀楼 [标题]: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体裁]:五言绝句 [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欲穷千里目,更上...
全文
登鹳雀楼的登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9-27 18:46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思是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其中登就是攀登的意思。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