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提出者是谁
1个回答2022-11-06 06:18
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1、普利高.1969年,普利高津提出耗散结构论. 2、赫尔曼·哈肯.1976年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出版了《协同学导论》一书
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1个回答2022-10-16 10:07
主要内容;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系统包含的特性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目的性
学习了一般系统论之后,让我们懂得一切事物都处在一定的系统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一般系统论中的方法论看待解决问题。尤其是可以借鉴到组织管理中和学习中
一般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
1个回答2023-02-04 14:00
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的根本认识。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

整体性
虽然系统是由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但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的性能之和。因此在处理系统问题时要注意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重视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任何要素一旦离开系统整体,就不再具有它在系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离开关联性就不能揭示复杂系统的本质。

层次性
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该系统本身又可看作是更大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就构成了系统的层次性。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运动有其特殊性。在研究复杂系统时要从较大的系统出发,考虑到系统所处的上下左右关系。

统一性
一般系统论承认客观物质运动的层次性和各不同层次上系统运动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系统运动规律的统一性,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运动都存在组织化的倾向,而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系统同构
统一场论的大统一理论
1个回答2023-06-17 16:50

关于强作用,现已有一种成功的理论,即量子色动力学。它是个不破缺的SU(3)规范理论。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很自然地在电弱统一规范理论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目标是把强作用乃至引力作用通过规范原理和电弱作用相统一。   所谓大统一理论,就是试图依照电弱统一理论的同样观念和方法(即规范场加自发对称性破缺)来实现强、电磁和弱三种相互作用的统一,不过要将规范群推广为包含子群SU(3)×SU(2)×U(1)的一个更大的单纯群[如SU(5)、SO(10)或E(7)等]而已。按照这种理论,各种相互作用的强度是随能量而变化的。能量增加时强作用逐渐变弱,而电弱作用则变强。能量达到大约1024电子伏时,三种作用强度变成相等而统一为一种规范作用(由该单纯群作为规范群)。大统一规范理论有一个惊人的预言,即质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衰变为别的粒子,其寿命估计为1031±2年。不过这个预言还没有在实验上得到证实。   此外,还有人尝试把超对称性(玻色子-费米子对称性)引入大统一理论,企图解决大统一理论本身的一些问题(如规范等级问题)。不过超对称性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更多。更有人讨论超统一(又叫作扩充超引力)理论,试图用超对称性同时把引力和其余三种相互作用在1028电子伏的能量下实现统一。最近,为了寻找新的途径又重新对卡鲁查的高维空间统一场论发生了兴趣。开始认真地考虑四维之外的其他维度的物理效应。还有人尝试把超对称性和高维空间结合起来等。所有这些把4种相互作用全统一起来的理论尝试现在都很不成熟,未能给出现实的统一方案。而且,这样的能量下引力的量子效应已开始变得重要,迄今还没有令人满意的量子化的引力理论。可见,距离真正实现爱因斯坦的宏大设想还相当远。   总之,各种不同层次的统一规范场论,包括电弱统一和大统一规范场论,已经而且仍将是理论物理的中心课题之一。 建立统一场论的理想将继续鼓舞人们不断深入地顽强探索自然的奥秘。

系统类的小说开头一般都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12 18:07

一般可以做情节铺垫,比如末世类可以交代外界压力,陨石..空点波动....都市类烂大街的的就是山林...悬崖..你就是走在大街上背被东西砸中都是说的通的.。,还有祖传宝贝变化...现在普遍都喜欢吊死逆袭文。..其实你可以写主角先受打击,寻死,意外后得系统...

一般系统流小说中的系统都有什么功能?
1个回答2023-05-30 13:58
异界火影系统
传统文化分论点
1个回答2024-02-19 22:37
中国5000年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源头在夏商周,这是中国文化的前轴心时代,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中国史学界一直坚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母源与主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人类文化史上,有亚非欧五大文化中心,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地区,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南亚次大陆地区,中国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和欧洲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唯一有史料可查,绵延5000年不断的只有中原文化。

华夏历史文化一向主张创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要求君子“与时偕行”,每天都要进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诗经》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是继承商而来,虽是旧邦,使命是新的。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旧邦,但有新命,新命就是现代化。商周时期的人为了让子孙牢记使命,不断创新,把这些话刻在器物上,甚至要求他们做到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不要保守,要创新,要进步。早在周朝人们就认识到创新有利于发展,不创新就会落后,落后就没有生命力。河南提出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重心是传承和创新。传承和创新是中原区域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壮大并得以提升的。

要想认识、了解和传承华夏历史文化,就必须对华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分辨其精华和糟泊,取其精华为今所用。所谓创新,就是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华夏历史文化的现代性、创造性转化,融入现代精神、科学精神、市场精神、法治精神、竞争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活力,让华夏历史文化转化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动力,为中原崛起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2. 传统文化所彰显的魅力屡屡让世人惊叹,加之传统文化的稀缺性,国学经典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世界几大古文明只有中国文明一以贯之,延续至今,没有断裂,中华文明的消化力与顺应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尽管众多专家学者与国学爱好者也都组织过各种活动,试图让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发扬光大,但影响甚微。一方面是由于规模不够,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影响,必须分阶段施行,由有影响力的“国学信徒”去影响更广泛的人群。

“国学启蒙教育师资班”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李广斌教授谈在接受采访时就谈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否承载“师道”,是否具有师德师品和能力,直接决定着文化推进的效果。就国学教育的推进来说,首先要让我们的老师了解国学经典,领悟到国学经典的精髓,才能带动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现在全国各地大量的幼儿园和小学开始重视国学特色,但是真正懂国学,能够教好国学的老师却不多,出现了大面积的“教师荒”,这是国学教育推进的障碍。
系统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1个回答2022-08-07 11:35
好大的问题!
为什么说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1个回答2022-08-19 18:17
自己看张文显法理学!
电脑系统一般能用多长时间
1个回答2022-09-17 04:50
很久,有问题就重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