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在作诗中反复推敲的故事

2024-03-11 13:39

除王安石贾岛,?简单明点.
1个回答
向古人学炼字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另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

下面我们仅举几个宋代的例子来看一下古人炼字的工夫。

“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这句诗是写景,触景生情,为下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满庭芳》)。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辛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轻轻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个宋人炼字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的思索后,得意的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诗人为了一个字而反复推敲,千锤百炼,这种一丝不苟的写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不言而明了吧。炼字,在今天看来,我们不妨把它看作写作后的修改。我们同学写作文时不注意修改,总是喜欢“一气呵成”,然后万事大吉。这不是一种好的作文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真的应该向古人学学这方面的工夫。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捻断数茎须”,但是文章写成后必要的修改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答者:西伯利亚的狼 - 状元 十五级 10-24 13:01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炼字定不

下来,便在驴背上吟咏,伸出手来做推敲的姿势,看到他这样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长官,正带着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地走到韩愈仪仗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作着手势。这样一下不被左右的侍从推到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地回答说出所得的诗句,不知用了“谁”还是用“敲”字无法确定,所以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

下马思考了好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驴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呆了好几天,韩愈因此与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回答者:luyeece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10-24 13:02
相关问答
反复思考推敲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1-19 21:07
反复推敲 成语解释: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成语出处:《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成语造句:经过反复推敲,...
全文
反复推敲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1 04:27
反复无常 发音 fǎn fù wú cháng 释义 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出处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示例 叫我怎么能赦...
全文
反复推敲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4-18 06:41
解释为: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是出自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
全文
反复推敲的故事完整版?
1个回答2024-01-24 11:26
唐朝诗人贾岛爱好作诗曾,作诗时十分认真,一次得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便去请教韩愈,韩愈建议他用僧敲月下门,韩愈被贾岛这种严谨的态度所感动,因此,推敲慢慢被后人用来比喻做事情要有严谨的态度最好...
全文
成语反复推敲是什么意思,反复推敲的典故由来
1个回答2022-11-26 12:53
反复推敲 [读音][fǎn fù tuī qiāo] [解释]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近义]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的故事 反复推敲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11 21:06
这个不是成语,只是一个四字词。 反复推敲 [fǎn fù tuī qiāo] [释义]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反复推敲的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3-18 04:01
这个问题理解有难度,就解释为你做阅读找答案,但是不确定好了。一般来讲,阅读的答案在原文中都会有与之对应的句子。句子长短不定。有的是直接肯定,一眼能看出答案;有的需要继续阅读,后面可能继续肯定前面的...
全文
经典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有哪些值得反复推敲的细节?
1个回答2024-01-31 03:29
一个女人的步态既是女性风韵的姿态,也是洞见女性幽微心态裂芹的窗口。玛莲娜的步态是导演托纳多雷为这个角色设计的重要视觉符号。 导演在影片中总共安排了12次玛莲娜的行进场面,配合女神莫妮卡·贝...
全文
反复推敲的意思及故事
1个回答2023-12-03 09:41
【成语】: 反复推敲 【拼音】: [fǎn fù tuī qiāo] 【解释】: 解释是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出处】: ...
全文
比喻细致反复推敲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12:09
词目 旁敲侧击 发音斗掘 páng qiāo cè jī 释义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茄兄现状》第二十回:“只不过不应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