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文庙邵韵兮相声

府庙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3-16 05:56

自始建至明代称为府城隍庙(简称府庙),历三代城隍神。第一代是五代后唐所敕封的“阜俗安成王”。第二代是明洪武十年(1369)敕封的“威灵公”。据明成化《湖州府志》,湖州府城隍庙于“洪武二年徙于今所”,同年正月,立《封湖州府城隍威灵公敕牒碑》于府庙。第三代城隍神是明万历元年(1573)始尊“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并于庙中专修“劳公神庙”,即俗所谓“庙里庙”。
劳公即明成化八年至十二年(1472—1476)湖州知府劳钺。查《明史》及旧《湖州府志》,劳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今九江)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一生“勤慎耿介,政多恺悌”。成化八年莅任后,重视教育,初至“见府学颓圯,锐意修建”,经一年,新府学落成。他“为人正直,不可干以私”。匪有菲数百恣睢于太湖,前任知府一对,即用厚礼贿赂,因而猖而不禁。劳钺下车,匪亦如法炮制,被拒,且将其党尽数捕毙匪亦“惮其廉明”。劳于“政务之暇,慨然于郡志未修”,于是以前陈颀所纂而未刊郡志为基础,命文士张渊增广修编。唯恐有疏漏,劳知府“复与诸文学士详加订成书”,遂成传世的成化《湖州府志》,世称“劳志”。
成化十年(1474),劳钺又命义官尹政范渊募建府庙,于同年二月拆旧庙,至八月十一日落成新庙。正庙五间,高五寻(1寻合8尺),广十二寻,深六寻;寝庙五间,“俱覆以觫瓦,秋以文甓”。左右两庑,作为两个神司。庙“迤逦而南,距中门而止”,“蔽以重门,缭以周垣”。由郡人陈秉中撰《湖州府重修城隍庙记》,立碑于庙内。有文章说劳钺为民除虫、食蝗虫而死,或称“因积劳成疾,不治身亡”。都是口耳相传道听途说而已。史载,成化年间湖州并无蝗灾,劳钺也并非因疾而亡。据《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劳钺卒于成化十二年六月十三日。那天,劳钺“忽沐浴升堂,与士大夫诀别,无疾而逝”。劳钺死后约一百年,被尊为湖州府城隍神。在原府庙内专修劳公神庙(俗或称劳公祠),供奉劳钺神像,并建《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由郡人陆稳撰记,文嘉书,于万历元年六月立在府庙。从这时开始,湖州府庙才有“庙里庙”之称。
自明至清,府庙历经多次修缮。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三十九年(1560)又重修;万历七年(1578)再重修。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湖州知府雷轮重修,自撰《重修湖州府城隍庙碑》,于五十七年闰某月立在庙内。此碑现存。
府庙旧时也如同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一样,除了宗教和祭祀活动以外,又是人们的娱乐场所。作为祭祀活动场所,曾御祭湖州城隍神。明景泰中多灾。景泰四年(1453)十一月至五年孟春,大雪封冻,太湖渚港渎冻断不通舟楫,五年春杭嘉湖大雨伤苗,六旬不止,夏又大水,秋继大旱,发生不饥疫。湖州府报奏,朝廷即“御制祭文,命巡抚、尚书孙原贞来祀城隍神”。《御祭湖州府城隍之文碑》于景泰六年闰六月立于府庙内。府庙的宗教活动历史上由道教主持,府庙也是道教正派主持的道观。府庙又是人民娱乐活动场所。一年四季不断地有走江湖的戏剧、杂耍、魔术等卖艺人来此演出。它又是说唱湖州大书、湖滩的发源地。搞战前还办过国货商场,这里有各色小吃、百货,也有星相卜卦、测字算命等迷信职业者骗钱混饭,可谓五光十色,无奇不有。

沈斯年邵佳韵是什么小说
1个回答2023-05-17 15:55
《今天我要掌控你》
孔庙和孔府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4-01-27 13:32
孔庙和孔府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1. 用途:孔庙是后世为孔子所修的庙,主要用于纪念孔子,而孔府是孔子及其子孙后裔生活起居的房子和院落,即“天下第一家”。
2. 位置:孔庙位于孔府的前面,离孔林也不远。
3. 历史:孔庙的建筑时间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天下第一庙”。而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后代家族的府第,它比孔庙的历史要更长一些。
4. 建筑规模:孔庙的规模要比孔府大,从孔庙正门到最里面的大成殿,要经过三重门,而孔府从大门到后堂,只经过两道门。
总的来说,孔庙和孔府都是曲阜历史文化名胜中的重要部分,它们各有特色,历史价值和地位都很重要。
府文庙的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3-06 18:44

唐开元末年,泉州孔庙名为鲁司寇庙,址在府衙城右。

五代,改为宣圣庙,址同上。

宋太平兴国初(976-984)迁建泉州崇阳门外之东南,即今址。

大中祥符二年(1009)迁建于育材坊,去旧学西北。

大观三年(1109)复迁建于原址崇阳门外。

绍兴七年(1137)就原址重建左学右庙,增旧基高二尺余,中为先师殿(大成殿),殿前东西庑。殿左为明伦堂,明伦堂后为议道堂,前为东西十二齐。殿堂南面筑有方池、学池。前为藏书阁、廨宇、庖廪悉备。又化赎庚门旧址门西向,门内凿河浚池以通巽流,筑石桥以纳潮汐。

嘉泰元年(1201)再建棂星门,辟武齐。

嘉泰四年(1204)增置官书三千五百余本。

咸淳(1265--1274)中,殿毁,又重建。

元大德三年(1299)。重修明伦堂。

大德十年(1306)整治学校,修大晟乐。

至治元年(1321)塑两庑从祀像,筑杏坛于棂星门前。

至正初(1341—1349)造大晟,铸礼器。  九年(1493)大风发屋,稍作修葺。

嘉靖三年(1524)扩广泮池,浚堙塞以通潮汐,易濠南居民,辟路通通淮大街。

万历三十七年(1609)地震,殿堂两庑圮又重修。

万历四十年(1612)改泮池为园如右官之制。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大修大成门,内外及两庑前柱皆易以石,作金声、玉振二门石匾,移建崇圣祠于礼殿东北。

康熙二十七年,雍正五年,乾隆三年共颁发“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匾,后又有嘉庆帝“圣集大成”,道光帝“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光绪“斯文在兹”等。

济南府学文庙导游词?
1个回答2024-03-01 20:40

济南府学文庙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于2010年9月28日修缮竣工并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府学文庙恢复了昔日的规模,重新崭放出历史与文化的光彩。整体共七进院落,以大成殿为中心,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影壁、大门、棂星门、外泮池、屏门、内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的有:中规、中矩亭,钟英、毓秀坊,更衣所、牺牲所,东西掖门,东西廊庑,东西御碑亭和四斋室等建筑。

水府庙旅游区,感受岭南文化之韵!
1个回答2023-11-22 12:25
水府庙旅游区是广东省高明区的一个旅游胜地,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岭南文化之韵,体验岭南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本文将从水府庙的历史、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四个方面,对水府庙旅游区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历史
水府庙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五百多年前,高明百姓因旱灾而苦恼,便在此地建庙祈求神明降雨。水府庙由此而来,成为高明地区最为著名的寺庙之一。
二、建筑风格
水府庙的建筑风格典雅精美,是典型的南国建筑。庙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铁索桥、水观音殿、钟鼓楼等,均为明清建筑。庙宇古朴、雕刻精美、匠心独具,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南方气息,是岭南建筑的代表之一。
三、文化内涵
水府庙是一座融岭南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庙内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品,都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例如铁索桥的建筑风格、水观音殿的雕刻艺术、壁画的题材表现等。
从信仰角度来看,水府庙历史悠久,庙内有许多民间信仰的瑰宝,如「状元香」、「良缘香」等。这些信仰和祈愿方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四、旅游体验
在水府庙旅游区,游客可以参观古庙建筑和文化遗产,观赏各式各样的岭南传统艺术表演,品尝岭南特色小吃,还可以购买各式各样的当地特产。此外,游客还可以在庙内烧香拜佛、祈求心愿实现,体验民俗信仰文化的神秘与神圣。
结论:
水府庙旅游区是一处能够感受到岭南文化之韵的地方。这里保存了丰富的岭南建筑、岭南文化和岭南信仰文化的遗产。它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岭南文化的历史底蕴,也让人倍感文化的内涵和厚重。建议更多人关注和支持水府庙旅游区的发展,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府文庙 故事
1个回答2024-01-03 19:35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始建于唐,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建筑格局宏伟,殿宇壮丽,为江南较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当时的宰相张九龄题匾“鲁司寇庙”。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文庙于此,其后几经修缮,左学右庙,规制逐步完整,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近百亩,形成了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沿海乃至东南亚地区广为传播的重要基地。是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2001年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福建省两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之一。文庙内大成殿的重檐庑殿式结构是泉州目前惟一存在的这种建筑结构,这种结构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规格。国家文物局罗哲文、单士元及黄景略等专家几次考察文庙之后认为,大成殿基本保存了宋代结构,为福建省少见。

  泉州府文庙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殿身为斗拱抬梁式结构,整座大殿用48根白石柱乘托,有石雕盘龙檐柱八根,大成殿正中有孔子像,梁上悬挂有清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大成殿东为崇圣殿,名宦祠、明伦堂。庙内宋太守题诗的夫子泉井等诸多文物保存完好。这些建筑物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庙建筑群。
府文庙 故事
1个回答2024-01-15 17:49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始建于唐,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建筑格局宏伟,殿宇壮丽,为江南较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当时的宰相张九龄题匾“鲁司寇庙”。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文庙于此,其后几经修缮,左学右庙,规制逐步完整,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近百亩,形成了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沿海乃至东南亚地区广为传播的重要基地。是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2001年文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福建省两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之一。文庙内大成殿的重檐庑殿式结构是泉州目前惟一存在的这种建筑结构,这种结构代表了当时最高建筑规格。国家文物局罗哲文、单士元及黄景略等专家几次考察文庙之后认为,大成殿基本保存了宋代结构,为福建省少见。



泉州府文庙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殿身为斗拱抬梁式结构,整座大殿用48根白石柱乘托,有石雕盘龙檐柱八根,大成殿正中有孔子像,梁上悬挂有清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大成殿东为崇圣殿,名宦祠、明伦堂。庙内宋太守题诗的夫子泉井等诸多文物保存完好。这些建筑物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庙建筑群。
孔庙与孔府以及孔林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1-25 22:38

孔庙位于曲阜城南门内,是为纪念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而建。孔府也叫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的府第。孔林也叫圣林,是自孔子死后(前479)孔家子孙的墓地。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300米,总面积13.3万平方米,共有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对称排列。孔庙群的布置属于“方根”体系,由大方小方、前后左右庭院,有机组合成为建筑空间的整体。仿皇宫的体制,分成中、东、西三路布局。

孔庙的建筑主体是大成殿,是历代皇帝祭孔子的地方,位于孔庙中央。唐代称为文宣王殿,宋徽宗赵佶尊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更名为大成殿。雍正年间毁于雷火,后经雍正皇帝特许仿故宫太和殿形式重新修建。大成殿高31.8米,殿基占地1836平方米,殿内有28根擎檐石柱,每根高6米,径长0.8米,正面并立10根,每根深刻浮雕两条巨龙盘旋腾空,追戏火焰宝珠,精巧绝伦。殿内高悬“万世表”等10幅巨匾,系乾隆手书。

孔府位于曲阜城中心孔庙的东侧,占地面积约1.6平方千米,有楼房厅堂共463间,九进院落,三路布局。孔府与孔庙相比,风格较朴素,屋顶用青瓦,梁柱用黑漆,彩绘也不是最高制。东路为东学,是衍圣公习读的地方,西路便是西学,是衍圣公会客的地方。

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分前衙与后宅两大区。孔府大门坐北朝南,宽3间,深2间。门前左右有雌雄双狮,大门正中上方高悬蓝底金字“圣府”,由明代宰相严嵩题笔。两旁悬挂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出自清代才子纪昀的手笔。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门外,城门至孔林之间有一条著名的林道(亦称神道),全长1266米,两旁苍松翠柏,夹道而立。中跨“万古长春”坊,坊东西各有一碑亭,东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碑,西为《阙里重修林庙》碑,均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立。林道尽头即是孔林大门,正中有“至圣林”三个金字。孔子墓在孔林的中心部位,墓上封土高约4米,总高6.2米,周围88米。

孔庙、孔府、孔林,是中国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群和大量珍贵文物,集人文、建筑和自然之美。

有关孔庙、孔林、孔府的内容
1个回答2024-01-30 14:18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孔庙始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 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 所用的“衣、冠、琴、车、书”。其后,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桓帝令修孔庙,并派孔和为守庙官,“立碑于庙”。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文帝曹丕又下诏 在鲁郡“修起旧庙”,但当时孔庙的规模并不甚大。西晋末年“庙貌荒残”。东魏兴和元年(公 元539年)修缮孔庙,“雕塑圣容,旁立十子”,为孔庙有塑像之始。唐初除了在国都的最高学府 国子监修建“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外,皇帝又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唐代修庙5次, 北宋修了7次。最大的一次是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扩大旧制....凡增广殿堂廊庑316间”。金代修了4次,元代修了6次,明代重修、重建共达21次之多。 最大的一次是明孝宗弘十二年(公元1499年)当时孔庙遭雷击,大成殿等主要建筑120余楹“化为灰烬”。皇帝朱右樘急忙下令重修,历时5年,耗银15.2万两。到了清朝, 孔庙又修建了14次。最大的一次是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当时孔庙又毁于雷火世 宗胤真除亲到太庙祭孔外,又“发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监修,凡殿庑制度规模,以至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为加快工程进度,还调集了12个府、州、县 令督修,共用了6年时间。历史上,孔庙先后共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终于形 成了目前这样的宏大规模。

现在的孔庙的规模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孔庙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宋朝吕蒙正有文赞道:"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呀其洞开,层阙郁其特起。......”这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庞大建筑群,面积之广大,气魄之宏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它凝聚着历代万千劳动者的血汗,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 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 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府 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看管孔子一遗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 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 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