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生查子 独游西岩》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分析该手法的妙处

2023-01-15 23:15

1个回答
辛弃疾的《生查子 独游西岩》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答:突出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分析该手法的妙处
答:“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骄傲、傲慢,说从此有谁会再来喜欢你?妙语解颐,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情怀。本来,山何尝能“招之即来”,语似“无理”,愈见此刻难以自处,无限悲凉。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时移景异,瞬息到了寒冬腊月,青山也感到冷落孤单,它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这时山与人的关系称得上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从上片“唤我”已见青山多情,而如今原在九天高处的明月也在山头出现,似也视我为知己了。物、我、景、情融溶亲密,一派恬淡自适情怀。

最后浅浅着笔,深沉含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不说清溪映月,却说月潜入清溪,而它只到听我读完《离骚》方才回转。“去”,表示行动的趋向。“卒章显其志”,却仍然含蓄不尽,耐人寻味。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原文: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相关问答
求辛弃疾的《生查子 独有西岩》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8-14 15:58
明月流风、自在心静空谷抒怀的心情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辛弃疾的个人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4-14 09:31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
全文
西江月 辛弃疾[赏析]
1个回答2024-02-27 08:43
(1)一二两句中别枝作什么解释? 大致有三种解释: 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
全文
摸鱼儿 辛弃疾 赏析
1个回答2022-11-30 00:19
(仅个人见解) “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借用古代史实来比喻自己,想想人生走到尽头无疑不过是归于尘土,抒发了无限的伤感和愁绪,以及自己的无奈;更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愁是指忧国思民之苦,以及壮...
全文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7 13:47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
全文
都说自己很孤独,辛弃疾却是最可怜的,为什么?
2个回答2023-03-03 16:35
因为辛弃疾为了保卫国家,自己最心爱的人惨死在了战场上,因为连年的战争,他从塞北辗转到江南,到处漂泊,非常的可怜。
告诉我吕岩和辛弃疾的资料
2个回答2022-08-19 05:27
吕岩:牧童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3-01-04 11:38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为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
辛弃疾?
1个回答2022-10-25 01:26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关于辛弃疾的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3:45
义斩义端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再也忍无可忍,终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