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祈年殿

祈年殿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3 03:12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
1个回答2024-02-15 07:49

它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象征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象征四季,与内外檐柱和起象征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造型典雅。祈年殿用台基提高,用矮墙来扩大形象,表现崇天的境界。

祈年殿是干什么的
1个回答2024-02-21 16:58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
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
祈年殿的知识?
1个回答2024-05-12 14:27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的建成时间
1个回答2024-05-29 06:41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
庆余年 二殿下的护卫?
3个回答2023-01-18 09:47
鳄鱼青年的二殿下确实有一个护卫,好像他的名字叫做刘二狗。
祈年殿资料
1个回答2024-02-20 23:19
祈年殿。建差毁於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於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裏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燔柴炉,是以绿琉璃砌筑的巨大圆形砖炉。祀天大典开始弊庆滚时,先置一刳净牛犊於炉上,用松枝、租余苇把燔烧,以迎天神,称“燔柴迎帝神”。祀典礼成,皇天上帝神案上所列一应供品和祝帛均恭运炉内焚化,皇帝也需一旁恭立、目视,称“望燎”。
祈年殿的评价
1个回答2024-03-16 08:59
祈年殿 的点评用户点评我要点评yiyibaby1989 祈年殿祈年殿值得一去,就像简介中说过的,这里不仅仅是看风景的地方。回音壁现在徒有虚名了,圜丘无风景可言,但可以去感受一下中国的传统哲学
如果没买通票,进祈年殿还需要单买票。 但是还是值得的,因为确实非常有建筑美感:白色的底座,碧蓝的圆顶,红色的围墙,是古建筑里非常艳丽的典型~而且很大气~
北京天坛公园的祈年殿(老北京人都说的天坛)此建筑雄伟且有明显的中国传统特色。也是北京旅游的象征。尤为神奇之处便是祈年殿的立柱。此柱有实木做成,重达数顿,但却是悬空而已,给来往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赞叹中国的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与独到。
祈年殿的设计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4-21 10:37

祈年殿(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镏金宝顶、蓝瓦红柱、彩绘金碧辉煌的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童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

祈年殿资料
1个回答2024-02-10 23:07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教材
解析: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大祈殿”,原为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

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燔柴炉,是以绿琉璃砌筑的巨大圆形砖炉。祀天大典开始时,先置一刳净牛犊于炉上,用松枝、苇把燔烧,以迎天神,称“燔柴迎帝神”。祀典礼成,皇天上帝神案上所列一应供品和祝帛均恭运炉内焚化,皇帝也需一旁恭立、目视,称“望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