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麽觀世音佛歌

经常听佛号有什麽好处?
1个回答2024-03-05 14:27
美妙的语言会为周围的环境带来快乐.会使道理深入人心.也会增加听经者对道理的理解.也就是增加信力.通过正确的思维和判断来理解和阅读佛经.会为自己和周边的听经者带来更深的平安快乐.


扣扣 二 六 贰 久 六 七 五 七七 交流
佛教有本书叫四十二什麽?佛教有什麽书比较好看的?
2个回答2023-03-29 02:31
叫做《四十二章经》
比较好看的经典有《四阿含》《金刚经》《地藏经》《妙法莲华经》
其实,每一部经典都很好,就看你的缘分了。
想问一下佛教对魂魄怎麽理解,收
1个回答2023-06-23 03:45
魂魄?中阴身?
佛教有什麽缺点
1个回答2023-01-06 14:48
佛教的缺点就是门槛过高,所以佛教只能在有道儒作为文化基础的东方才能发展,即使是这样,在经过千百年以后,人根陋劣,曲解佛意,致使现在佛教被弄得乌烟瘴气,丑态百出。那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佛教,而是人们眼中的佛教,被曲解的佛教。
请问佛教中是怎麽解释不是冤家不聚头的?
1个回答2024-03-01 15:41
他不对,但是你生嗔恨之心,就会带来烦恼。
如果你修忍辱菠萝蜜,克制自己的同时,就减少了嗔心。
嗔可是三毒之一啊。
西西佛的希腊故事是怎麽樣的 ?
1个回答2024-03-30 09:35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

荷马史诗,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又机巧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国王。当宙斯掳走河神伊索普斯(Aesopus)的女儿伊琴娜(Aegina),河神曾到科林斯找寻其女,知悉此事的西西弗斯以一条四季常流的河川做为交换条件告知。由于泄露了宙斯的秘密,宙斯便派出死神要将他押下地狱。没有想到西西弗斯却用计绑架了死神,导致人间长久以来都没有人死去,一直到死神被救出为止,西西弗斯也被打入冥界。



在被打入冥界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墨洛珀(Merope)不要埋葬他的尸体。到了冥界后,西西弗斯告诉冥后帕尔塞福涅(Persephone),一个没有被埋葬的人是没有资格待在冥界的,并请求给予三天告假还阳处理自己的后事。没有想到,西西弗斯一看到美丽的大地就赖着不走不想回冥府去了。直到其死后,西西弗斯被判逐出到地狱那边,在那里,他每天要把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推到非常陡的山上,然后朝边上迈一步出去,再眼看着这个大石头滚到山脚下面。西西弗斯要永远地、并且没有任何希望地重复着这个毫无意义的动作。

他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他的惟一选择就是那块石头与那座陡山。
孫猴子的娘是觀世音,真的是這樣嗎?
1个回答2024-02-05 04:12
新版《西游记》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编剧,记者从其中一位编剧的口中得知,孙悟空的具体身世一直是一个谜,此次新版西游记将对此进行揭秘,告诉观众孙悟空的“生母”。



这位编剧介绍,当年观世音在点化八仙成仙之前分别一一进行考验,吕洞宾在经历了重重考验之后已然修成正果,然而观世音对这位翩翩男子想再最后加试一题,那就是定力关。吕洞宾行至深山,见有一棵硕大的菩提树,便坐下来休息,而此树正是观世音所变。见吕洞宾坐定,观世音立即施展法术,变出一对青年男女在树下行苟合之事。按常理吕洞宾此刻应该打坐参禅,不受眼前之事的影响,但吕也是刚受点化,道行不深,六根尚未清净,荒郊野岭,哪里受得了如此刺激。情欲难耐,立即除去衣衫,抱住身旁的树干便行起了男女之事,直至事毕,一股精元注入树干……



可怜观世音本想考验吕洞宾定力,没想到却因此意外受孕,而且还不能外传,只得装没看见,让吕洞宾成了仙,独自孕育那个尚未可知的生命。



珠胎暗结观世音产下怪石



自从被吕洞宾注入精元后,观世音便珠胎暗结,深居紫竹林安心养胎,不问世事了。据这位编辑介绍,按照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规律,观世音所在的东海紫竹林乃天与地之间,因此当地一天便为人间一月。10日之后,观世音于东海之滨,产下一人形怪石。



观众都知道,这块怪石便是日后惊天地泣鬼神的孙悟空。因为带有吕洞宾和观世音的血统,又在东海之滨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给孙悟空打下了坚实的仙体基础,这也是其日后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和被八卦炉久炼不化的原因。而之后的大闹天宫、解压五行山、西天取经等一系列大事件中,观世音对孙悟空的关照更是充满温情与关爱,完全形同母子。



记者对剧情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质疑,这位编剧表示,西游记本身就是神话故事,完全可以天马行空地去想象,如果有太多禁锢的话反而会碍手碍脚,出不了好作品。要是不进行一些创新和突破,那直接看老版的就好了,用不着翻拍。
什麽是真正的佛法1?
2个回答2023-02-12 14:25
真正的佛法即是“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
什麽是真正的佛法1?
2个回答2022-11-02 16:07
真正的佛法即是“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