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高明的琴师》有什么感悟

2024-02-29 08:36

1个回答
《高明的琴师》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鸟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往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入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感悟:大自然是最后的老师。当街头车辆如潮,楼房越盖越高;当课本越来越厚,书包越来越重,考试、竞赛接连不断时,年轻的父母,你是否能带领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原野密林,让孩子吸收大量新鲜的空气,沐浴阳光,畅享戏水之乐?有关科学表明,这三者恰恰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的三大自然因素,被称之为“三浴”。让你的孩子走进大自然中放松一下,让孩子们在漫步、奔跑、攀援、蹦跳之中尽情坦露其天性,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从而引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其实,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相关问答
《工之侨献琴》悟出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8 08:20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外表来下结论。 《工之侨献琴》 元末名称  刘基 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
全文
《工之侨献琴》悟出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23 09:56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
全文
夜的钢琴曲的听众感悟
1个回答2024-02-23 21:02
给不了你需要的爱,还不清我欠你的情。这支曲子像水,像诗,像梦,更像是一个奇迹;此时此刻,能让我知道,在世间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人,数着来临的岁月和逝去的韶华,伤似乎是求之不得,忆起当年还是这首始终动...
全文
买钢琴的感悟
1个回答2023-12-07 19:51
        大宝已经学了一个学期的钢琴,没有太多起色,老师建议买台钢琴,我自己也是想买的,如果足够宽裕,我会毫不犹豫的购买,而现实却很现实。         关于学习,关于小孩教育,只要小...
全文
《工之侨献琴》悟出什么道理
3个回答2023-02-21 21:06
这篇寓言语言高度简洁。全文仅一百二十二个字,故事情节却不像一般寓言那样简单,人物也有好几个。例如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话一概...
全文
寓言故事宪琴的读后感悟?
1个回答2024-01-06 17:04
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感叹是值得人们深思熟虑的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聆听琴声感悟圣贤散文
1个回答2023-11-08 05:44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聆听琴声感悟圣贤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
全文
工之侨献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工之侨献琴》悟出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12-09 19:05
  工之侨献琴的故事告诉我们: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不能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工之侨得到了一棵优质的桐树,将它制成了一张琴,弹奏起来,琴声非常好听。工之侨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
全文
老师的用意 从这个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短文: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
1个回答2024-02-15 13:37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3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