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和楚国战役评书

晋文公打败楚的战役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16 19:20
  是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
成语楚材晋用可不可以写成楚才晋用
1个回答2024-03-07 16:07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保 【楚才晋用】比喻用才不当。 【楚材晋用】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
楚才晋用指谁为晋所用?
1个回答2024-01-29 20:21

具体不是哪个人,但在典故里意指伍举,伍子胥的先祖春秋时,楚国有一个大夫叫伍举。一次他的岳父王子牟犯了法,偷偷逃跑了,有人说是伍举私下报的信。谣言一传开,伍举惊惶起来,就跑到郑国去避风。过了段时间,又想去晋国。正好此时楚国大夫声子出使晋国,路过郑国,遇上了伍举。声子知道了伍举的事后,对他说:“这样吧,你先去晋国住一段时间,我找个机会叫你早日回国。”声子回到楚国后,和宰相子木见了面。子木问他:“晋国大夫和楚国大夫相比,哪一国的强?”声子说:“晋国有才能的大夫不少,但是大部分是从楚国去的。因为楚国不会利用人才。过去楚国几次被晋国打败,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替晋国出谋划策。”子木听了若有所思。声子接著又说,伍举出逃是因为别人的谣言,假如不请回来,楚国又将失去一位人才,子木接受了他的建议,不久伍举又回到了楚国。“楚才晋用”比喻人才外流。

晋文公和楚王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12:42
你把原文给拍下来我看看啊,要不怎么知道你这问的是什么?
楚才晋用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2-10 19:59

声子深为伍举的才能所叹服.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谣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无奈,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被派往晋国,途径郑国,两人郊外相遇,“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申诉,甚感不平。他让伍举先到晋国暂住一个时期。办完公事,声子即刻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当子木问道:“晋大夫与楚孰贤”时,声子先以“晋卿不如楚”取悦子木,接着便道:“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然后陈述史例,晓明利害,终于说服子木,招回伍举。

关于楚晋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5 07:47
晋用楚材 [jìn yòng chǔ cái]

基本释义
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
褒义
出 处
清·严复《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楚材晋用
成语接龙
材茂行洁 洁己从公 公私兼顾 顾盼神飞 飞刍挽粒 粒米束薪薪桂米珠 珠槃玉敦 敦风厉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墨喷纸
晋文公和楚王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3 16:53
你说的可是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的道理就是:人应当重诺守信,知恩图报,言出必行。
反正就是三个字:讲信义!
晋文公和楚王的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21:33

你说的可是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的道理就是:人应当重诺守信,知恩图报,言出必行。

反正就是三个字:讲信义!

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6 05:18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据说是先轸的谋划。前632年,
秦国与楚国有哪几场战役
1个回答2024-03-22 08:54
在战国割据时代,秦楚之战经历了鄢郢之战、 颍河之战、 蕲城之战、 寿春之战四次重大战役。
鄢郢之战:在公元前279年的鄢郢之战中,楚国损失数十万军民,别都鄢城和国都郢城失陷,位于夷陵的楚国先王陵墓被烧毁,楚国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以北以西广大地区尽归秦国。
颍河之战: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后,先后攻下平兴、寝城。但其后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这是秦统一战争中一次重大的挫折。
蕲城之战: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的战略。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城下。
寿春之战: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项燕败退至淮河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与秦对抗,最后战败,昌平君战死,项燕自杀,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