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作者什么,揭露什么

2024-02-23 14:50

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的生活很贫穷,她只有爸爸一个亲人了,可是她爸爸对她一点儿也不好,经常打她。在一个寒冷的除夕晚上,她爸爸要小女孩出去卖火柴,卖完了才能回家。在寒冷的街上,行人已经很少了,过了很久终于有一位人走过来向小女孩买火柴了,他也很可怜小女孩,因此他只付了钱,把买来的火柴送给小女孩了。从那以后没有人再向小女孩买过火柴了!小女孩愈来愈饿,她走到一家人门前,看见餐桌上摆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她很想食。她就坐在那里,她实在太饥寒了,于是把火柴点燃了,点燃第一根时,他见美丽的圣诞树,当她点燃最后一支火柴时她见到了对她最好的奶奶,奶奶对着小女孩笑,把小女孩带走了。第二天,人们发现小女孩就死在街上了。
1个回答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课文的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幻象是由幻觉产生的形象,是并没有实在事物出现的虚假的感觉。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姑娘从擦燃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说明她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这些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课文的难点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一句是:“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是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说得直白些,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这是作者在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鸣不平。



另一句话是:“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透过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①要充分朗读课文②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③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
相关问答
卖火柴的小女孩揭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4-23 20:38
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明亮与黑暗的反差、温暖与残酷的对比,将整部作品引入一种令人心碎的凄惨境地。 这篇童话为了更好...
全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内容,揭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05 00:56
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穷苦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卖火柴的小女孩揭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1-03 02:43
它讲述的是一个在圣诞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因为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没有吃东西。她又冷又饿,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见了温暖的火炉;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见了喷香的烤鹅;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
全文
小珊迪和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揭露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个回答2024-01-18 09:53
沙皇统治时期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用来表达自己对沙皇的不满和对光明的渴望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什么,真实的反映了什么,揭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04:06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揭露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3-09 07:13
卖火柴的小女孩告诉我们生活虽然很残酷,但是我们必须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只要我们不认输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光明。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什么在什么卖火柴的故事,揭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个回答2023-02-02 22:16
进入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除夕夜的时候,卖火柴的故事说明了小女孩渴望家人渴望温暖。
卖柑者言揭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5-05 04:24
假借卖柑者的一番言论,批判了社会上达官贵人、文人学士欺名盗世的丑恶本质,还揭示了元末社会政治的腐朽,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 )的故事,反映了( ),接露了( ),表达了作者对( )和( )
1个回答2024-01-22 02:54
《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反映了(生活贫困不堪),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4-03-16 02:32
《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对一个花季少女纯洁灵魂的摧残,这个可怜的女孩连最起码的温饱...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