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公乘的卢马 为什么要列举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

2024-04-07 22:01

1个回答
庾亮用“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证明自己为别人消除灾难而宁愿自己冒险的行为是一种很旷达的行为。全文主要抓住对庾公的语言进行描写,突出了他为别人着想的美德。



【原文】

庾公乘的卢马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译文】

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阅读提示】

世上很多人都在赶潮流,在互相模仿,这无可指责。但是如果每个人在互相模仿时都模仿他人美的德行而不是攀比物质享受时,社会的现状一定会变得更好,人的境界也一定会变得更高尚。文中庾亮仿效别人的美德并一直坚持,这确实是不容易的。庾亮用“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证明自己为别人消除灾难而宁愿自己冒险的行为是一种很旷达的行为。全文主要抓住对庾公的语言进行描写,突出了他为别人着想的美德。
相关问答
庚公乘的卢马为什么要列举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13:49
庾亮用“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证明自己为别人消除灾难而宁愿自己冒险的行为是一种很旷达的行为。全文主要抓住对庾公的语言进行描写,突出了他为别人着想的美德。 【原文】 庾公乘的卢马 庾公乘马有...
全文
庚公乘的卢马 为什么要列举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8 08:26
庾亮用“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证明自己为别人消除灾难而宁愿自己冒险的行为是一种很旷达的行为。全文主要抓住对庾公的语言进行描写,突出了他为别人着想的美德。 【原文】 庾公乘的卢马 庾公...
全文
孙叔敖杀两头蛇
1个回答2024-02-01 23:45
见到双头蛇本是要死的,孙叔敖杀掉双头蛇后其他人就不会遇到它,就不会有人死去。孙叔敖舍己为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德受到母亲的赞扬。
孙叔敖杀两头蛇
1个回答2024-03-06 04:23
埋蛇享宰相之荣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
全文
孙叔敖杀蛇
1个回答2024-01-21 18:44
  孙叔敖杀两头蛇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
全文
孙叔敖杀两头蛇
1个回答2024-02-11 06:18
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最早见于汉代贾谊的《新书·春秋》 其中说到“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优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
全文
孙叔敖杀两头蛇
1个回答2024-02-13 10:57
编辑词条孙叔敖杀两头蛇 编辑本段【导读】   孙叔敖是春秋时代的楚国人,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官至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本文讲述了孙叔敖少年时期的一则故事,其中体现了孙叔敖善...
全文
文言文《孙叔敖杀两头蛇》
1个回答2024-04-30 20:43
1. 求古文《孙叔敖杀两头蛇》之译文 原文: 埋蛇享宰相之荣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
全文
孙叔敖杀两头蛇ppt
1个回答2024-05-10 12:21
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
全文
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是什么?愿意的话能不能再写一下点评
1个回答2024-01-29 21:55
埋蛇享宰相之荣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