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gl小说君攻臣受

君可不君臣不可不臣出处?
1个回答2024-03-12 04:36

出自《太史公自序》:“夫不通礼仪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至于这句:君可以不君,臣不能不臣,可能是后人引申出来的,

君是君来臣是臣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3 08:20

君是君来臣是臣的典故: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君主要谨守君道,臣子要谨守臣道,父亲要尽父道,子要尽子道。”景公说:“讲得好呀!假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有粮谷,我能吃得上吗?”

此问答发生的历史背景据《史记》记载,应该是发生在公元前516年前后,孔子这一年36岁。齐景公于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孔子适齐,正是齐景公纳卫受鲁,奋发图强的阶段。

对于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的虽然简洁,但是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也得到了齐景公的高度评价。



君臣的相处之道:

君臣之道指君臣之间的相处法则,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 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比如说刘皇叔用关羽、张飞、诸葛亮, 至今传为美谈。

其实在现代,君臣之道可以适用于领导和下属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领导按规矩礼仪对待下属,将下属看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下属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最基本的了。

君君臣臣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06-25 18:16
赞同一楼的!
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是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19 11:39
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道理是:君臣之间的相处法则,也就是互相尊重,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贤明的君主总是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当腹心,以死相报。以上就是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道理。
谁知道“臣杀君”又叫“臣弑君”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6 09:11
是齐宣王和孟子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有这样的传言”。有传言说“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有的说“篡位窃国的人中有仁爱的才能被称作贼,篡位窃国的人中有道义的人才能被称为残。有道义仁爱的人被称为一个大丈夫。听说这些大丈夫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杀国君。
谁知道“臣杀君”又叫“臣弑君”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01 13:56
是齐宣王和孟子吧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有这样的传言”。有传言说“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有的说“篡位窃国的人中有仁爱的才能被称作贼,篡位窃国的人中有道义的人才能被称为残。有道义仁爱的人被称为一个大丈夫。听说这些大丈夫了,从来没有听说过杀国君。
有规定女朋友一定要听男朋友的吗?
1个回答2024-06-22 13:05
是没有规定。可是两个人在一起总是要互相谦让的,而不是说谁必须听谁的。你可以发表你的意见看法,但不要强迫他。另外,你也不要总是要求她处处宠着你,有时候男人也是需要你去宠爱的。祝你幸福啊!
和屈原品格相似的人及其事例
1个回答2024-06-22 13:05
文天祥(爱国)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