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原教学计划)
1个回答2024-03-07 13:24


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2-20 03:27
正确答案:
课程计划:也称教学计划,是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一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2-08 17:25
正确答案: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2-04 23:25
又称教学计划8据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任务S晒家教育主管部门所指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2-01 22:19
正确答案: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1-30 03:23


是课程设置的总体规划和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及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2-29 11:03


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3-04 04:07
正确答案:
18.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早教课程计划
1个回答2024-03-04 20:37
我觉得最好的早教就是冯德全教授的《早教黄金搭档》,很实用的,效果好。
幼儿园主题课程设计月计划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2 16:13
一、明确主题选择方向,寻找恰当的主题源

主题式课程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可能性,但同时,也对幼儿和教师选择恰当的主题提出了挑战。不同的课程设计者因价值观的差异,会有不同的主题选择倾向。因此,明确教育价值观是明确主题选择方向的首要任务。一般来说,主题式课程存在两种主题选择倾向。

1.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主题式课程大多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的。因为儿童的兴趣和求知需要是主题式课程得以生发和开展下去的保障。从儿童兴趣出发选择主题,可以较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探究兴趣。这种选择倾向演绎了新的教育观和课程观。

从儿童自身兴趣出发选择主题源,有以下方法和策略:①从儿童关注的话题(谈话或疑问)中寻找主题;②从吸引儿童的事件中寻找主题;③从儿童的角色行为中寻找主题;④从儿童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寻找主题。

2.从教师的兴趣出发。这里的“教师兴趣”并不意味着主题的选择纯粹是教师的意志,而完全不顾及幼儿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的兴趣出发,是指在选择主题时,教师对于主题的系统性、逻辑性以及方向性的设想较多,主题的选择往往带有某种课程改革的意图和科研目的。例如,有些幼儿园依据本园的特色或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寻找和确定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开发适合幼儿学习、探究的园本课程。

二、寻找合适的展开线索,扩展主题源

主题源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线索层层展开,从而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主题网络。到底从哪个角度,按什么线索展开主题源才是较恰当和合理的呢?目前,教师在扩展主题源时,较多采用两种展开线索。

1.分析主题源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并将这些信息要素作进一步的分解,找到次一级的主题要素,以此类推,层层分解,如:

以这种方式展开主题源,各主题要素彼此关联,可以构成一个网状结构。但次一级主题分层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偏离主题源的价值追求,也易造成各主题要素展开层次的悬殊,如一个主题要素展开了四层甚至更多,而另一个主题要素只展开了两层甚至更少。

2.分析主题源所涵盖的学科或领域倾向,设想儿童可以从这些学科或领域中获得哪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形成具有学科或领域倾向的主题要素网。如:

利用这种线索展开的主题要素与主题源的联系较紧密,容易实现主题源的教育目标。但是,由于主题内容的完整性和综合功能被打破,易使原本综合的活动还原为单一的学科或领域活动。很多幼儿园教师的疑问和困惑也是从这里产生的,似乎从主题出发,兜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学科或领域教学。

选用主题源展开线索的依据是:①主题源的教育价值定位,是强调情感、能力方面的价值,还是较多考虑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②主题源内涵的大小,即所包含的主题要素的多寡;③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分析某一主题要素的内容性质,确定学习活动倾向

主题网络构成之后,教师要分析主题要素的内容性质,确定其学习活动倾向。这方面一般可采取两种策略。

1.对网络中所有主题要素的内容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主题要素,其内容性质不同,它所具有的学习活动倾向也不同。这里的学习活动倾向不是特指社会、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或领域活动的倾向,而是指专门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或游戏活动。在开展主题式课程时,要求幼儿在一定时期内沉浸在一个主题中,使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与这个主题相关,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式课程的教育优势。因此,主题网络经过教师的分析和整理之后应将主题要素网络转变成活动网络。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求知兴趣确定某一主题要素和活动形式作为展开此主题式课程的生发点。

2.对网络中某一确定的主题要素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其学习活动倾向,并据此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师幼互动的情况和幼儿活动的兴趣,不断生发新的主题要素,使整个主题式课程灵活、自由地以各种活动形式得以展开,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四、挖掘主题要素的网络价值,确定活动目标和要求

主题式课程关注的是整体的、有联系的经验,追求对幼儿具有“完整”意义的教育价值。主题要素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点,是整体的、有联系的经验中的一个点,具有整体主题网络所蕴涵的价值特征,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主题要素所隐含的网络价值,是开展主题式课程的关键。也就是说,从某一主题要素着手设计课程时,活动目标和要求所体现的不应仅仅是某一主题要素本身的价值目标,始终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来体现主题网的价值追求。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生成性活动与教师的预定性活动相统一,使目标的系统性与生成性相结合。例如,在“热闹的大街”这一主题网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谈话热点开展了“行车交通标志”这一游戏活动。活动本身的目标非常清晰:认识各种行车交通标志,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但是活动所具有的网络目标还包括街道建设与美化、街景装饰与布置、角色行为扮演……因此,教师在设立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时,就要考虑更多潜在性的情境要求、物质要求以及幼儿可能出现的种种兴趣要求。

五、根据活动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主题只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定位和设计一个具体活动方案的切入点。主题式课程的特点在于其教育内容的生活性和综合功能,其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并不具有一定的模式。因此,在预成活动具体目标和要求之后,应根据活动目标在完成整体主题网教育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活动要求的高低,本园本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及环境、材料状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设计活动方案,开发课程。各种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可以采用主题的形式,但具体的教学和活动模式可以各不相同。

主题式课程由于它整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期望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们能更好地理解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能更有效地运用主题设计策略开发幼儿园课程,组织幼儿的各项活动,使我们的孩子在一个更为适宜、更具有生活意义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