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句话是谁说的?

2023-01-23 03:25

2个回答
太史公《史记》“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寓意为:能说会辩且出众口才。自古就有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等先例.
太史公《史记》“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寓意为:能说会辩且出众口才。自古就有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等先例.
相关问答
古代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师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17 05:50
战国时这种人叫纵横家, 首先张仪,远交近攻,游说六国,让六国间见死不救,使秦一天天做大! 苏秦,同样游说六国,并立西向,秦20年不敢出函谷关! 毛遂,说楚、赵合纵,破秦灭赵大计...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8 02:25
三寸不烂之舌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1]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15 03:49
三寸不烂之舌 拼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解释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出自: 毛遂自荐 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回国后受到平原君的表扬。平原君说,本人...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哪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19:45
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毛遂,凭自己的勇敢和辨才说服楚王,拯救了赵国.平原君从此刮目相看:"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故事出自《史记》.后来人们便用"三寸不烂之舌"形容极善言辞,口才出众.
你知道“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1个回答2024-02-09 12:18
鸠摩罗什是十六国时期三大僧人和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他 翻译经典严肃认真,他说:“所译经典,要是没有违背原意的地 方,死后焚身,舌不烂”。公元409年8月12日,鸠摩罗什死于 长安,死前留下遗嘱:将...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7 00:22
成语“三寸不烂之并扮舌”的意思是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激蔽余,归至于赵...
全文
你知道“三寸不烂之舌”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1个回答2024-02-21 04:43
鸠摩罗什是十六国时期三大僧人和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他 翻译经典严肃认真,他说:“所译经典,要是没有违背原意的地 方,死后焚身,舌不烂”。公元409年8月12日,鸠摩罗什死于 长安,死前留下遗嘱:将...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3 12:02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军了部队把赵国都城邯郸层层包围了起来,当时的形势对赵国来说显得十分不利。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带着他的二十位门客急匆匆地赶到了楚国,希望楚国能够...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其主人公?
1个回答2024-05-17 22:56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呢?
1个回答2023-01-31 13:05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