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馀光小说

“馀”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3-04 20:51

馀拼音:yú,声母:y,韵母:ú。

释义:

1、见“余”。

2、姓。

3、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两个词。

1、劳馀[láo yú] 

劳动或工作之馀。

2、馀子[yú zǐ] 

馀子指先秦卿大夫正妻所生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

馀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15 20:31
也作“余事”,就是多余的事
用 馀 有 心 悸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16:39
心有余悸

发音 xīn yǒu yú jì
释义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
示例 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近义词 惊弓之鸟 谈虎色变
反义词 泰然自若 神色不惊
馀怎么读
2个回答2023-01-30 07:40
馀怎么读:yú同“余”。
“馀”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1-31 11:19

馀拼音:yú,声母:y,韵母:ú。

释义:

1、见“余”。

2、姓。

3、十、百、千等整数或名数后的零数。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只有两个词。

1、劳馀[láo yú] 

劳动或工作之馀。

2、馀子[yú zǐ] 

馀子指先秦卿大夫正妻所生的嫡长子以外的儿子。

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12 21:15
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4 17:06
自然的大道规律,是损坏那些有多余的,而补充那些有所不足的;人间的规律却不一样,往往是要损坏那些不足的,而补充那些有多余的
空馀感叹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1-28 20:55
意思是只留下感伤悲叹。
空馀,就是空余,读音是kòngyú,意思是空着的;未被占用的。
感叹,指有所感触而叹息。
终南望馀雪写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06:58
【原文】

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