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历史事实教学

2024-03-10 13:50

1个回答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在困绕着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大 余文森 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 任鹏杰 老师也曾说过:“教育的效用,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我们的人生。”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理念和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业务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学会学。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二、紧扣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课程标准的细化、具体化,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既有指导教学实践的导向功能,又是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体现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成败。所以备课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好的“剧本”,才能有精彩的表演。   
三、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在他的效果律中认为,人们对工作或学习如得到满意的结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自信心,从而会增强动机,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颖益智的导入,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启迪思维的问题设计,创新性的练习题设计,教师思维过程的示范及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评价、剖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精彩的课堂小结,正确的学法指导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四、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学生自身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离开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就不可能发生,新知识便是孤立的,无法被理解,并迅速被遗忘,自然也就谈不上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历史新知识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另外,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不能让学生用已知说明未知,不能以史为鉴,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为此,应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使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五、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而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就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还要学会赞赏他们。
六、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具体要求有:第一、问题设计不宜过难或过易。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第二、准确表达问题。第三、做到因人施问。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第四、变换提问方式。可以采用疏导式提问,即把一个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历史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比较容易理解的小问题,逐一引导学生作答,或者采用迂回式提问,也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学生 向 老师提问等。第五、留出等待时间。等待时间要视问题类型和学生反应而定。第六、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反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打断学生的回答不利于创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气氛。即便学生朝向一个错误的答案方向,也不要立即打断。有时候其他学生可能从这一错误中得到借鉴。第七、及时作出评价。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回答的内容,对学生回答的表述方式及态度也要作出评价。
七、合理利用教材
第一、合理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内容。这样做,一方面轻松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还减轻了教师负担,省去了教师费尽心思地到处找材料的痛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书上的材料往往在很多考试题中就有出现,这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也有很大帮助。
第二、课本知识材料化、问题化。即老师根据课本知识的重要线索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把教材内容当成教学材料自行阅读并进行探究分析。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把老师从繁琐冗长的讲述中解放了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学生,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被动接受中解放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含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八、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借此达到教师的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第一、开发社区资源,加强历史直观感。社区教学资源分为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有形资源和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及归属感等无形资源;第二、多角度挖掘物质资源(图片、视频、实物、报刊、文学作品等),体现历史多样性;第三、全方位开发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展现历史的鲜活性。
综上所述,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一种价值追求,历史教师应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关问答
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各个时期,及其重大历史事件,谢谢
1个回答2024-01-28 07:43
世界历史年表 约300、4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 约200、300 - 1万年前:人类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流行,已使用火,晚期大量使用骨、角器。狩猎和采 集业发展,血缘家族及母系氏族公社产...
全文
什么是正史,霸史,别史和杂史
1个回答2023-03-25 06:41
资料来源不同
南明史和二十四史有什么关系?二十四史包括南明史吗?
1个回答2023-04-01 17:21
二十四史不包括南明史
求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常见的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注意:不是中国历史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他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1-26 17:34
楚庄王一鸣惊人 二桃杀三士 晋文公退避三舍 墨子破云梯 甘罗拜相
求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常见的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注意:不是中国历史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他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2-25 11:29
楚庄王一鸣惊人 二桃杀三士 晋文公退避三舍 墨子破云梯 甘罗拜相
求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常见的中国历史故事的名字 注意:不是中国历史故事里人物的名字。是他的题目!!!
1个回答2024-01-30 09:26
楚庄王一鸣惊人 二桃杀三士 晋文公退避三舍 墨子破云梯 甘罗拜相
《史记》是正史还是野史
1个回答2024-03-03 18:27
早期我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班固编写《汉书》沿用此体例,但删去世家。此后纪传体被各朝奉为正规体列。而已纪传体为编写体例的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