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村的历史沿革?

2024-03-25 16:24

1个回答

系明朝正统十三年间,始祖杨英由大杨村迁址,在其东南半公里处立村,因与邻村司家村同建一座寺庙,故取名双庙村。全村共计76户,252口人,耕地面积340亩。以农业和养殖为主,自建国至今,村民艰苦奋斗,经济日益发展,现今全村人民政通人和、安居乐业。

相关问答
双庙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5 07:15
系明朝正统十三年间,始祖杨英由大杨村迁址,在其东南半公里处立村孙稿,因与邻村司家村同建一座寺庙,故取名双庙村。全村共计76户,252口人,耕地面积340亩。以农业和养殖为主,自建国至今,村民艰苦奋斗...
全文
高庙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5 10:16
据村古庙内碑文记载,大明朝时隶属中牟县,清朝至民国属祥符县(今开封县),解放后归属尉氏县庄头乡第五区,解放前的体制是以自然村为小保,设有家长,高庙、裴家、赵迪为一个联保,设有联保处,1947年10月...
全文
八里庙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2 11:54
八里庙村原址位于郑州城东北八里之处,村庄占地面积约400亩,土改时耕地面积约4000余亩,至2006年耕地面积只剩600余亩。据传说,明初先由海姓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此入住定名为海家庄,后经多年又有...
全文
双庙乡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9 16:09
双庙乡明代时属归仁乡,清代属三十四都城,民国时为一瓢乡。当时双庙堂有二殿,一个是关公殿,另一个是本境殿,而二殿都建在岩脚,形如“二龙戏水”,人们就称回龙庙,于道光24年改称双庙。1950年12月,...
全文
周公庙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9 13:41
周公庙是为纪念周公旦而修建的专祠,地处周原(大周原四址为:东至漆水,南为渭水,西达迁河,北靠岐山)中心地带卷阿。 据《竹书纪年》载,周成王率文武群臣到卷阿宴歌游乐,当时成王的叔父召康公也前来并赋诗...
全文
三官庙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6-04 07:41
三官庙在西海北沿29、30号。清代始建,民国年间重修。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石券门,棋盘大门两扇。前殿3间,配殿东西各2间。西跨院有殿3间。是一座较完整的小型寺庙。为西城区保护文物。位于通...
全文
东头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0 03:32
东头村以驻地自然村得名。明、清统于三十五都。民国分为东前保和东后保。1949年解放初合并为东头乡,1958年成立东头大队,1984年改成东头村委会。
东海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8 13:09
清朝年间,东海村大部分属华亭县云间乡十二宝漕三图,西南一部分属十一保漕二十三图。民国时期先后属漕泾乡、漕泾镇姿拿好南厍乡。解放前夕属浦南区漕泾镇。建国初期为南厍、张家厍、王家、新团、镇南五村及仓头村...
全文
东门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2 19:27
东门村是始祖从泉州东门(一说泉州金鱼巷)迁入繁衍,遂以源地命名为“东门”。在元、明、清隶属南安十四都,民国年间为东门保,解放初为莲坑乡,1958年为东星大队,1980年因与官桥公尺蠢社东星大队重名...
全文
东张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1:41
西张,东张激告,南张村原为一村,名张村.清光搭铅桥绪三年大旱,绝大多数人饿死逃走,张姓绝迹,知猛后来仪姓人来此,住在东巷的叫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