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早下定论

2024-02-27 08:00

1个回答
孔子:“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主旨劝导人改过。

由这句话,我想到一句很有感触的哲言“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

这两句话教我认识到,不要太早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盖棺定论。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所以,当我们朝着一个目标前行的路上,发现走偏了道路,就及时纠正找回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行,最终仍然能够到达目的地。

只要到达目的地了,在这其中走偏的时刻,也就不算是个错误。只是将路程延长,走了远路。只是路径改变了一点,从直线变成了曲线。

当然,直线是最近的一条道路,最节省时间。可我想说,走偏的道路上,一样有可观赏到的风景,甚至还会比直线时候看到得更多。可以想象,在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会比幸运直线到达的人,多了一些阅历,多了一些故事和见识。

当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直线到达,是我们追求和向往的。但这里我只是想阐明绕了远路的人,及时改道成功,即使耽搁了一些时间,也不是一件坏事。

斋藤先生在32岁进入明治大学教书之前,可以说是他最灰暗,功不成名不就的时期,他连个固定工作都没有。

看到功成名就的同学、朋友,对比自己的境况,他也觉得很挫败,认为自己饶了很多远路,被人远远甩在身后。可以想见彼时他的内心肯定是非常压抑的。

斋藤先生在这样苦闷的时期,并没有停歇下来,他在这远路里,发现了别样的“风景”,得到了一个收获——自创出“突破学习法”。

正是这个突破学习法,解决了他的苦闷,帮助到他彻底改变。使他度过走在远路,向着目标前进,心里的焦虑和挫败时期。之后,他成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著有《读书的力量》、《提问力》、《规划力》等书籍。

所以,现在看来,斋藤先生当时的经历纯属“看似绕远路,其实是在走近路”。绕远路,不是过错,绕远路不能回归到正路上来才会错过目的地,越走越远。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强调的不是过错,它是一个过程,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最后能回到正确,那么过错就不是过错。

就像“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所传达的意思。初次看到这句话,我就被这种积极的信息所震撼。

我们通常定义的不成功,不愉快都是太早下断论。这件事,只是没有成长到最后而已。最后终会变成好事。比如看到高三一连复读三年的同学,你怎么想?至少在这三年期间,这位同学的压力肯定愈来愈大。

大家会对他的复读价值产生怀疑。质疑复读这件事对不对?处于这种境遇的同学,难免会认为,复读的选择是坏事,连续三年的选择都是错误的。心力脆弱的人最后会放弃复读吧?

因为这种心理压力肯定会很大。可是,一旦度过这个时期,最后考上心仪的大学呢?他的心智能力,他的毅力,他在其中得到的各种锻炼,使他比一考就中的同学强许多。

就像小林照幸,他就在三年的复读生涯中,找到一种让他最后成功考上大学,最终成为小说作家和大学教师的“剪报学习法”。他因为“剪报学习法”获益,也因此走出阴霾,获得成功。

这三年,是他蛰伏的三年,是他成功的必由之路。当他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就把三年的复读从“坏事”变成了好事。
相关问答
最早的《论语》是用什么文字写的
1个回答2022-09-10 16:10
春秋时期应该是金文
早教书有哪些,实用的 不要空讲理论(小孩1岁)
1个回答2024-01-18 10:23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个适合妈妈看,作者尹建莉不仅是教育专家,还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是从自身总结出的经验加上所学理论所提供的参考。 早教革命 作者冯德全教授,有中国早教之父的称号,理论篇和...
全文
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3-26 02:46
管仲的常平思想
劝人早起的名言或者言论?
1个回答2024-05-09 05:20
1、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定当长眠。   2、能够驯服早晨的人,必能驯服早起的人生。   3、日出而起,日落而息。   4、一日之计在於晨。
求 中学生应不应该早恋 辩论会的主持词
1个回答2024-01-22 12:16
我认为如果你会限制的话,谈不谈都一样的。我曾经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以前有个男生他的功课非常好,读第一班。但是她的女友就读最后第三班(那间学校总共有十七班,很多哦)然后,他的女友什么都敢做,比...
全文
明天的事谁也无法知道,谁也无预料.所以不要太早的下结论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1 20:20
明天的事谁也无法知道,谁也无法预料?所以不要太早的下结论是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就是明天的事是没有人能知道的,因为明天还没有到,你哪里会预料到明天的事情呢,所以做什么事都不要太早的下结论,要到了明...
全文
辩论:中学生早恋正方事例
1个回答2024-02-03 22:09
其实最好的事例就是曹植了,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曹植在13岁就喜欢上了自己身边的侍女。
国外最早的教育论著
1个回答2024-02-19 08:21
国外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632年。大教学论》重点阐述了教学理论问题,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教...
全文
为什么有的人,无论睡得晚或者早总是每天很早就起来了,有的人却无论睡得有多早第二天还是起不来?这除了
2个回答2022-10-11 15:47
看对事情重视程度、和人的意识吧、重要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那就不会晚了!有些人懒散重要的事也觉得没什么so不起来了
论捧逗最早谁说的
1个回答2023-10-12 02:52
张寿臣。通迅举过谨坦查询《论棒逗》相声官网显示,《论棒逗》最早能见到的记载是19世纪30年代末张寿臣逗哏、侯一尘捧哏的版本。《论捧逗》也叫《捧逗争哏》,也有人亩晌碧称之《八不咧》,是一段子母哏相声作品...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