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三次音乐描写分析

2024-03-11 13:34

1个回答

琵琶行三次音乐描写分析是:

第一次弹奏在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引子,交代了时间,秋风萧瑟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浔阳江头,交代了背景,送别朋友,自古多情伤离别,再加上无管弦,更加寂寞萧瑟。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一个“惨”字点出了离别的无限凄凉,而景色的寂寞惆怅和主人的感伤融为一体。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用“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暗写琵琶声的艺术魅力。

第二次弹奏在第二部分,琵琶女出场:“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寻声暗问”写出了诗人当时好奇而又急切的心理,“琵琶声停”表明琵琶女已经听到了来人的询问,“欲语迟”和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内心犹豫的复杂心理:身世浮沉,沦落天涯,往事如烟,这一切使她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但是诗人“移船相近邀相见”,诗人盛情难却,琵琶女最终还是决定出场了。此处对琵琶女的描写,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带来许多悬念。

第三次弹奏在第五部分:“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的诉说,又反过来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同病相怜的她又一次拨动琵琶的时候,情感更加浓郁,“凄凄不似向前声”,琵琶声更加凄苦感人,这也使诗人再也忍不住,于是涕泪横流,青衫湿透。

相关问答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赏析
2个回答2022-07-23 02:29
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 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
全文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
1个回答2023-11-24 18:24
琵琶行音乐描写赏析如下: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其中对音乐的描写是其突出特点之一。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运用了丰富的音乐描写手法和语言修辞,将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将对这首诗中...
全文
琵琶行赏析
2个回答2023-02-24 07:57
流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滞涩: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语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1-23 20:25
初听《琵琶语》,从听到的那一刻起,该曲就把我带入到一种凄清婉转的情绪里,流连忘返。 静听林海创作的《琵琶语》。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境界,淡淡忧伤的琴键声,加上东方乐器琵琶所独...
全文
琵琶琵琶!
3个回答2023-08-16 13:32
我就是学琵琶的 不好学啊 从3岁学到19岁了 弹得差强人意 民乐讲究心性 意念和乐器相融合 我做不来啊 最好从小学 童子功好打基础 随年龄要换琴 每天都得练几个小时 一天不练要三天才能补回来 每次练琴...
全文
古代琵琶的琵琶曲目
1个回答2024-04-19 16:49
《十面埋伏》 《飞花点翠》 《霸王卸甲》
《琵琶行》琵琶女的人物感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1-26 06:39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
全文
琵琶行用什么手法写琵琶女的身世?
1个回答2024-01-29 14:59
《琵琶行》运用了夹叙悉燃夹议的手法来写琵琶女的身世。在诗中,作者白居易通过讲述一个士人与琵琶女的对话,夹带叙述琵琶女的经历,同时对她的境遇进行了评价。这种夹敬族叙夹议的手法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使用,它可...
全文
从琵琶女音乐节奏起伏与其人生经历,探究琵琶声动人的深层原因,分析作者为何
1个回答2024-03-03 07:56
琵琶女音乐节奏起伏与其人生经历,探究琵琶声动人的深层原因如厅举下: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塑造的琵琶女形象,融入了他极为浓厚的主观情绪体验。诗人与歌女,一雅致,一世俗;一有高超的精神境界,视富贵利禄...
全文
琵琶行作者为什么听到琵琶声流泪?
1个回答2024-03-01 23:04
白居易被贬谪,他听到琵琶女身世和她的弹奏,想到自己和她,不免同病相怜,发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禁流下泪来,江州司马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