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宋义康

宋代的时候靖康耻的靖康是指谁与谁?
1个回答2022-12-03 11:21
宋徽宗、宋钦宗
康震 唐宋八大家讲了哪些人
1个回答2024-03-18 14:33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已经讲过了。《苏轼》作为单独的古典文学大家和历史人物几年前就讲过了。但是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三苏(苏轼、苏辙、苏洵)还没有讲,大概就快要录制了。
健康365这宋一夫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3-11-27 17:57
宋一夫是《健康365》主讲嘉宾,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课程教师、项目研究员,中国保健协会理事,中国医促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世界健康产业管理联合会副理事长,人民日报主办健康时报理事,著名中医药文化学者,南京同仁堂特邀健康养生顾问、产品研发顾问。
宋一夫,真名叫宋军,柏年康成员工,1972年3月13日生,现年42岁,长春市人,其所学专业是汽车修理,就读于长春89中学;宋一夫仅仅有一个营养师资格证。老板陈晓为了包装宋一夫,赞助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为宋一夫弄了一个课程教师和项目研究员,以及《人民日报》下属的《健康时报》理事等头衔,在非法广告节目中,以及各种场合宣扬,以这些身份迷惑中老年人,大肆购买他们的保健品。 于洋,真名叫刘丹,柏年康成员工,以前是电话接线员,1980年10月19日出生,毕业于长春师范大学,现年34岁。两人均没有受过任何医学教育,没有医学专业知识,仅仅考取了一个营养师资格证。都是为自己的公司柏年康成推销保健品的
康王赵构(宋高宗)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2-13 15:27
  史料记载: 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录》记载道里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条中写道;
  高宗为王尚书云迫以使虏 ,磁人击毙王云。高宗欲退,无马可乘,神人扶马载之南渡河。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对于“泥马渡康王”之“渡”,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此条。条中反映出程卓试图将传说附会与历史事实、地理方位对接的努力。但是,身历其处的程卓恐怕很难确指,赵构自磁州南返相州时,神马助其“南渡”之“河”究系哪条。
  南宋人假托太学生陈东之名所作《靖炎两朝见闻录》下卷(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叙此事文字,几乎与下引一节完全相同)中说:
  ……康王遂从宗泽之请,不果使北,将为潜归之计。且闻去年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庙,不觉困倦,依阶脚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旁。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里。但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
  上引段落,对于崔府君以泥马助佑康王之事记述最详,但只字未及“南渡”。究其内容,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今但举其最为突出的一事:赵构告别宗泽,自磁州出发,途中又憩于(磁州)崔府君庙;乘泥马奔驰七百里后,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只是在原地兜圈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王赵构(宋高宗)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09:08
  史料记载: 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录》记载道里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条中写道;

  高宗为王尚书云迫以使虏 ,磁人击毙王云。高宗欲退,无马可乘,神人扶马载之南渡河。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对于“泥马渡康王”之“渡”,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此条。条中反映出程卓试图将传说附会与历史事实、地理方位对接的努力。但是,身历其处的程卓恐怕很难确指,赵构自磁州南返相州时,神马助其“南渡”之“河”究系哪条。

  南宋人假托太学生陈东之名所作《靖炎两朝见闻录》下卷(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叙此事文字,几乎与下引一节完全相同)中说:

  ……康王遂从宗泽之请,不果使北,将为潜归之计。且闻去年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庙,不觉困倦,依阶脚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旁。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里。但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

  上引段落,对于崔府君以泥马助佑康王之事记述最详,但只字未及“南渡”。究其内容,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今但举其最为突出的一事:赵构告别宗泽,自磁州出发,途中又憩于(磁州)崔府君庙;乘泥马奔驰七百里后,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只是在原地兜圈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靖康之难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2-10-26 10:41
本来城破前是猜疑后来只能相依为命
大宋宫词讲的是靖康之耻吗?
1个回答2024-01-10 06:14

大宋宫词讲的是宋真宗赵恒时代向仁宗赵祯朝递进的故事,不是靖康之耻

急急急,康震评论唐宋八大家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1-26 01:55

                        康震评论唐宋八大家观后感


读后感参考

1,《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韩愈》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根据其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整理增订而成,丰富的史料、对诗文的别具一格的解读,精彩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韩愈。


2,说到唐诗宋词,我们自然会想到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而要说到唐宋散文,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他们那一篇篇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宛如一望无垠黄灿灿的麦田,成熟而富于生机。读八大家之文,就是在读八大家的人生与智慧。  


3,而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和柳宗元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他们竖起了古文运动的大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韩愈,一个倔强的儒家道统的倡导者,是什么样的人生与经历铸就了他这样伟大的文学成就呢?  

从古到今,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帆风顺的,都会经历常人想不到的困苦与磨难,即使再出众也摆脱不了生活的逼迫,韩愈在追求文学、倡导儒家道统的过程中,付出了与承受着太多的无奈,但最终取得了特殊的地位,内容易懂,读起来很轻松。


精彩书摘:

  第一,这一年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陆贽。陆贽曾经担任宰相,是唐德宗时期数一数二的大政治家,也是数一数二的文章大家。他的文章多是句式整齐、辞藻华丽的骈体文,这也是当时文坛上最流行的文体。但是陆贽善于将战国秦汉时期的散体古文章法融入骈体文当中,能够做到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韩愈写文章推崇战国秦汉时期的散体古文,主张文章的形式与内容要统一,反对当时流行的只重外在形式华丽整齐的骈体文,但是为了考试也只能学习骈体文,所以他的文风应该深得陆贽的喜爱,一举得中也就不奇怪了。  


第二,这一年的副考官有著名的古文大家梁肃。副考官的主要责任就是向主考官推荐优秀的考生。梁肃与韩愈的兄长韩会是多年的好友,粱肃是主张学习古代的散体文的,这一年韩愈考中,与梁肃的极力推荐是分不开的。当时的翰林学士郑余庆也很赏识韩愈,可能也向陆贽推荐了他。 

 

第三,韩愈连续三年参加进士考试,虽然屡屡败北,但是他文章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在当时有一定的知名度。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韩愈的考中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四,这一年考中的这二十三人,都是当时文章知名、人品杰出、才华横溢的名士,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日后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不少人做了宰相,很多人成为韩愈在思想、文章、政治上的挚友。这其中有八个人都是梁肃推荐的。这一榜当时被人们称为“龙虎榜”。


 读后感的格式

  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靖康之变对北宋的影响?
1个回答2023-02-26 06:26
就是把北宋变成了东晋,然后他们觉得在南方那日子过得也是可以很舒坦的。于是再也没有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兴趣!
康震 唐宋八大家讲了哪些人
4个回答2022-06-20 14:56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已经讲过了。《苏轼》作为单独的古典文学大家和历史人物几年前就讲过了。但是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三苏(苏轼、苏辙、苏洵)还没有讲,大概就快要录制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