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对生活的感悟

2022-07-10 11:33

1个回答
论语》10句人生感悟,每一句都饱含智慧,值得收藏。

1. 食不语。--《论语·乡党》

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去说话,要将生活中的琐事都抛出脑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作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具有道德的。”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是。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子路教导的话。

4. 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母亲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子女生病。

5.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子罕》

我要公事的人,一定是遇到事情是十分谨慎、严肃认真,善于谋划的人。

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对于饮食而不求温饱,对于居住不求有着安适的住所,而会勤勉的做事情,谨慎的说话,寻求有道的人来匡正自己,这样便能够称得上是好学之人了。

7.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贡曾说:“贫穷但却不去逢迎别人,富贵能够做到不骄傲,这样怎么样呢?”孔子说:“这样已经很好了,但是还是不如贫困而能够安贫乐道,富贵而又能够喜欢礼仪”

8.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我的志向是要使得老年人能够安心,朋友之间可以相互信任,年少的人们能够得到关爱。

9.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君子会务求根本,根本建立了,这样道理便有了。能够孝顺父母,关爱兄弟,这边是实行仁义的根本。

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到的东西能够去按时的去温习,这难道不是令人感到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难道不让人感到快乐吗?别人对自己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一位有道德的君子吗?
相关问答
论语十则感悟
1个回答2024-02-12 17:34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
全文
论语的感悟,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0 23:34
发愤努力。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发愤努力,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宰予这样的人就不行,不知刻苦学习,白天睡懒觉,浪费了大好时光。冉求这样的人也不行,喜欢找借口,逃避学习之苦。孔子是很不喜欢这两种人...
全文
论《岁月》电视剧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3-11 16:33
这两天,看了看电视剧,电视剧是根据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改编而成,电视剧《岁月》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有大智慧的好剧。而剧中人物所讲的经典台词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囊括了很多生活哲理和处世经验,在做人...
全文
论语第一章的内容翻译和感悟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18:2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理解:学习而且将所学时时地应用于实际生活(提出编撰者们所希望的读者阅读《论语》时的态度:学习孔子和弟子们言说的道理,并将这...
全文
论语第二篇及翻译和领悟
1个回答2024-02-23 03:10
《论语十则》中的第二则: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
全文
大学生对于军事理论的意义和感悟
1个回答2024-02-22 07:02
我认为,大学生对于军事理论的意义和感悟可以从军事的一些方面来了解国家的强大,因为国家强大了军事力量才可以强大,才不会受别人欺负。
10则论语及其感悟
1个回答2024-02-05 01:34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
全文
龙场悟道的理论概述
1个回答2024-02-22 13:00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