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辩词解析

辩析:天下无不对的父母,只有不会处事的子女
1个回答2024-02-02 01:50
其实不然,
个人感觉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
也就是天下无不对的子女,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每个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
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是关键所在。
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1个回答2024-03-05 12:22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见风使舵:
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现在的时局很了解
常常能捉住机遇

“班门弄斧”新解
人们总认为,“班门弄斧”就是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易受到众人的鄙视和否定, 实不足取。但是我的见解正好相反:能在鲁班面前弄斧的人,他的勇气是很值得称道的。
首先,从“班门”这一角度看,弄斧者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新鲜血液。
其一,可以发现人才。没有弄斧者的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千里马”将永远埋没在槽枥之间,而不能发挥其才能:
其二,可以促使班门那样的行家高手更上一层楼。现在有些自鸣已经是“班门”的人,他们固步自封,目空一切。如果说。弄斧者在他面前“弄”出了名堂,甚至“弄”出了奇迹,对于“班门”无疑 是一种压力,使之感到后生可畏,老本不可再吃,从而奋起直追。

滥竽充数
家喻户晓的“滥竽充数”故事,过去多用来批评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 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 穿伪装,警示后人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 。
今日再读,竟觉得南郭先生固然可悲,而故事真正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齐 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用人不察,又不懂装 懂,给了南郭先生充数之机;乐队队长只取俸禄,不尽职务之责,竟不知队伍中 有“竽盲”之实,抑或知而不报,对上级极端不负责任,让南郭先生自在地混了 几年却没去“亡羊补牢”;南郭先生身边的“竽师”肯定听得出他不会吹竽,然 而却“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去或不敢伸张正义,以致南郭先生愚弄了别人还自鸣得意。

实在没了.
辩题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1个回答2023-08-16 01:57
初恋是美好的。
初中生辩论赛辩题
4个回答2023-03-06 04:44
1、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2、中学生着装,怎样才是真正的美
3、中学生追求时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
呕吐的辩证分析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1-14 09:33

吐出物常能直接反映病因,病变的脏腑,以及寒热虚实,所以临证时应仔细询问,亲自观察呕吐物。若呕吐物酸腐难闻,多为食积化热;吐黄水苦水,多为胆热犯胃;吐酸水绿水,多为肝气犯胃;吐痰浊涎沫,多为痰饮停胃;泛吐清水,多为胃中虚寒,或有虫积;只呕吐少量粘沫,多属胃阴不足。

辨应止应吐之病人

临证见呕吐病人并非都要止呕,应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正确处理。一般来说,呕吐一证,多为病理反应,可用降逆止呕之剂,在祛除病因的同时,和胃止呕,而收邪去呕止之效。但若属人体自身祛除有害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胃中有食积、痰饮、痈脓而致呕吐者,此时不应止呕,待有害物质排除,再辨证治疗;若属误食毒物所致的呕吐,应按中毒治疗,这类呕吐应予解毒,并使邪有出路,邪去毒解则呕吐自止,止呕则留邪,于机体有害。若属服药不当产生的毒性反应,则应减量或停药,除非呕吐剧烈,否则亦不必止呕。

辨可下与禁下呕吐之病

一般不宜用下法,呕吐可排除痈脓等有害物质,遇此种呕吐,或可涌吐,而不宜下;兼表邪者,下之则邪陷入里,不宜下;脾胃虚者,下之则伤脾胃,不宜下;若胃中无有形实邪,也不宜下,否则徒伤胃气,故仲景有“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之戒。若确属胃肠实热,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而致浊气上逆,气逆作呕者,可用下法,通其便,折其逆,使浊气下降,呕吐自止。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曰:“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可见呕吐原则上禁下,但在辨证上有灵活性,应辨证论治。

机遇是成功的关键辩题分析
1个回答2023-01-06 00:50
有机遇才有成功的可能
濠梁之辩的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4-02-22 02:04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既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羡枯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衫陵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或派戚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成语辩析正误题怎么判断
1个回答2024-02-05 05:15
万紫千红
wàn zǐ qiān hóng
[释义]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的景象。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
[语出]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辨形] 红;不能写作“鸿”。
[近义] 花团锦簇
[反义] 流水落花 枯木朽株
[用法] 用作褒义。用来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或繁荣兴旺的景象。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析] ~和“姹紫嫣红”都有花多、色彩艳丽的意思。但~不仅可以用来形容花草;还可以用来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而“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
[例句]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辩护人剧情深度解析?
1个回答2024-03-06 06:05

影片以20世纪80年代的釜山为背景,以已故前总统卢武铉曾在担任律师时,负责釜林事件辩护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没有钱、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税务律师宋佑硕经历的改变其人生的五次公审。

辩析并修改病句
1个回答2023-08-14 20:15
想要修改病句,首先要弄明白,是因为缺少成分还是词义有问题才导致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