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的故事在线阅读

石头汤在线阅读
1个回答2024-02-22 15:24
这个故事正是说的用石头煮汤。是三个和尚用石头煮汤。这三个和尚的名字叫阿福、阿禄、阿寿。他们正在旅行的路途中,边走边谈着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和一个人怎么才能得到快乐。

这样,他们就来到了一个村子里。这是一个历经了很多苦难的村子,很多的苦难,洪水、战争……村民们疲惫不堪了,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信心,对生活再也没有热情,别说不和陌生人交往,邻居之间也彼此猜忌,没有信任。

村子里有农人,有茶商,有读书人,有女裁缝,有医生,有木匠……他们当然也都工作,但是都只是为自己的,所以不快乐。

没有人理睬走进了村子的和尚们,没有人欢迎阿福、阿禄、阿寿,家家的窗户都关得紧紧的。他们敲谁家的门,那么谁家干脆就关了灯,假装家里根本就没有人,假装睡觉了。

“这些人不懂得什么是快乐。”三个和尚异口同声地说。大和尚阿寿说:“可是今天,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怎么煮石头汤。”他们捡了小树枝生起火,把小汤锅架在火上,在锅里装满从井中打来的水。

一个小姑娘看见了,她问:“你们要干什么呀?”

“我们要煮石头汤,还得要找三个又圆又滑的大石头。”阿寿说。

小姑娘帮和尚们在院子里找到了他们所要的石头,他们把石头放在锅子里煮。

“这几块石头,可以煮出好喝的汤,”阿寿说,“但是,我担心锅子太小,煮的汤不够喝。”

“我妈有个大锅子。”小姑娘说。小姑娘就跑去对妈妈说了这事,她妈妈竟然就答应了,而且她妈妈还说:“我倒想要学学怎么煮石头汤!”

原来,哪怕是在一个已经没有热情的“村子”里,也是有这样的小姑娘的;哪怕是对生活没有了信心,其实,心头总还是有着一点可以被点亮的热情。

小姑娘把大锅推到了村子的中央,和尚们点燃的柴火青烟飘散开来,和尚们翻动着锅中的石头……躲在窗子后面的没有信心和热情的人们终于打开房门走出了屋子,他们都要看一看,这石头汤是什么!

这石头汤是什么呢?

在搅动着石头汤的阿福说,如果加上了盐和胡椒粉,石头汤才好喝呢!

一个眼睛睁得大大看得津津有味的读书人立即说:“我家里有!”赶紧就跑回去取了,石头汤里加进了盐和胡椒粉。

阿寿尝了尝味道,说:“照我们的经验,这么大锅的石头汤,如果加上一些胡萝卜,那么汤会更甜。”

“胡萝卜?我家里有!”人群中的一个妇人说,赶忙地跑回家里拿了来,丢进了汤里。

“要是放些洋葱,味道是不是会更好?”阿福问。

一个农人跑回家取来了洋葱。

“再加些蘑菇呢?”

蘑菇也被取了来。而且还纷纷顺便地带来了面条、豌豆和包心菜。

当每个人打开心胸付出时,其他人付出得更多。就这样,汤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饺子,豆腐,云耳,绿豆,芋头,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们还大喊着应该加一点儿酱油!和尚们搅和着咕嘟咕嘟的汤锅,心里感触地想着,多么香啊,多么美味啊,村里的人多么懂得付出啊!

汤煮好了。村子里的人聚集在一块儿。他们带来了白米饭、馒头;他们提来了茶水和灯笼。在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享用过大餐。

盛宴过后,他们说故事,唱歌,一直到深夜。他们不再锁上门,而是纷纷热情地邀请和尚们到家里去住,让他们睡得非常舒服。

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别阿福阿禄和阿寿。“谢谢你们让我们来做客,你们是最大方的人。”和尚们说。

“应该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懂得了分享,有了永远的富足。”村民们说。

“还要想一想,”和尚们说:“快乐就像煮石头汤一样容易啊!”

正因为快乐是这样的容易,离得那么近,所以又有什么灾难和不幸能够真的让人变得灰心丧气,再也没有兴奋的精神呢?
石头汤在线阅读
1个回答2024-02-21 21:36
这个故事正是说的用石头煮汤。是三个和尚用石头煮汤。这三个和尚的名字叫阿福、阿禄、阿寿。他们正在旅行的路途中,边走边谈着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和一个人怎么才能得到快乐。

这样,他们就来到了一个村子里。这是一个历经了很多苦难的村子,很多的苦难,洪水、战争……村民们疲惫不堪了,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信心,对生活再也没有热情,别说不和陌生人交往,邻居之间也彼此猜忌,没有信任。

村子里有农人,有茶商,有读书人,有女裁缝,有医生,有木匠……他们当然也都工作,但是都只是为自己的,所以不快乐。

没有人理睬走进了村子的和尚们,没有人欢迎阿福、阿禄、阿寿,家家的窗户都关得紧紧的。他们敲谁家的门,那么谁家干脆就关了灯,假装家里根本就没有人,假装睡觉了。

“这些人不懂得什么是快乐。”三个和尚异口同声地说。大和尚阿寿说:“可是今天,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怎么煮石头汤。”他们捡了小树枝生起火,把小汤锅架在火上,在锅里装满从井中打来的水。

一个小姑娘看见了,她问:“你们要干什么呀?”

“我们要煮石头汤,还得要找三个又圆又滑的大石头。”阿寿说。

小姑娘帮和尚们在院子里找到了他们所要的石头,他们把石头放在锅子里煮。

“这几块石头,可以煮出好喝的汤,”阿寿说,“但是,我担心锅子太小,煮的汤不够喝。”

“我妈有个大锅子。”小姑娘说。小姑娘就跑去对妈妈说了这事,她妈妈竟然就答应了,而且她妈妈还说:“我倒想要学学怎么煮石头汤!”

原来,哪怕是在一个已经没有热情的“村子”里,也是有这样的小姑娘的;哪怕是对生活没有了信心,其实,心头总还是有着一点可以被点亮的热情。

小姑娘把大锅推到了村子的中央,和尚们点燃的柴火青烟飘散开来,和尚们翻动着锅中的石头……躲在窗子后面的没有信心和热情的人们终于打开房门走出了屋子,他们都要看一看,这石头汤是什么!

这石头汤是什么呢?

在搅动着石头汤的阿福说,如果加上了盐和胡椒粉,石头汤才好喝呢!

一个眼睛睁得大大看得津津有味的读书人立即说:“我家里有!”赶紧就跑回去取了,石头汤里加进了盐和胡椒粉。

阿寿尝了尝味道,说:“照我们的经验,这么大锅的石头汤,如果加上一些胡萝卜,那么汤会更甜。”

“胡萝卜?我家里有!”人群中的一个妇人说,赶忙地跑回家里拿了来,丢进了汤里。

“要是放些洋葱,味道是不是会更好?”阿福问。

一个农人跑回家取来了洋葱。

“再加些蘑菇呢?”

蘑菇也被取了来。而且还纷纷顺便地带来了面条、豌豆和包心菜。

当每个人打开心胸付出时,其他人付出得更多。就这样,汤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饺子,豆腐,云耳,绿豆,芋头,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们还大喊着应该加一点儿酱油!和尚们搅和着咕嘟咕嘟的汤锅,心里感触地想着,多么香啊,多么美味啊,村里的人多么懂得付出啊!

汤煮好了。村子里的人聚集在一块儿。他们带来了白米饭、馒头;他们提来了茶水和灯笼。在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享用过大餐。

盛宴过后,他们说故事,唱歌,一直到深夜。他们不再锁上门,而是纷纷热情地邀请和尚们到家里去住,让他们睡得非常舒服。

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别阿福阿禄和阿寿。“谢谢你们让我们来做客,你们是最大方的人。”和尚们说。

“应该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懂得了分享,有了永远的富足。”村民们说。

“还要想一想,”和尚们说:“快乐就像煮石头汤一样容易啊!”

正因为快乐是这样的容易,离得那么近,所以又有什么灾难和不幸能够真的让人变得灰心丧气,再也没有兴奋的精神呢?
阅读《石头做汤》
1个回答2024-02-09 12:50
一位老人说: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让大家分享一场盛宴。
一位青年说: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帮助,即使自己有些困难,也要解囊相助。
一个孩子说:帮助别人会让大家都快乐!
《石头做汤》这篇阅读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2-18 07:01
通过写3个士兵用石头煮汤,告诉我们当别人有困难时,你因该尽力去帮助他们

阅读卷上有
石头汤的做法 石头汤怎么做
1个回答2024-02-08 22:04
石头汤的做法
将牛肉切块,放入开水中煮开,撇去泡沫。

把半根葫萝卜和半个洋葱切滚刀块。

把切好的葫萝卜、洋葱放入撇清泡沫的牛肉中,加入牛肉汤底料粉和当归,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个半小时左右,(也可用高压锅压半小时左右,或用慢锅炖2至3小时),炖至牛肉八分烂。

将剩下的半根葫萝卜、半个洋葱和其它菜和土豆切块(滚刀块或方块都很,凭各自喜好)。

牛肉炖八分烂后,加入切好的菜和土豆,大火烧开,转小火再炖10至15分钟,炖到土豆熟了就行。

出锅装碗,撒点胡椒粉,乘热享用。
石头做汤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3-12-03 00:24
1、近义词 肯定(可能)缺衣少食(吃好穿好)
近义词 珍贵(宝贵)诀窍(秘诀)
2、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村民们自己缺衣少食,所以前面村民对士兵
的态度是不愿意给他们吃东西的,但后来因为士兵
说能用石头煮汤,所以后来村民都开始愿意给士兵
吃东西。
3、引起村民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是因为士兵们说可以用石头煮汤,村民们的态度
才会变化的。
4、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答,因为士兵们让他们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你因该尽力
去帮助他们。
5、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答,我从短文中得到的启示是当别人有困难时,你因该尽力
去帮助他们。
石头汤,到底是怎样的一锅汤
1个回答2024-01-31 00:48
个故事正是说的用石头煮汤。是三个和尚用石头煮汤。这三个和尚的名字叫阿福、阿禄、阿寿。他们正在旅行的路途中,边走边谈着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和一个人怎么才能得到快乐。

这样,他们就来到了一个村子里。这是一个历经了很多苦难的村子,很多的苦难,洪水、战争……村民们疲惫不堪了,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信心,对生活再也没有热情,别说不和陌生人交往,邻居之间也彼此猜忌,没有信任。

村子里有农人,有茶商,有读书人,有女裁缝,有医生,有木匠……他们当然也都工作,但是都只是为自己的,所以不快乐。

没有人理睬走进了村子的和尚们,没有人欢迎阿福、阿禄、阿寿,家家的窗户都关得紧紧的。他们敲谁家的门,那么谁家干脆就关了灯,假装家里根本就没有人,假装睡觉了。

“这些人不懂得什么是快乐。”三个和尚异口同声地说。大和尚阿寿说:“可是今天,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怎么煮石头汤。”他们捡了小树枝生起火,把小汤锅架在火上,在锅里装满从井中打来的水。

一个小姑娘看见了,她问:“你们要干什么呀?”

“我们要煮石头汤,还得要找三个又圆又滑的大石头。”阿寿说。

小姑娘帮和尚们在院子里找到了他们所要的石头,他们把石头放在锅子里煮。

“这几块石头,可以煮出好喝的汤,”阿寿说,“但是,我担心锅子太小,煮的汤不够喝。”

“我妈有个大锅子。”小姑娘说。小姑娘就跑去对妈妈说了这事,她妈妈竟然就答应了,而且她妈妈还说:“我倒想要学学怎么煮石头汤!”

原来,哪怕是在一个已经没有热情的“村子”里,也是有这样的小姑娘的;哪怕是对生活没有了信心,其实,心头总还是有着一点可以被点亮的热情。

小姑娘把大锅推到了村子的中央,和尚们点燃的柴火青烟飘散开来,和尚们翻动着锅中的石头……躲在窗子后面的没有信心和热情的人们终于打开房门走出了屋子,他们都要看一看,这石头汤是什么!

这石头汤是什么呢?

在搅动着石头汤的阿福说,如果加上了盐和胡椒粉,石头汤才好喝呢!

一个眼睛睁得大大看得津津有味的读书人立即说:“我家里有!”赶紧就跑回去取了,石头汤里加进了盐和胡椒粉。

阿寿尝了尝味道,说:“照我们的经验,这么大锅的石头汤,如果加上一些胡萝卜,那么汤会更甜。”

“胡萝卜?我家里有!”人群中的一个妇人说,赶忙地跑回家里拿了来,丢进了汤里。

“要是放些洋葱,味道是不是会更好?”阿福问。

一个农人跑回家取来了洋葱。

“再加些蘑菇呢?”

蘑菇也被取了来。而且还纷纷顺便地带来了面条、豌豆和包心菜。

当每个人打开心胸付出时,其他人付出得更多。就这样,汤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饺子,豆腐,云耳,绿豆,芋头,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们还大喊着应该加一点儿酱油!和尚们搅和着咕嘟咕嘟的汤锅,心里感触地想着,多么香啊,多么美味啊,村里的人多么懂得付出啊!

汤煮好了。村子里的人聚集在一块儿。他们带来了白米饭、馒头;他们提来了茶水和灯笼。在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享用过大餐。

盛宴过后,他们说故事,唱歌,一直到深夜。他们不再锁上门,而是纷纷热情地邀请和尚们到家里去住,让他们睡得非常舒服。

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别阿福阿禄和阿寿。“谢谢你们让我们来做客,你们是最大方的人。”和尚们说。

“应该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懂得了分享,有了永远的富足。”村民们说。

“还要想一想,”和尚们说:“快乐就像煮石头汤一样容易啊!”

正因为快乐是这样的容易,离得那么近,所以又有什么灾难和不幸能够真的让人变得灰心丧气,再也没有兴奋的精神呢?
石头做汤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06 20:51
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村民们长年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可是,和尚们用煮石头汤的方法.
石头汤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6 17:30
[石头汤读后感]《石头汤》读后感我们今天读了一个绘本,叫《石头汤》,刚刚读完这个题目时,我有一些疑问:石头怎么可以煮汤呢?煮出来的汤怎么好喝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读绘本了,石头汤读后余握感。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三个和尚,他们去学找什么才是真正的分享是快乐的。他们走了好多路,终于找到了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都很冷漠,见到了他们个个都跑进了屋里,关上了门窗,整个村庄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点的声音,他们三个人敲敲这家门没有人开,敲敲那家门也没人开,有一个老和尚他没有放弃,他一定要把这个村庄里的人们都叫出来,于是他找来三块石头,架了一堆火,摆了一个锅,放了一些水,再把石头放进去煮,读后感《石头汤读后感》。这时来了一个小女孩,她很好奇,于是他们就告诉了这个小女孩再煮石头汤,但锅子太小,小女孩便去家里拿了一口大锅,一路上引来了很多人,他们在小女孩的带领下,都献出了家里仅剩的东西,聚在一起品尝这道美味的石头汤,一直到深夜才依依不舍的离开。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分享,你一个人的东西也只有那么一点,可一些人东西却有很多很多。就像拔河比赛一样,你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一群人的力量却很大。还比如在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都积极参加捐款活动,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我想你哪怕只捐一元钱,你也贡献了,在你看到他们那甜甜的微笑是时你会比他们更开心。你圆毁和奉献了,也快乐了!  〔石头汤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橘盯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石头汤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1 22:12

石头汤,本书是根据法国民间故事改编的图画故事书,最初发表于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