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练大臣曾国藩小说

曾国藩是忠臣吗?
1个回答2022-09-25 13:50
这个问题可以开个辩论赛,我认为他是
曾国藩一生只打过4场胜仗,为什么成就了名臣地位?
1个回答2024-03-08 16:03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在于干了多少事,而是在关键处做了多少对的选择。而曾国藩就是因为做对了选择,所以虽然战败14年,但是只需要赢得4场战争就成为了一代名相。

曾国藩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在年轻的时候就经常遭到挫折,并且还经常被人看不起,但是他却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并且他也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面,反而一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他酷爱读书,每天都要看很长时稿帆间的书,并且他什么书都看,不论是历史,还是古代经典,他都一一阅览。然后还要做好自己的笔记。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功不是意外,反而是因为自键腊雹己的长期积累得到的结果。

而在外人看来,那些很愚蠢的选择,但是曾国藩却坚定地相信自己。在这四场战争中,他坚持自己的战略,深挖沟稳扎营。一步一步来前进。这在当时的军事家眼里,简直就是最笨的选择,因为在行军过程中,军队的灵活性可谓是军队的灵魂,曾国藩这样做无疑是丢掉了军队的灵魂,让自局乎己的军队处于危险境地。但是曾国藩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稳扎稳打,远比太平天国的狗熊掰玉米强多了,对于所有的城池都稳扎稳打,巩固自己的实力。

所以,在我们觉得别人错误的时候,不妨,让子弹飞一会,看看对方的方法到底行不行,是不是自己选择有问题,自己的决策错误了。

曾国藩是四大名臣之一,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1个回答2023-04-09 21:00
曾国藩家族有着脑血管病(俗称中风)的遗传基因,他的祖父曾玉屏、父亲曾麟书都是死于这种遗传病,而曾国藩本人也不例外。1864年曾国藩攻下天京后便出现了中风的症状;1867年以后他经常出现脚部麻木的情况,这就是中风的前兆;到了1872年正月,曾国藩脚麻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不能开口说话,于二月初四他悄然离世。
藩国名臣赵准有哪些特点?
4个回答2022-11-20 07:56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晚清名臣曾国藩父亲的育儿经
1个回答2023-11-18 23:41

对于曾国藩,大家都不陌生,他乃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小偷与曾国藩的故事流传甚广,说是曾国藩夜里背书,有一个小偷跑到曾国藩家偷东西,结果发现曾国藩背了又背,一篇课文背了一晚上,还是结结巴巴地背不出来,小偷见无从下手,生气地从梁上跳下来,非常流利地把书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曾国藩为何能够成功?

一个小小少年,因为一篇文章背不下来,居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彻夜背诵!正是这种坚持成就了曾国藩。

曾国藩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何而来?

恐怕与他老父亲曾麟书的言传身教分不开。曾国藩资质平庸,其父曾麟书似乎比曾国藩更差,曾麟书一生考了17次秀才,一直到43岁,才勉强过关。尽管封建 社会 也有为科举而考得白发苍苍的人,比如蒲松龄等,但真正能够坚持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很多读书人考了几次不中,就选择了放弃。

曾麟书前前后后考了17次,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坚持的精神!所以说,曾麟书的这种人生态度也影响了曾国藩。当然曾国藩运气要比父亲好一点,曾国藩从14岁参加县试,前后考了7次,到23岁,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秀才。

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关于子女教育:曾国藩主张读书明理、勤俭持家、兢兢业业,与邻里和睦相处。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门第太甚,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曾麟书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曾国藩,也陶冶了曾国藩的性格品质。而曾国藩的道德学问,以及为人处世之法不仅持续影响着他的子女后代,也同样令华夏后人敬仰。

从曾国藩教儿练字想到的
1个回答2023-11-30 09:41
不管是长辈的建议,还是我们自身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速成不现实。曾国藩在自己的家训中,给儿子写的家书里这么说:“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曾国藩拿练毛笔字为例给自己儿子讲解,“尔以后每日宜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你以后就临摹柳公权,单日临,双日摹,每天练习多少个?每天一百个。

而且他跟儿子说“临帖宜徐”,对着字帖临写,要慢一些。“摹帖宜疾”油纸蒙在字帖上写的时候,要快一点。“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每天练习一百个,经过几个月之后,你手越来越笨拙,字写得越来越丑,兴致的越来越低,这时候就面临困境瓶颈了,出现了低潮期。

这时候曾国藩继续对儿子说,“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这个时候不要放弃,不要因此而中断,继续临,继续摹,熬过此阶段,你就可以有一些技能精进了。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我们在学习一项技能时,起初会很快掌握一些基础的技能。对于技能的了解和掌握会迅速提升到百分之六十,但是,继续学习发现进步速度明显变慢了,甚至迟迟不能感觉到进步和提升。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或放弃了,自然也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应用它,对于技能的了解越来越少。

曾国藩说“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之后“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并不是说你熬过了一关就好了,你会发现这是需要经过持续的循环往复的。你再进,大概率还会遇到困境,你再熬,再进,再进,再熬,终究有一天你觉得你似乎不再“眼高手低”了,而是眼高,手也高了很多。

曾国藩说“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不仅仅是练习字,凡事跟练习字都是类似的,都会遇到特别困难,特别难受的时候,勇敢踏过遇到的困难,并持续精进到亨通时,就是好汉,就是牛逼。
曾国藩一生只打过4场胜仗,为什么成就了名臣地位?
1个回答2023-02-14 06:28
其实一个人功成名就并不是因为他打了多少胜仗,曾国潘当时打过的四场胜战恰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战役。
藩国名臣敏少年和太守,有什么优点?
2个回答2022-11-19 05:10
赵准一共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勤学,有上进心;二是以身作则;三是规矩严明。
对男朋友的爱称大全
1个回答2024-06-06 22:45
有身份的人,达令、一般人亲爱的,老公,没素质的,死人,狗熊。
小三被打拔光图无处理
1个回答2024-06-06 22:45
小三是不道德的行为,可也是一种流行病,打人不理智,也是违法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