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孔融认亲

2024-05-23 05:57

1个回答
1. 孔融认亲文言文的原文和意思

孔融从小就有奇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京城。当时担任河南尹的李膺以简朴谨慎自居,不盲目接待宾客,族外不是当世名人的以及和他没有交情的人,都不能见到他。孔融打算面见他,所以就到了李膺的门前。告诉看门的人说:“我家和李大人是世交。”看门的人禀报后。李膺请孔融进来,问他说:“你家祖父或父亲和我曾经有交情吗?”孔融说:“当然。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李耳)品德仁义差不多,相互学习交为朋友,所以我和您是好多代的世交了。”在坐的没有不感叹赞赏的。太中大夫陈炜后来才到,席上的人把这事告诉了陈炜。

陈炜说:“人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众。”孔融应声回答说:“听你这么说,难道小时候很聪明?”李膺大笑着说:“这小孩一定会有大成就。”

2. 孔融认亲 文言文 高手快来 急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曾经有过师友之谊,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3. 孔融认亲文言文翻译加字词理解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原文:

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字词理解:

1.洛:即洛阳,东汉的首都。

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

3.司隶校尉:官名。

4.诣:前往,到。

5.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6.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7.乃通:才(予以)通报。

8.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扩展资料: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为后 *** 铺垫,衬托孔融的智慧。

第二层,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孔融认亲

4. 孔融认亲 文言文 高手快来 急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曾经有过师友之谊,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5. 谁有世说新语中孔融认亲的故事,急用

孔融认亲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点有盛名,为司隶校尉点。诣门者,皆俊才点清称点及中表点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点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点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点与君先人伯阳点,有师资之尊点,是仆与君奕世 为通好 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 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

注释 点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为人正直,太学称为“天下楷模李元礼”,士人荣幸地被他接见,名为“登龙门”,可见名声之重。

点司隶校尉:司法官名。

点俊才:有才华的人。

点清称:名流,被称许的人。

点中表:父亲姐妹的儿女叫外表,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女叫内表,互称中表。这里泛指内外亲属。

点李府君:汉代太守称府君;李元礼任司隶校尉,职同太守,故称。

点仆: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点仲尼: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点伯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点师资之尊:师生的重要情谊,相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仪。

奕(y )世:累世,世世代代。

通好:往来交好,友好交往。

太中大夫陈韪(w i):陈韪在桓帝时任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官名。

了了:聪明伶俐。

踧(c )踖(j ):本意恭敬的样子,引申为局促不安的样子。

6. 【孔融十岁“认亲”的文言文是什么

这个典故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家语第二》:“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原文如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孔文举即孔融(四岁能让梨那个人).孔融小时候就很聪明,陈韪说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未必能有什么出色之处.孔融反驳道:“想必您小时候是很聪明的.”言外之意是陈韪现在也不怎么样.让陈感到很窘迫.所谓的“认亲”其实是指师徒关系.孔融所说的仲尼即孔子,孔融是孔子后代.伯阳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因李元礼与老子同姓,也算是老子后人.孔子曾向老子问礼,所以说有师徒关系.孔融冒充李元礼的亲戚,是借用了远祖的师徒关系.。

相关问答
谁有世说新语中孔融认亲的故事,急用?文言文的!!!
1个回答2024-03-09 19:28
孔融认亲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点有盛名,为司隶校尉点。诣门者,皆俊才点清称点及中表点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点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点有何亲?”对曰:...
全文
谁有世说新语中孔融认亲的故事,急用?文言文的!
1个回答2024-03-05 21:54
孔融认亲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点有盛名,为司隶校尉点.诣门者,皆俊才点清称点及中表点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点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点有何亲?”对曰:“...
全文
孔融认亲的原文
1个回答2024-03-06 08:45
孔融(1),字文举。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2)。时李元礼(3)有盛名,为司隶校尉(4)。诣(5)门者,皆俊才清称(6)及中表(7)亲戚,乃通(8)。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9)亲。”既通(1...
全文
孔融让梨课本剧
1个回答2023-10-28 02:07
Hjsjhhdjjgsjjbhskjbdjj
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哪些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请试着写三个?
1个回答2024-02-19 07:04
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哪些与成长有关的故事?有很多经典的例子,都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吸取了一些经验教训
英语课老师每天讲书本上的阅读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
1个回答2024-03-01 19:16
老师讲课的方法是正确的,您应该跟随老师的思路,认真消化理解老师的讲授内容。
善变的小孔融阅读
1个回答2023-08-18 01:22
一个是:借用了古代的孔子和李 一个是:讽刺他。
关于认真阅读课外书的成语句子
1个回答2024-02-02 01:27
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 [释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语出] 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
全文
小学绘本阅读与校本课程的融合意义
1个回答2024-02-29 02:27
小学绘本阅读与校本课程的融合意义是提高阅读素养、拓展教育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 1、提高阅读素养。绘本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绘本,小学生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
全文
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你想对孔融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1-19 03:16
......你太虚伪了,才几岁就这么会装= = 其实后来孔融成了大官,守城时为彰显其文人风度,每日饮酒不管城防俗务,等到城破之后抛下妻儿自己先逃命,结果自己幸存,妻儿遇难→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