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历史沿革

2024-02-29 08:33

1个回答

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此后的几十年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共有10家农业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学校。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农林水等70个学科近6000名科教人员,被誉为中国“农科城”。但是,当时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只是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
示范区成立的前几年,平均每年要流失近百名科教骨干。为了稳定这里的人才,发挥这里的农科教优势,推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国务院于1997年7月13日决定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国家19个部委与陕西省共同领导和建设。

相关问答
山东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4 02:05
1903年从山东大学堂分出并成立山东师范学堂。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 1944年成立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 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
全文
安庆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7 08:43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 1897年,清代安徽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省学“敬敷书院”移建于学校菱湖校区内,揭开了百年育人的序幕。 1901年,敬敷书院与求是学堂合并成立安...
全文
范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8 18:00
颛顼氏故墟,舜帝故里。 夏属昆吾。 春秋为晋邑。 西汉初(公元前206年)置县。 北齐文宣天保元年撤销范县。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复设范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范县改为范州,武德五年州废,复改为县。 宋...
全文
农二师三十三团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3 20:43
1958 年 3 月 1 日,农二师党委决定在塔里木垦区组建塔六场。 1958 年 5 月 8 日,塔六场正式召开建场成立大会,宣告塔六场正式成立。 1969 年 7 月 10 日,兵友雀猜团下达...
全文
安徽农业大学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0 07:21
安徽农业大学起源于1928年(中华民国17年)创立于安庆的省立安徽大学,省立安徽大学是在国民革命的风云中,顺应安徽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的结晶,是民国初年安徽境内唯一的高等学府。 19...
全文
杨林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5 04:57
秦通道云南即在杨林设置驿站。当时因东门有石状如羊,故名“羊林”。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益州郡昆泽县,治所在今杨林,辖羊林、束甸、太池(今宜良)。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属南诏国长州(嵩明)...
全文
张家产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08 11:45
清末属甘泉都三、七里。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12月,分属文登(东)县汤村区和文西县套河区。1958年8月,水道乡、口子乡、永福乡合并成立火炬公社,1959年改称水道公社。1982年1月改称张...
全文
农六师新湖农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3 15:51
1963年,由玛纳斯县原北五岔,莫萦湾农场的东风大队、新户大队和包家店公社谢家戈壁农场及县农场合并成北五岔总场,属自治区农垦厅管理。1965年取名新湖农场,1971年归昌吉州管理,1975年改属石...
全文
范寨乡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4 22:20
范寨乡域原属堂邑县,1956年撤销堂邑县归入冠县后属辛集区。1958年初,西部属宋小屯乡,东部属辛集乡,1958年后统属辛集公社。1962年改区后属辛集区。1971年撤区并社,由里庄、范寨、宋小屯3...
全文
河北农业大学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2 01:49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慈禧太后恩准创立直隶农务学堂(河北农大前身),初建在霍家大院(现建华大街一道桥北),是中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