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节俭的名人秩事

2024-04-23 14:40

1个回答

 人物轶事

 张俭注重节俭,他只穿粗丝织成的绢帛,每餐只食一菜,按月发的俸禄有节余的,便拿来接济亲朋旧友。一次正当冬天,在辽兴宗歇息之便殿奏报事务,辽兴宗见他袍子破旧,暗里派近侍用火夹穿个洞做上记号,每次见到他都没有换下来。辽兴宗问其缘故,张俭回答说:“我穿这件袍子已经三十年了。”当时辽兴宗崇尚奢侈华丽,所以张俭用这种做法微言讽喻辽兴宗。辽兴宗怜悯他清贫,让他任意取用内府物品,张俭奉诏后只拿了三匹布出来,因此更加受到辽兴宗的嘉许重用。

有一次,官府捉住了八个盗贼,已经斩首之后,才又捉拿到真正的犯人。被斩首者的家人申诉冤屈,张俭接连三次请求审理。辽兴宗大怒说“:你难道想要朕偿命不成?”张俭说“:八家老小冤苦无告,如果能稍稍加以存问抚恤,使他们能够收尸下葬,就足以安抚活着和死去的人了。”辽兴宗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

 张俭 (辽朝大臣) 

张俭(962~1053),字仲宝,宛平(今北京)人,辽朝大臣,统和十四年(996年),举进士第一,调任云州幕官。节度使推荐给辽圣宗,历任枢密使、节度使、左丞相等要职,并受遗诏辅立辽兴宗,兴宗即位之后,加太师、中书令、尚父,先后受封为韩王、陈王。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二十九日,张俭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人物生平

  知遇圣宗

张俭出身官宦世家,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历任顺州从事、署棘寺丞、范阳令,后调任云州幕官。生性正直诚谨,不喜虚夸矫饰。深得上官、同僚的敬重。辽圣宗到云中一带游猎,按照契丹的旧例,皇上经过之处,当地的地方长官应该有所献贡。当地的节度使奏称:“臣辖区内没有什么特产,只有幕僚张俭,为一代之宝物,希望能将他献上。”在此之前,辽圣宗曾经梦见有四个人侍奉在他的身旁,赐给他们食物每人两口,待到听说了张俭之名“俭”字,辽圣宗方才恍然大悟,明白梦兆应在了张俭的身上。于是,辽圣宗马上召见张俭,张俭仪容举止质朴无华;辽圣宗很是高兴,向他问及谋身治世之事,张俭便当面口奏三十多件事,都很合辽圣宗的心意。张俭从此特别受辽圣宗青睐,历任监察御史、司门外郎清高显贵之职,号称明智干练。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丁父忧,去职归乡,服丧三年,复出,任礼部郎中。知制诰。直枢密院。加赐金紫。柱国。特封开国男。食赋三百室。

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十二月,已经担任太常少卿的张俭作为副使,随正使、长宁军节度使耶律汉宁出使北宋,开泰元年(1012年),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开泰二年(1013年),正授枢密直学士同修国史:开泰三年(1014年),加尚书工部侍郎、知制诰;开泰四年(1015年)春,迁枢密副使;夏六月,授宣政殿学士、守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冬十月,授枢密使,加崇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兼修国史,特赐翊圣佐理功臣;开泰五年(1016年)秋,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加赐竭节功臣;开泰七年(1017年)冬,加政事令。

太平元年(1021年),张俭以左丞相之秩。长中书令,进封鲁国公。增加邑户。改赐推忠匡时守节功臣。

太平五年(1025年)春,出京任武定军节度使,赐佐时全节功臣,夏六月。改任彰国军节度使。冬十二月又改任大同军节度使。

太平六年(1026年)春三月,入京任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监修国史。辽圣宗信任倚重于他,参知政事吴叔达与张俭不合,辽圣宗发怒,出贬吴叔达为康州刺史。

辅佐兴宗

太平十一年(1031年)三月,辽圣宗病重,六月初三驾崩于大福河(今内蒙古呼虎尔河)行宫,张俭接受遗诏辅立太子耶律宗真,这便是辽兴宗。辽兴宗即位之后,依旧很依赖倚重张俭。

景福元年(1031年)夏六月,辽兴宗册命张俭为太傅。加赐同德功臣。

重熙元年(1032年)冬十一月,张俭进位为太师。增实赋五百室。

重熙四年(1035年)春,张俭因年老致仕,辽兴宗授其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进封秦国公,增食赋七千室,改赐贞亮私靖耆德功臣,守太师兼政事令如故。

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亲自考试进士,这些事情都是张俭一手打点。张俭进见时,辽兴宗不直呼其名,并且赐诗加以褒奖称美。张俭有五个弟弟,辽兴宗想一并赐给他们进士及第出身,张俭坚决推辞。

重熙六年(1037年)冬,辽兴宗将张俭接到京城,向他询问治国政务,并封张俭为韩王。

 阻止战争

辽兴宗即位之后,西边的西夏和南边的北宋爆发了战争,北宋连战连败,辽兴宗决定趁机图谋北宋的关南十县之地,准备亲征宋朝。在正式决定出兵之前,辽兴宗到张俭家中征求他的意见,负责皇帝饮食的官吏先前往张俭家准备膳食,张俭推辞,让他们走了;他自己进献葵羹汤饭,辽兴宗吃得很美。然后便问他以对策,张俭极言陈说战事利害,并且说:“只需派一名使者去宋朝责问就行了,何必劳驾皇上远征?”辽兴宗听了很高兴,就作罢了。又亲临其家中赐宴,把自己用过的器物珍玩都送给了张俭。

重熙十一年(1042年)正月,辽兴宗一面在边界重兵压境,一面派遗南院宣徽使萧英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交涉,宋方派富弼与辽方使节谈判,于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基础中,再增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这次索地之争,史称重熙增币。同年冬,辽兴宗因张俭献策有功改封张俭为陈王。

重熙二十二年(1053年)正月二十九日,张俭逝世,终年九十一岁。

相关问答
节俭的历史人物有那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3-10 01:31
拖着两个很大的行李箱,第一次走出乡村的米莎太太,走进了候机大厅。环顾四周,寻觅了半天,她也没有找到说好了要赶到这里与她会合的侄子。她轻叹了一口气,坐下来等侄子。   因为刚刚做过肾脏手术,米莎太太...
全文
外国名人节俭史
1个回答2024-03-22 09:44
山姆·沃尔顿(1918年3月29日-1992年4月5日),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会员店创始人,1985年成为美国首富,1992年获布什总统颁赠的自由奖章,同年逝世。 尽管山姆成了亿元富翁,但他节...
全文
谁能给我翻译一下《辽史。张俭传》
1个回答2022-12-21 16:20
不会翻译的说.
历史上俭与奢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4-07 08:06
石琮斗富终死于非命,
外国名人节俭史
1个回答2024-01-04 21:02
山姆·沃尔顿(1918年3月29日-1992年4月5日),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会员店创始人,1985年成为美国首富,1992年获布什总统颁赠的自由奖章,同年逝世。 尽管山姆成了亿元富翁,但他节俭的习...
全文
历史上两个儿子救父亲,节俭的没救成是哪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1-26 05:11
好像不是儿子救父亲,二是父亲救儿子。这是“范蠡救子”的典故,见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大致意思是: 范蠡的二儿子因为激情杀人,被拘禁在楚国。杀人者偿命,范蠡仅抱着一线希望,用牛车装载了黄金,派小儿子...
全文
中国历史上两个儿子救父亲,节俭的没有救成是那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1-29 18:14
范蠡救子 陶朱公(范蠡)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在“楚”杀人被抓,“中男杀人,囚于楚”。陶朱公觉得杀人虽然该死但是有钱的人杀人不该明着被处死“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于是派小儿子带千...
全文
秩序的秩,你们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2-15 02:50
zhi音调四声
秩怎么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0-09 07:40
秩zhi,一声
明星张学友有什么人物秩事呢?
1个回答2024-03-16 06:44
失声事件张学友一直被游颂颤鼻病困樱李扰,据他所述是在1990年代初期拍戏受伤留下的后遗症,每当感冒发生就会对鼻子和声音产生不良影响。2005年12月2日,张学友因为重感冒,在《雪狼湖》台湾首演唱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