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原文及译文

2024-05-15 19:51

1个回答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白话释义:

人的本性是性,顺性是道,顺道修身是教。道暂时不能离开,但它不能离开。因此,一个绅士应该在没有人看到他的地方小心,在没有人听到他的地方害怕和畏惧。

隐藏很容易被发现,最小的细节最臭名昭著,所以一个绅士独处时要小心。欢乐、悲伤和快乐的情绪都没有表现出来。这个叫钟。它出来了,但是根据干燥定律,它叫做和。是世界上最基本的,也是世界上共同遵守的法律。当中和达到时,天地回到各自的地方,万物生长和发展。

孔子说:“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君子的言行违背中庸。”君子的言行都是中庸的,因为君子的言行总是不偏不倚。小人物的言行侵犯中间,因为小人物的言行无顾忌,无所畏惧。”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境界,很少长期实行中庸之道。”

孔子说:“中庸之道是不能实行的,我知道:聪明的人做得太过分了,愚蠢的人做不到。中庸之道是不能提升的,我知道:聪明的人走得太远,不明智的人做不到。就好像没有人不吃东西,但很少有人能尝出味道。”

孔子说:“我恐怕不能实行中庸之道。”

孔子说:“舜有多聪明?他喜欢提问题,检查最近的事,掩盖别人的缺点,赞扬别人的优点。他掌握了这两个极端,对他的人民采取了妥协。所以才叫他舜!”

孔子说:“人们说‘我是聪明的’,却被困在网、笼、阱里,不知道如何避开它们。人们说,‘我很聪明’,但他们选择了中间路线,不能坚持一个月。”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做的。他选择了中间路线。只要给他一个充分的理由,他就会把它放在心上,永不放弃。”

孔子说:“天国的治理是公正的;一个贵族的头衔和他的薪水将被免除;刀剑必被践踏。但是中庸之道并不容易执行。”

子路问什么是强大的。孔子说:“你是说南方的力量吗?还是北方的力量?还是和你想象的一样强大?以宽容和温柔教化人民,不报复无理的行为,是南方的力量,绅士们就属于这一类。他们头上戴着武器和盔甲睡觉,从不食言。这就是北方的力量,硬汉就属于这一类。

所以,君子应该随和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独立公正,才是真正的力量!国家的政治诚信,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者!这个国家的政治是黑暗和顽固不化的。那是很强大的!”

孔子说:“追求异端是荒谬的,后人会说;但我不会这样做。君子走中庸之道,半途而废,但我不会停止前进。君子以中庸为本,虽为人少闻,为人少知,也不后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君子所追求的道路是宽广而微妙的。民愚昧地知道这事。连圣徒也不知道至高的道。凡夫俗子没有智慧,也能行。至高的道,连圣徒也不能行。世界这么大,总有不满意的地方。

因此,绅士说“大”,世界负担不起;先生说“小”,世界无法理解。《诗经》中说:“风筝高飞,鱼儿跃入深水。”这就是说,君子的中庸之道是明确的天地之间。摘要“君子之道”起源于民间,达到最高点,便在天地之间显露出来。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子思的《中庸》。

扩展资料:

《中庸》是儒家经典,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它在儒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四书”中居于第二位。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学术特征、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

《中庸》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哲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庸》在西汉时被戴圣整理并编入《礼记》中。在魏、晋、南北朝,儒教和道教被集成的新趋势和佛教和道教流行,一些学者有关儒家中庸无为的道家学说支持节俭的原则,但它的影响是有限的。如刘劭在书中把中庸作为一种高尚的美德加以宣扬,并将其列为最完美的“情感”。

相关问答
庸人是什么意思?“庸”
3个回答2023-08-17 12:15
平庸,没有见识的人。 ps:唔,听起来跟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相差不大,哈。
庸人自庸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20 12:00
庸人自扰拿运含 [yōng rén zì rǎo]  消笑 释 义: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悄握麻烦。  出 处: 《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古代关于庸人成天才,天才成庸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15:46
1、庸人变天才——曾国藩 曾国藩有一晚在家读书,恰好来了一个小偷蹲守在窗外,准备等他睡觉后入室行窃,不料曾国藩一篇古文读了许多遍仍然不能背下来,小偷实在等不及,在外面大声说:这么笨还读书干什么...
全文
平平庸庸,无所作为。的四字词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3:26
平淡无奇也可以吧  
金庸作品 金庸简介
1个回答2024-03-10 23:27
1、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共计,十五部,他们分别是《飞狐外传》(1960年)、《雪山飞狐》(1959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射雕英雄传》(1957...
全文
庸者自庸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8 13:20
  庸者自庸:今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原句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庸者自庸,强者自强伍闷”,意思是:面对外界环境的考验,团庆有好的潜质的人自然就表现为好人,   有...
全文
子思中庸的关于中庸之道
1个回答2024-02-12 10:36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中庸》郑玄注:“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
全文
金庸小说里的女子与金庸现实中的女人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2-05-25 02:20
你觉得能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