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脑域开发小说

黄河流域出过哪些名人
1个回答2024-03-19 00:17
很多名人。
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俗语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古代名人
1个回答2024-04-13 03:03
中国上古治水英雄大禹;提出著名“治河三策”的西汉末年治黄战略家贾让;第一个全面实践“治河三策”的东汉水利家王景;主张疏、浚、塞并举,提出“治河二策”的元至正年间工部尚书贾鲁;被清光绪帝追封为“永济显应昭乎”黄河大王的明代水利家白英;被清光绪帝追封为“显佑”大王的明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总结出黄河堤防“植柳六法”的明代著名河官刘天和;提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治黄方略的明末著名治河专家潘季训;著有《河防疏略》,被民间颂称为“河神”的清顺治年河道总督朱之锡;采取“疏浚筑堤”并举治河的 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修建武陟黄河龙王庙(即:嘉应观)的清雍正年间河道总督齐苏勒;著有《河防奏议》,提出“引流杀险”法治理黄河的清雍正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嵇曾筠;被民间称为“河神”的清道光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栗毓美。
黄河流域古代名人
1个回答2024-04-25 15:01
中国上古治水英雄大禹;提出著名“治河三策”的西汉末年治黄战略家贾让;第一个全面实践“治河三策”的东汉水利家王景;主张疏、浚、塞并举,提出“治河二策”的元至正年间工部尚书贾鲁;被清光绪帝追封为“永济显应昭乎”黄河大王的明代水利家白英;被清光绪帝追封为“显佑”大王的明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总结出黄河堤防“植柳六法”的明代著名河官刘天和;提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治黄方略的明末著名治河专家潘季训;著有《河防疏略》,被民间颂称为“河神”的清顺治年河道总督朱之锡;采取“疏浚筑堤”并举治河的 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修建武陟黄河龙王庙(即:嘉应观)的清雍正年间河道总督齐苏勒;著有《河防奏议》,提出“引流杀险”法治理黄河的清雍正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嵇曾筠;被民间称为“河神”的清道光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栗毓美。
黄河流域文化名人
1个回答2024-03-19 02:02
中国上古治水英雄大禹;提出著名“治河三策”的西汉末年治黄战略家贾让;第一个全面实践“治河三策”的东汉水利家王景;主张疏、浚、塞并举,提出“治河二策”的元至正年间工部尚书贾鲁;被清光绪帝追封为“永济显应昭乎”黄河大王的明代水利家白英;被清光绪帝追封为“显佑”大王的明永乐年间工部尚书宋礼;总结出黄河堤防“植柳六法”的明代著名河官刘天和;提出“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治黄方略的明末著名治河专家潘季训;著有《河防疏略》,被民间颂称为“河神”的清顺治年河道总督朱之锡;采取“疏浚筑堤”并举治河的 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靳辅;修建武陟黄河龙王庙(即:嘉应观)的清雍正年间河道总督齐苏勒;著有《河防奏议》,提出“引流杀险”法治理黄河的清雍正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嵇曾筠;被民间称为“河神”的清道光年间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栗毓美。
问一下有关发生在黄河流域的英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3:52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灵域中的黄段在哪
1个回答2023-09-11 15:30
灵域中的黄段在哪?
回答是:《灵域》中的黄段在29集。
黄河流域的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4:46

1、传说在古时候,有个叫冯夷的人,他一心想成仙,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便可化为仙体,于是就东奔西跑到处找水仙花。他经常需要渡黄河,自然会多与黄河打交道。

就这样,九十九天过去了,冯夷也已经吮吸了九十九天的水仙花汁液,他只需再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

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谁知到了河中间,突然水面上涨,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了。

2、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扩展资料:

黄河流域的行政区划

历史上黄河下游由于频繁改道迁徙,曾流经今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6省市。现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从山东省境注入渤海。

其中青海省的黄河流域面积最大,达15.3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19 .1%:山东省最少,仅1.3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1.6%。宁夏回族自治区有75,2%的面积在黄河流域内;陕西、山西两省分别有67.7%和64.9%的面积在黄河流域内。 

青、甘、宁、内蒙古、晋、陕6省区的省会或自治区首府均在黄河流域内。豫、鲁两省省会虽然不在流域内,但都位于黄河之滨,与黄河的关系十分密切。 



黄河流域农作物品种
1个回答2024-02-28 01:07
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我国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约在同一时期,两河流域有重约2吨的青铜铸像,手工业行业很多,象制砖、织麻、刻石、珠宝、皮革、木业等等。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他们很早就有了文字,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虽然这种文字始终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但在人类早期文字中,它是发展得比较完备的一种。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苏美尔人丰富的谚语有少数被记录在泥板文书上,其中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风气。比如:穷人死掉比活着强”,“想吃肉就没有羊了,有了羊就吃不上肉了”。“妻子是丈夫的未来,儿子是父亲的靠山,儿媳是公公的克星”。有的是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等等。



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特别引起后人的兴趣。人们发现,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些故事的渊源在古代两河流域。如有一首叙述神创造世界故事的诗歌与《圣经》的创世故事十分相象,都说神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第七天休息。《圣经》中讲蛇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两河流域的神话也讲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诱而犯罪。《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知生死秘密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两河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制,后者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得更为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他们的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也多是60进位。古希腊、罗马都采用了这里的一些重量单位,欧洲有的地方甚至一直沿用到18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天文学。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调整阴历阳历之间的差别。到公元前7世纪,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其顺序是:星期日(太阳神)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直到今天,欧洲各国每周7天仍以这7星命名。不过,当时的历法仍是粗糙而不甚准确的。



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对药物、植物、动物、地理等等也有丰富的知识。早在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创造这样发达的文明,真是令人神往。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然而,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时代的时候,两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经延续了约2000年。希腊人后来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