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河西走廊的古代名人(最好非当地)

2024-03-18 15:14

1个回答
【首先,河西走廊到底是哪一块区域?】
河西走廊(The Hexi Corridor)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甘肃省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兰州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又称雍凉之地,古凉州雍州的属地。
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
【然后,它的历史?】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丝路西去的咽喉;这里汉时即设四郡,戍兵屯田,是汉朝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后来又因诸多山脉的天然阻隔,成为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在古代的军事地理中,凉州承担着隔断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联系的任务,中央政府只要占据凉州,就能在向西的战略上取得优势地位,掌握主动性。
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月氏人占,后被匈奴攻破,占领建城池。在公元前1年已经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后汉武帝刘彻初设二郡武威郡、酒泉郡,而后武威郡分张掖郡、酒泉郡分敦煌郡,晋朝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其并入中华版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河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其辉煌从西汉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再到悠久的宗教融合,民族融合,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师云集,大小乘佛教是通过河西走廊传入长安,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走廊有着深厚渊源,足见河西走廊在中国佛教的地位。很多帝王、大将出自河西走廊,赫赫有名的大将西凉马超、大理段氏皇族、草圣张芝都出自河西走廊。
【最后,从这些历史来分析有哪些名人经过河西走廊。】
霍去病,在这里出击匈奴,使整个河西纳入西汉版图。
凉州十三刺史的历代刺史——
#贡禹,汉宣帝时。(《汉书·贡禹传》)
谷永,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任,永始三年(前14年)迁北地太守。(《汉书·谷永传》)
杜邺,汉哀帝时。(《汉书·杜邺传》、《后汉书·杜林传》)
赵宏,汉元帝、成帝之时。(《华阳国志·士女目录》) 郑兴,汉更始帝时。(《后汉书·郑兴传》)
郭伋,汉光武帝初。(《后汉书·郭伋传》)
窦融,建武五年(29年)任。(《后汉书·窦融传》)
尹业,永平十八年(75年)时免。(《后汉书·马援传》)
皮扬,元初元年时。(《后汉书·安帝纪》、《西羌传》)
宗汉,延光元年春见在任。(《后汉书·西羌传》)
刘秉,永和四年(139年)任,明年免。(《后汉书·西羌传》)
种暠,汉质帝、汉桓帝初。(《后汉书·种嵩传》)
桥玄,汉桓帝初。(《蔡邕太尉桥玄碑》)
祝良,汉桓帝初。(《后汉书·陈龟传》)
成就,汉桓帝时。(《魏志·董卓传》注引《吴书》)
郭闳,延熹二年(159年)至四年(161年)见在任。(《后汉书·皇甫规传》、《段颎传》)
赵仲台,延熹年间。(《魏志·阎温传》注引《魏略》)
刘恭,延熹年间。(《后汉书·羊陟传》)
孟佗,建宁三年(170年)见在任。(《后汉书·西域传》、《三辅决录》)
刘虔,熹平六年(177年)见在任。(《后汉书·蔡邕传》)
周洪,光和二年(179年)见在任。(《魏志·虔淯传》注引《烈女传》)
魏元丕,光和四年(181年)卒。(《隶释》卷10《元丕本碑》)
梁鹄,中平元年(184年)见在任。(《后汉书·盖勋传》注引《续汉书》)
左昌,中平元年(184年)任。(《后汉书·盖勋传》)
宋枭,中平元年(184年)继左昌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杨雍,中平年间,继宋枭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耿鄙,中平四年为韩遂所杀。(《后汉书·灵帝纪》、《傅燮传》、《董卓传》)
张则,汉灵帝时。(《华阳国志·汉中女士志》)
种劭,兴平元年(194年)前。(《后汉书·献帝纪》注、《董卓传》)
韦端,建安十年左右迁太仆。(《魏志·杨阜传》、《三辅决录》)
韦康,建安中,继韦端后任。建安十七年为马超所杀。(《魏志·夏侯渊传》、《荀彧传》、《杨阜传》、《蜀志·马超传》) 邹岐,黄初元年(220年)以安定太守迁凉州刺史。(《魏志·张既传》)
张既,黄初元年(220年)七月继邹岐后任,四年(223年)卒。(《魏志·张既传》)
温恢,黄初四年(223年)继张既后任,死于道中。(《魏志·温恢传》)
孟建,黄初四年(223年)继温恢后任。(《魏志·温恢传》)
徐邈,约太和元年(227年)至二年(228年)间继孟建后任,在任10余年。正始元年(240年)迁大司农。(《魏志·徐邈传》)
王浑,约正始年间。(《魏志·崔林传》、《晋书·王戎传》) 牵弘,泰始六年(270年)任,七年(271年)死于边事。(《魏志·牵招传》、《晋书·陈骞传》,《资治通鉴》卷78、卷79)
苏愉,泰始年间,曾与河西的鲜卑人大战,而退守内地。泰始七年(271),与秃发树机能战于金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南),兵败身死。
杨欣,咸宁四年(278)与若罗拔能等战于武威,兵败而死。
彭祈,太康元年(280),朝廷起用守丧满三年的彭祈出都督凉州诸军事兼凉州刺史,入主姑臧城。
胡喜。(《魏志·钟会传》注引《晋诸公赞》)
张轨,永宁元年(301年)任,死于任内。(《晋书·张轨传》)#
张骞,经过河西走廊出使西域,渐渐开辟了丝绸之路(这也是河西走廊为世人所知的最大原因!)
董卓,西凉太守,汉末群雄之一。
韩遂,西凉太守,汉末群雄之一。
马氏家族,马援、马超等人,在西凉起家,为西凉的建设做出过杰出贡献。
西凉铁骑,出身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其统领西凉马腾、西凉马超、马休、马铁,大漠豪侠董卓、西凉霸主韩遂,凉州自古就是兵家极其重视之地。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征河西,灭北凉,据河西,境内仍为武威郡,属凉州,武威郡领林中、襄城2县。凉州治所林中。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灭北魏,据凉州,置武威、昌松、魏安、番禾、广武5郡。武威郡领姑臧、林中、襄城、显美4县。
阿育王,在这里建过佛塔。甘肃供奉的释迦牟尼佛舍利是中国供奉佛祖舍利最多之地,而这些佛祖舍利全部在河西走廊,其中有北周瓜州城东古塔(今甘肃敦煌瓜州县)、北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今甘肃敦煌)、北周凉州姑臧故塔(今甘肃武威莲花山)、北周山丹县故塔(今甘肃张掖山丹县)。《阿育王传》载:“佛寂百年后,有阿育王出世,取前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南瞻部洲,震旦国者,一十九所。”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然后唐代的那一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还有那一批凉州节度使,都曾到过河西走廊。
相关问答
途经河西走廊的古代名人(最好非当地)
1个回答2024-01-05 19:02
唐三藏,,,,,,
河西走廊
1个回答2024-01-23 21:50
一称甘肃走廊。指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地区。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又在黄河之西而得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多沙碛...
全文
河西走廊最后一集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28 08:35
河西走廊最后一集主题是《宝藏》,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河西走廊复苏的动力,古老的走廊迎来了现代化的工业与机器生产,成为新中国建设蓝图的关键一环。从兰新铁路到兰新高铁,从古丝绸...
全文
河西走廊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2-27 09:22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的地区。河西走廊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且又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而得名。 河西走廊在哪里       ...
全文
河西走廊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3-07 03:40
      河西走廊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夹在祁连山、合黎山、乌鞘岭等山脉之间。 nbsp;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河西走廊到底在哪里呢?下面来给大家...
全文
河西走廊
1个回答2022-05-30 16:01
甘肃,祁连山一带
河西走廊位于哪里?
1个回答2024-03-10 14:14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河西走廊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且又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而得名。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
全文
河西走廊名字由来
1个回答2024-03-13 15:32
河西走廊 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 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
全文
河西走廊
1个回答2024-03-10 20:26
一称甘肃走廊。指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地区。因地势较低,形状狭长,又在黄河之西而得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
全文
河西走廊的具体范围?为什么叫走廊?
1个回答2022-10-09 15:25
敦煌是沙州而不是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