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苏轼

2024-04-01 21:23

苏轼为什么要与“闲人”自居?以“闲人”自傲?
1个回答
苏轼的一篇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文中结尾的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为什么作者在此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呢?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当时他的心情忧郁但是仍然有进取之心,自己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胸中的苦闷可想而知,在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之时,借月夜美景来自我排遣胸中的苦闷,表现自己的旷达心情,在政治旋涡中破损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自己只有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一点精神的寄托。



人世间的“名利”二字,让多少“忙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才厌弃这种生活。干好自己的正事,心无邪念。正正经经做人,平平常常做事,作一个平凡的人。苏轼在被贬后,远离了黑暗的官场,才有此心情境。

面对红尘滚滚,自己真正的知音何其少,“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自己与张怀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说明了大千世界里“如吾两人者”淡泊名利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里有李白“独坐敬亭山” 的旷达,也有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执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我们两个“闲人”,在此独享“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样的美景。“何处无竹柏?”,“ 竹柏”本来也是只有正人君子才与之为伴的,古人有“宁可食无肉,也不可居无竹”的说法,“何处无竹柏?”说明处处都有自称君子的人,但真正的君子真是太少了。所以这里的“闲人”是指清心寡欲,恬淡平和、淡泊名利的人,而不是指那些百无聊赖、无所事事的人。
相关问答
我看苏轼闲人
1个回答2024-03-17 10:18
“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的“闲人”?被贬谪做个空职没事做。
苏轼为什么自称“闲人”
1个回答2023-02-03 22:29
因为苏轼政治上的失意,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所以自称闲人。
苏轼甘于做这样的闲人吗?
1个回答2024-03-25 07:51
苏轼曾经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这里苏轼自称为“闲人”,完全是自我解嘲的语气,苏轼是不甘心做一个闲人的,而是希望为国为民做出一番贡献的,奈何仕途不顺
苏轼自称闲人,秘密到底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15 23:27
  苏轼自称闲人,是因为他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朝政仕途无望而说出的无奈之举。苏轼他在文笔方面非常的有才华,但是他的才华也让他招惹了一大批嫉妒他的人,他进入朝廷当官是因为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而且苏轼...
全文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
1个回答2022-10-10 23:15
被贬后的无奈
古人苏轼的诗有闲梦江南吗?
2个回答2023-08-05 11:05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简述苏轼生平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05:4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
全文
苏轼的《琴诗》中,苏轼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03:31
琴声从哪里来的?
苏轼为什么叫做苏轼?
1个回答2023-01-01 17:15
轼是古代车前面的扶手,处于显眼的位置,看上去可有可无,但没有却总觉的缺少点什么。希望他即使身居要位,也要懂得掩饰自己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