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仁义的故事 急急急!!!

2024-02-20 02:16

1个回答

   《战国策·国策》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冯谖客孟尝君” 讲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好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冯谖在孟尝君家曾弹剑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等歌,因而冯谖食有鱼、出有车、他的母亲也得到了孟尝君的照顾。 
      有一天,孟尝君出了个通告,询问府里的宾客:“有谁熟悉算帐理财,能够替我到薛地去收债?”冯谖在通告上写:“我能”。于是孟尝君派冯谖去收债,辞行的时候,冯谖问道:“债款全部收齐,用它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什么东西,就买什么。”冯谖赶着马车到了薛城,派出官吏召集那些应当还债的百姓都来核对借约。借约核对完了,冯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把借款赐给百姓,烧掉借约,百姓齐声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齐国都城,一清早就要求进见孟尝君。孟尝君奇怪他回来这么快,便穿戴好衣帽接见他,问道:“债款全收齐了吗?怎么回来的这么快呀?”冯谖回答说:“收齐了。”孟尝君又问:“用它买了些什么回来呢?”冯谖说:“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我考虑您府里已经堆满了珍宝,好狗好马挤满了牲口棚,堂下也站满了美女。您府里缺少的东西要算‘义’了,因此我替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怎么个买法?”冯谖说:“如今您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却不能抚育爱护那里的百姓,反用商贾的手段向百姓取利息,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把借约烧了,百姓齐声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给您买的‘义’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罢!” 
      过了一年,齐泯王对孟尝君说:“我不敢拿先王的臣子作为自己的臣子。”孟尝君只好回到封邑薛城去住。走到离薛城还有一百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携幼,在大路上迎接孟尝君,整整有一天。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替我田文买的义,竟在今天看到了。” 
      仁义不象钱或物那样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孟尝君对冯谖买仁义非常不高兴。当孟尝君被齐王贬出回到薛城时才认识到昔日失去的今天都加倍的得到了回报。真是‘仁义重于利’啊!

相关问答
古代历史上最讲仁义的是谁啊?
1个回答2024-03-11 23:43
历史上讲仁义的很多,但是真正义薄云天的却极少极少,他们只是问心无愧而已。
历史上有没有名字中有个仁字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4-15 23:31
人因名字好的机机会是1%,名字因人而好的机会是99%, 张国荣,周润发,就是如此, 叫什么名字是爸妈对儿女的爱
历史上有没有名字中有个仁字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4-20 10:29
北宋大奸臣潘仁美 ,又名:潘洪,潘美
安仁村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15 05:44
安仁陈氏源流世系录 (资料来源安仁族谱等...) 九、陈氏惠来海丰始祖原父公世系录(76-80) 第76代:陈原父,学名贯,官名光,字喜郡,之邵次子,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宋高宗建...
全文
历史上舍身成仁的奇人
1个回答2024-03-26 10:20
愧无半策匡时难,唯留一死报君恩。 所以,古代杀身成仁的大臣有很多,大多是亡国或战败的时候,死的比较壮烈的当属方孝孺,为了所谓的忠义,另外,自杀殉国的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等,所以,阁下可以搜索王朝末...
全文
儒林外史王仁主要情节?
1个回答2024-02-22 11:48
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王德、王仁两兄弟是与严氏兄弟几乎同时登场的又一对兄弟。其中,严贡生和严监生两兄弟性格品行完全不同,而王氏兄弟俩则是性格品行完全一样,如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两个人。两兄...
全文
“扬仁风”的典故跟哪两位历史名人有关?这个典故记录在哪本史书中?
1个回答2024-04-14 20:37
谢安、袁宏;《晋书・袁宏传》。
历史上对敌人仁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22:30
呵呵,对敌人仁慈等于对自己残忍,最经典的当属——襄公之仁啊!
宋仁宗时有多少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2-12-27 17:43
只知道一个包拯
宋仁宗时有多少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3 11:14
你能说出的北宋大臣,基本上都是宋仁宗时期的,因为宋仁宗在位的时间足够长啊。 寇准 杨家将 欧阳修 包青天 苏轼 宰相 王钦若李迪丁谓冯拯王曾张知白张士逊吕夷简王随陈尧佐章得象晏殊杜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