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郑振铎的《猫》中第三只猫,在你被误会后,你会说些什么

2024-02-28 23:41

1个回答
如果你是郑振铎的《猫》中第三只猫,在你被误会后,你会说些什么
有奖励写回答共3个回答
匿名用户
我好饿啊——自从被主人打了一棍逃出来,我已经三天没进食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被人拳打脚踢,我是只不受欢迎的猫——我长得好丑。 主人平常看我时那种冷漠淡然的眼神我怎么都忘不了,他老是拿我跟之前的两只猫比来比去,又是不活泼啦,不可爱啦,又是不会捉老鼠啦。真是讨厌!每次听到他唠叨,我就默默地走开去。难道是猫,就一定要活泼可爱,会抓老鼠吗? 我瞎琢磨着,漫无目的地荡啊荡,只敢在房顶上来回走动,不敢跑,更不敢叫,我怕把主人引出来,我怕他再拿根棍子朝我扑来,那样子真是可怕,虽然我甚至不知道他打我究竟出于什么原因。如果被主人发现那会怎样?我不敢想象。瓦片上好冷啊,每天我都得蜷缩着身子,即便这样,风还是呼呼地围着我转。我好想回家,有一次我经过一户人家的窗口,看见一只小猫依偎在主人怀里看电视,前面放着一只火炉和一盘饼干,这景象真是美好!我瞥见主人很温柔地抚摩着我的同伴,我立刻转身走开了,不知为什么,泪水一下子湿润了我的眼眶…… 我真想有个家,一个不必太大,但很温暖的空间,我已厌倦了房顶上的生活,每天我都是枕着房顶下人家的甜蜜,含着泪睡下的啊!可是,哪儿才是我的家?这种生活何年何月才能休呢?我不知道。 我不只一次眺望着主人家的那片屋脊,也走近过好几次,但我终究没有进去——一想到当时的那一幕我就揪心。的确,他对我还算不错,这我承认,毕竟他也曾给过我温暖的床、可口的饭菜。但他对我们的感情,到底是建立在什么之上?可爱、机警吗?这就是他对我和那黄鸟以及前面两只猫价值判断的依据?我很伤心这是什么世道,哪天我知道谁吃了鸟,我一定不会放过它,我要让主人明白,我丑,但我不坏,丑并不是我的错误呀…… 呜——呜——我忘了,这不可能实现了。我毕竟是只猫,一只很丑的猫。等等,下辈子要是投胎,我是不是要做只狼……

相关问答
郑振铎的猫中第三只猫被误解后,郑振铎会怎样表达对她的误会呢?
1个回答2023-05-28 15:20
第三只猫死在邻居家屋脊上!作者结尾说了句“自此,我家再不养猫。”是自己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里负罪感消除不了,见到猫就会触及自己的痛处。
读郑振铎的猫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4 22:00
都说大师的作品,皆有所指;都说郑振铎养猫写猫,其实与郑家的悲欢相联系的。我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不曾去深究郑家的悲欢故事,也无从考证郑振铎的猫到底有何指向。只是,读了《猫》一文后,分明感受到一份...
全文
求郑振铎的《猫》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0 05:04
都说大师的作品,皆有所指;都说郑振铎养猫写猫,其实与郑家的悲欢相联系的。 我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不曾去深究郑家的悲欢故事,也无从考证郑振铎的猫到底有何指向。只是,读了《猫》一文后,分明感受到一份无...
全文
郑振铎的猫得好词好句
1个回答2024-02-09 02:56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
全文
郑振铎《猫》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03 06:55
      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揭示了社会...
全文
郑振铎猫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12 01:35
主要是写了4只猫,主要详写了第三只猫,表现了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和对周家姑娘的行为的谴责,对偷猫人的鞭挞的感情!
郑振铎的猫
1个回答2024-03-07 00:47
 
《猫》郑振铎
1个回答2024-03-09 07:28
家里同时养的猫和2只鸟,第一只鸟死了,作者误认为是自家的白猫,对其痛打,第二只鸟死的时候才明白是黑猫吃掉的,作者深感后悔,猫死后,从此不在养猫。 2。(这题要从原文找答案)我看到“鸟了一只,一条腿被...
全文
郑振铎的《猫》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07 15:39
都说大师的作品,皆有所指;都说郑振铎养猫写猫,其实与郑家的悲欢相联系的。我也好读书,却不求甚解,不曾去深究郑家的悲欢故事,也无从考证郑振铎的猫到底有何指向。只是,读了《猫》一文后,分明感受到一份无言的...
全文
郑振铎的《猫》
1个回答2024-03-06 11:30
1、说明“我”家养的猫的结局,和自己对这些猫的惋惜。 2、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了。 3、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 呵呵,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