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米数的小知识

2024-02-16 07:16

1个回答
1.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橡皮斗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
2.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杨辉握宽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梁磨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3.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一、重视课内听讲,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课堂学习的效率,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我们必须遵循教师的思想,积极制定以下步骤,思考和预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教师之间的差异.特别是,我们必须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学习技能,并及时审查它们以避免疑虑.首先,在进行各种练习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教师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各种公式的推理过程,并试着记住而不是采用"不确定的书籍阅读".勤于思考,对于一些问题试着用大脑去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多做习题,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如果你想学好数学,你需要提出更多问题,熟悉各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想法.首先,我们先从课本的题目为标准,反复练习基本知识,然后找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开拓思路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决的规律.对于一些易于查找的问题,您可以准备一个用于收集的错题本,编写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养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学会让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脑兴奋,快速思考,进入最佳状态并在考试中自由使用.

三、调整心态并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主要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为大多数测试出于基本问题,较难的题目也是出自于基本.所以只有调整学习的心态,尽量让自己用一个清楚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就没有太难的题目.考试前要多对习题进行演练,开阔思路,在保证真确的前提下提高做题的速度.对于简单的基础题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难得题目要尽量去做对,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4.有关数学的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数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数学与其他科学分支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智力积累.其主要内容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这可以从数学的起源得到印证.

古代非洲的尼罗河、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以及东亚的黄河和长江,是数学的发源地.这些地区的先民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从控制洪水和灌溉,测量田地的面积、计算仓库的容积、推算适合农业生产的历法以及相关的财富计算、产品交换等等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有关的数学知识.
5.关于六年级数学的趣味小知识
用数学写的人生格言: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王菊珍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就越小。——托尔斯泰

时间是一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一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雷巴柯夫

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华罗庚

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爱迪生

A=x+y+z

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6.关于数学的所有知识
“O”的自述 人人都轻视我,认为我可有可无、有时读数不读我,有时计算中一笔把我划掉。

可你们知道吗?我也有许多实实在在的意义。 1.我表示“没有”。

在数物体时,如果没有任何物体可数,就要用我来表示。 2.我有占数位的作用。

记数时,如果数的某一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我来占位。比如:1080中百位、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

3.我表示起点。直尺、秤的起点都是用我来表示的。

4.我表示界限。温度计上,我的上边叫“零上”,我的下边叫“零下”。

5.我可以表示不同的精确度。在近似计算中,小数部分末尾的我可不能随便划去。

如:7.00、7.0、7的精确度是不同的。 6.我不能做除数。

让我做除数可就麻烦了,因为我做除数是没有意义的。 以后你们还会学到我的很多特殊性质、小朋友,请你不要看不起我。

为什么电子计算机要用二进位制 由于人的双手有十个手指,人类发明了十进位制记数法。然而,十进位制和电子计算机却没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难以畅通无阻。

究竟为什么十进位制和计算机没有天然的联系?和计算机联系最自然的记数方法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计算机的运行要靠电流,对于一个电路节点而言,电流通过的状态只有两个:通电和断电。

计算机信息存储常用硬磁盘和软磁盘,对于磁盘上的每一个记录点而言,也只有两个状态:磁化和未磁化。近年来用光盘记录信息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光盘上海一个信息点的物理状态有两个:凹和凸,分别起着聚光和散光的作用。

由此可见,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介质所能表现的都是两种状态,如果要记录十进位制的一位数,至少要有四个记录点(可有十六个信息状态),但此时又有六个信息状态闲置,这势必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十进位制不适合于作为计算机工作的数字进位制。

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进位制呢?人们从十进位制的发明中得到启示:既然每种介质都是具有两个状态的,最自然的进位制当然是二进位制。 二进位制所需要的记数的基本符号只要两个,即0和1。

可以用1表示通电,0表示断电;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点,0表示凸点。总之,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正好对应计算机介质的一个信息记录点。

用计算机科学的语言,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称为一个比特(bit),8个比特称为一个字节(byte)。 二进位制在计算机内部使用是再自然不过的。

但在人机交流上,二进位制有致命的弱点——数字的书写特别冗长。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写成二进位制成为1100****0101****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还使用两种辅助的进位制——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二进位制的三个数位正好记为八进位制的一个数位,这样,数字长度就只有二进位制的三分之一,与十进位制记的数长度相差不多。

例如,十进位制的1000****写成八进位制就是3032****。十六进位制的一个数位可以代表二进位制的四个数位,这样,一个字节正好是十六进位制的两个数位。

十六进位制要求使用十六个不同的符号,除了0—9十个符号外,常用A、B、C、D、E、F六个符号分别代表(十进位制的)10、11、12、13、14、15。这样,十进位制的1000****写成十六进位制就是186A0。

二进位制和八进位制、二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之间的换算都十分简便,而采用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又避免了数字冗长带来的不便,所以八进位制、十六进位制已成为人机交流中常用的记数法。为什么时间和角度的单位用六十进位制 时间的单位是小时,角度的单位是度,从表面上看,它们完全没有关系。

可是,为什么它们都分成分、秒等名称相同的小单位呢?为什么又都用六十进位制呢?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这两种量是紧密联系着的。原来,古代人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要研究天文和历法,就牵涉到时间和角度了。

譬如研究昼夜的变化,就要观察地球的自转,这里自转的角度和时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历法需要的精确度较高,时间的单位“小时”、角度的单位“度”都嫌太大,必须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小数。

时间和角度都要求它们的小数单位具有这样的性质: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为它的整数倍。以1/60作为单位,就正好具有这个性质。

譬如:1/2等于30个1/60,1/3等于20个1/60,1/4等于15个1/60…… 数学上习惯把这个1/60的单位叫做“分”,用符号“′”来表示;把1分的1/60的单位叫做“秒”,用符号“〃”来表示。时间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数单位。

这个小数的进位制在表示有些数字时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进位制里要变成无限小数,但在这种进位制中就是一个整数。

这种六十进位制(严格地说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数记数法,在天文历法方面已长久地为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所习惯,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长度单位的自述 一天,长度单位的弟兄们到一起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公里”老大哥,它首先发了言:“我们长度等单位是个国际大家庭,今天来参加会的是我们大家庭中的少数派,人们对我们非常生疏,因此,我们先作一下自我介绍。”

首先从会场中央站起来一个说道:“我叫‘引’,是。
7.简单的数学小知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项+末项)* 公差 / 2;

圆周率π≈3.1415****,是一个无理数;

另外有几个优美的数学等式:

3²+4²=5²

3³+4³+5³=6³

12=3*4,56=7*8

1+2+3+……+36=666

1234*****9=1111****1

6!* 7!= 10!

希望能帮到你……
8.有关三年级的数学小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一、位置与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二、年月日:

(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是平年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不是平年。

(2)闰年的二月是29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其他月份中,大月份是31天,小月份是30天。

(3)1年有12个月,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4)同一时刻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相差12。

三、面积和周长

(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平均数和小数

(1)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

(2)象0.2,1.8之样的数叫小数

五、常见的单位及其进率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①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② 1分=0.1角;1角=0.1元;

2、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①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③ 1毫米=0.1厘米;1厘米=0.1分米;1分米=0.1米;

3、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①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9.数学小知识
看看[杨辉三角]吧!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相关问答
千米的认识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1 17:20
千米起源于英国。千米塌闷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这源自于kilometre这个英文。kilo是千,metre是米,千米就是kilometre。 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卜凳,通常...
全文
怎样让学生认识1千米?
1个回答2024-03-13 03:59
让学生张开手臂~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离大概是一米(高个子除外)!告诉小朋友们~一千个人这样站就是一千米(小学生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千米怎么说出一千米等于1000米的概念
1个回答2024-02-24 02:09
这样解释: 1千=1000 1千x(米)=1000x(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和公式?
1个回答2024-02-17 02:41
千米的认识和公式千米,旧称公里,1千米=1公里,1千米=2里,1千米=1000米,
一千千米等于多少百米
1个回答2022-12-08 11:25
一千千米等于一万百米
米和千米谁大
4个回答2022-12-14 06:36
米和千米谁大 米和千米都是长度单位,都是1单位的情况下,1千米大于1米 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千米=1000米 注:没有数,只有单位,无法比较大小。
9米等于几千米?
1个回答2022-10-26 09:01
等于0.009千米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