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赞孟良相声

孟良和焦赞的典故叫撒?
1个回答2024-03-01 10:44

"孟不离焦",或者"焦不离孟"出自《杨家将》,焦、孟指的是杨延昭(杨六郎)部下的两员大将焦赞和孟良,二人是结义弟兄,常形影不离。后用于比喻两人关系非常铁,感情深厚。

孟良和焦赞的典故叫撒
1个回答2024-02-29 04:40
孟良和焦赞的典故叫“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孟良焦赞是杨家将中两员都以勇猛著称的大将,常常一起出场,被称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孟良焦赞在历史上都有一点踪迹,但孟良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是杨延昭部将,墓地在河北永清。从各地叫做孟良崮,孟良营,孟良梯的地名,依稀可以推测孟早年是绿林好汉,此后在宋军中成为对辽防御的北军军官;焦赞,则被证明是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事实上,他和北宋前期的杨延昭根本不可能相识,他被安排给杨家将作下属,就是评书艺人的加工了。不过,都是抵抗契丹的大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倒也很和谐。

孟良焦赞在历史上都有一点踪迹,但孟良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他是杨延昭部将,墓地在河北永清,从各地叫做孟良崮,孟良营,孟良梯的地名,依稀可以推测孟早年是绿林好汉,此后在宋军中成为对辽防御的北军军官;焦赞,则被证明是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事实上,他和北宋前期的杨延昭根本不可能相识,他被安排给杨家将作下属,就是评书艺人的加工了。不过,都是抵抗契丹的大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倒也很和谐。 然而,评书中的孟良焦赞,就有着更丰富的内容了。 评书中,孟良焦赞本来是芭蕉山的山大王,不过,山上大王纤迅并不仅仅他们两个,而是四个,大大王金刀岳胜,武艺高强而且有带兵之才,孟良是老二,出身富豪,因为喜欢结交朋友败尽家业,后来当了独行大盗,焦赞是老三,也是该山最早的山大王,下山剪径遇到孟良,敬佩他的武毁羡此艺,便请他上山作大寨主,二人不久又想劫岳胜杨星,动起手来不是对手,于是岳胜作了大王。而杨星人称“打虎太保”,是一个侠客,武艺很高可是不通兵法,所以坐了第四派帆把交椅。
焦赞孟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3-01-17 09:15
孟良和焦赞在京剧里可不是丑角,而是花脸
孟良哭焦赞歇后语
1个回答2023-12-16 11:45
符合的歇后语是:
孟良杀焦赞 —— 自家人害自家人。
歇后语在各个地区的说法不尽相同,请适当参考。
孟良的民间故事:孟良初识焦赞
1个回答2023-12-24 03:46
在老嘉山里有一座废弃的城池,说是城确实有些夸大了,因为它南北占地里多,东西拉跨也不到2里,仅是大的村庄而已。但在北宋时期山里有这样一个村庄的确不算小了。村里有200多户人家,大多都姓孟,周围的小庄子的人都把这里叫作孟良城。因为孟家在北宋时出过一员大将叫孟良,孟良为人忠厚、武功高强,是忠臣杨延昭身边最得力的大将之一。

这孟良未投军前是名猎户,力大无比,拉弓、投叉百发百中。据说有一天两条牯牛抵角斗红了眼要争个你死我活,两条牯牛的放牛娃都怕自己的牛出问题,回去交不了差,急得直哭。正巧遇上孟良打猎回来,这孟良放下猎物和猎器,挽起袖子,两手分别抓住两条牯牛的角,下蹬马步,双手一用力,两条牛被分开了。再看那两条斗红眼的牯牛,放过对手同时用力向孟良抵去,围观的人不由发出惊呼。再看那孟良死死抓住牛角"哇嘿"一声大叫,两牯牛又被推开,始终控制在一臂之距,两个放牛娃此时拼命拽绳子,这牛也无奈,都自找台阶,喘着粗气,扭过身各自跟放牛娃去了。从那以后孟良神力分牛的事被传开了。

孟良城的东南有个小村子叫焦郢,村里也有一个大汉,和孟良身材、年龄都差不多,也是一个豪爽、力大过人的硬汉子,此人叫焦赞,也是个猎户。

孟良与焦赞互相对对方情况略知一二,心里总有 不服,但没有机会比武。一日焦赞在城里卖完猎物,见天色还早,有意绕道从孟良城穿过。见有人在麦场上打场,焦赞走过去,没话找话地和打场人闲拉。这孟良城里的人仗着村大人多平时不把小村子上的人看在眼里,说起话来也趾高气扬。焦赞问:"听说你们村孟良力能分牛是真的吗?"打场人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是孟良城,不是什么村,你不知孟良的神力,那你就不是本地人。"说完有意比鸡骂狗扬鞭打了一下牛*道:"快走畜牲,不打完这场麦,不给你卸套。"焦赞心里有数没在乎,走到场边在一个柳树荫下坐了下来。一边用褂襟扇着风,一边说:"该歇歇啦,太阳那么毒,小心晒脱了畜牲的皮。"打场的一听不对味,歇住牛,一边卷袖子,一边恶狠狠地说:"你来找事的吧?"焦赞迎上去伸手轻轻一推,打场的人一连后退了十几步,一*坐在地上。那焦赞伸手卷起袖子,走到打场的石磙跟前,两手抠住石磙的两个脐,双手一用力嘴中喊声"起",将一个四五百斤重的大石磙子抱了起来,走到柳树下又是一声"上",那石磙被举起放在柳树桠上。打场人惊呆了,倒吸一口凉气自言自语道:"我的老天爷,这是人还是神?"焦赞一边放下卷起的袖子,一边说:"是人,焦郢的焦赞,特来会会孟良。"打场人一听,撒腿就跑,边跑边回过头来说:"有种的别跑,我去喊孟良来。"

不一会村里来了一批人,走在前头的就是孟良,在他身边是那个打场人,冲焦赞指指点点。这孟良看那柳树下的汉子,中等个子,上身一件麻布衫,下身一条大腰裤,麻布衫没扣钮子,露出了和那张脸一样黑的健壮的胸脯,浓眉大眼,高鼻阔腮。这边柳树下的焦赞见村里来了一群人,走在前头那位一副虎背熊腰的身板,个头偏高,穿一件白土布马夹,敞着怀大步流星走来。到了柳树下双方抱拳施礼,通报了姓名后,孟良客气道:"若焦英雄若不嫌弃请到寒舍饮上几杯。"焦赞见那孟良一表人材,英雄豪杰气概,不像那欺弱逞强之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孟英雄客气。"说着指导那打场人又道:"刚才和这位爷们斗气,失礼了。"说完伸手要搬树桠上的石磙。孟良忙上前一步挡住焦赞说:"不荣焦英雄,刚才定是这孟俊得罪了英雄,这人平时就好耍贫嘴。"焦赞一见孟良那架式是要搬那树上的石磙,心里想:也好,我正想看看你究竟力气如何呢?焦赞退后一步让出了地方。这孟良也没当回事,没拉架式,没搓手,屏住气双后抠住石磙的双脐,一推一顺一缩手,石磙从树桠上被搬了下来。
你觉得孟良和焦赞的武艺如何?
3个回答2022-12-06 02:59
还是可以的,虽然不可以称得上最强,但是也是有一定地位的,武力值也是可以的。
看见孟良和焦赞 这是哪段相声
2个回答2022-08-31 13:35
孟良焦赞在相声作品里出自相声《洪洋洞》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什么意思?孟焦是谁?
1个回答2023-12-22 11:25

这句话的意思是比喻两人关系非常铁,感情深厚。

孟是孟良,焦是焦赞。孟良焦赞是杨家将中两员都以勇猛著称的大将,常常一起出场,二人是结义弟兄,常形影不离,被称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焦赞与孟良两位好汉各雄踞一方,遥相呼应,每遇强敌,互相支援,两人因此成了好兄弟。闲暇时,二人经常相互走动,把酒言欢,感情甚笃。现在,人们以“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扩展资料: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 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

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3-12-18 10:17
“孟不离焦”,或者“焦不离孟”出自《杨家将》,焦、孟指的是杨延昭(杨六郎)部下的两员大将焦赞和孟良,二人是结义弟兄,常形影不离。后用于比喻两人关系非常铁,感情深厚。

孟是孟良,焦是焦赞。孟良焦赞是杨家将中两员都以勇猛著称的大将,常常一起出场,二人是结义弟兄,常形影不离,被称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焦赞与孟良两位好汉各雄踞一方,遥相呼应,每遇强敌,互相支援,两人因此成了好兄弟。闲暇时,二人经常相互走动,把酒言欢,感情甚笃。现在,人们以“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焦赞是谁
1个回答2024-02-27 11:20
楼主你好,孟良使用的是剑,焦赞使用的是双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