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珍珠衫

苏州评弹之清代弹词《珍珠塔》故事介绍
1个回答2023-11-13 18:04

  《珍珠塔》是我国清代弹词作品,其故事源于苏州吴江同里,故事主人公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在同里源远相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苏州评弹 中看看这个盛演不绝的《珍珠塔》的具体故事介绍吧。

  《珍珠塔》讲述了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果中状元,告假完婚,先扮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再与翠娥结亲。

   《珍珠塔》故事介绍:
  方子文是河南人,家中数代为高官,但他父亲被冤而死,方子文与母杨氏住祥符县,又遭火灾,家贫如洗。御史陈琏是他的姑父,已经隐退,家住襄阳。陈琏生日将到,杨氏命子文前往贺寿。

  陈府总管陈宣,原是方家旧仆,原名王本,因方家家败,来到陈府,见子文,引入内花园,报告夫人。陈夫人是子文姑母,见子文衣衫破旧,心中不喜、话语间露出轻贱。子文饱学多才,心高气傲,不愿受姑母轻视,本想拂袖而去,又想受母命前来,不得已说出借钱之意。夫人一口拒绝,子文愤然告辞。

  陈琏之女陈翠娥知书达礼,更有一婢女采萍有侠义心肠。见子文愤怒欲行,采萍追出,留住子文,又取子文行囊,带来见了翠娥,说及夫人苛待子文的事,翠娥也觉不平,于是把珍宝珍珠塔放食盒中,纳于子文行囊中辞别。

  子文在府中遭遇,王本不知情,他把子文来府的消息告陈公。陈公大喜,信步走入后园,见到采萍,问及子文住处。采萍实言禀报,陈公大怒,本想进去责备夫人,又怕子文去远,于是骑马追赶。子文走到九松亭,腹中饥饿,取出翠娥所赠食盒就食,发现珍珠塔,知是珍宝,甚为感动。陈公追上子文,劝子文同归,子文执意要走,陈公赞子文有志气,当面把翠娥许子文。

  陈公回家向夫人说许亲事,夫人颇为不满。子文走到黄州,夜宿一古庙,见一大汉睡在香案下,以为盗贼,奔出古庙,迷失路径,失足落入水中,随身行囊则丢失断桥之上。大汉名邱六桥,为人敦厚,卖柴奉养母亲,夜宿庙中。总兵毕云显,调任黄州,坐船夜泊江上,忽见江中有物漂下,命仆从捞起,却是子文。两人本为世交。云显因考期将近,劝子文随他一起赴京应试,不必回家。子文欣然随去。

  邱六桥早起入山,发现子文行囊,见到珍珠塔,不识为何物,拿回家中,其母见是珍宝,命六桥追寻失主送还。六桥追寻不到,邱母怕留家中有失,又命六桥典于襄阳,而典铺恰是陈公所设,得珍珠塔心疑,拿回家中,留六桥于典铺。翠娥见塔色变,告父赠塔之事。塔在人失,于是六桥被捕入狱。

  翠娥因惊得病,陈公急派王本赴祥符问讯,发现方家无人。原来杨氏因子文久出不归,决意前往襄阳,邻妇赠金相助。杨氏行至九松亭,得儿子失踪消息,悲愤之极,想跳水自杀。亭主救起,安排杨氏住进白云庵中。这时,子文已得毕总兵之助,更名毕廷,中殿元,被任为七省巡按。

  一天翠娥到白云庵,与杨氏相认,回家告诉陈公,说子文已不在人世。陈公恰好接到毕云显来信,翠娥见信心喜。子文装成穷书生又到陈府,作歌嘲弄夫人,采萍告诉他子文母亲住所,子文飞奔。

苏州评弹之清代弹词《珍珠塔》故事介绍
1个回答2024-01-04 15:42

  《珍珠塔》是我国清代弹词作品,其故事源于苏州吴江同里,故事主人公方卿见姑,翠娥赠塔,陈王道嫁女的史实在同里源远相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苏州评弹 中看看这个盛演不绝的《珍珠塔》的具体故事介绍吧。

  《珍珠塔》讲述了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果中状元,告假完婚,先扮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再与翠娥结亲。

   《珍珠塔》故事介绍:
  方子文是河南人,家中数代为高官,但他父亲被冤而死,方子文与母杨氏住祥符县,又遭火灾,家贫如洗。御史陈琏是他的姑父,已经隐退,家住襄阳。陈琏生日将到,杨氏命子文前往贺寿。

  陈府总管陈宣,原是方家旧仆,原名王本,因方家家败,来到陈府,见子文,引入内花园,报告夫人。陈夫人是子文姑母,见子文衣衫破旧,心中不喜、话语间露出轻贱。子文饱学多才,心高气傲,不愿受姑母轻视,本想拂袖而去,又想受母命前来,不得已说出借钱之意。夫人一口拒绝,子文愤然告辞。

  陈琏之女陈翠娥知书达礼,更有一婢女采萍有侠义心肠。见子文愤怒欲行,采萍追出,留住子文,又取子文行囊,带来见了翠娥,说及夫人苛待子文的事,翠娥也觉不平,于是把珍宝珍珠塔放食盒中,纳于子文行囊中辞别。

  子文在府中遭遇,王本不知情,他把子文来府的消息告陈公。陈公大喜,信步走入后园,见到采萍,问及子文住处。采萍实言禀报,陈公大怒,本想进去责备夫人,又怕子文去远,于是骑马追赶。子文走到九松亭,腹中饥饿,取出翠娥所赠食盒就食,发现珍珠塔,知是珍宝,甚为感动。陈公追上子文,劝子文同归,子文执意要走,陈公赞子文有志气,当面把翠娥许子文。

  陈公回家向夫人说许亲事,夫人颇为不满。子文走到黄州,夜宿一古庙,见一大汉睡在香案下,以为盗贼,奔出古庙,迷失路径,失足落入水中,随身行囊则丢失断桥之上。大汉名邱六桥,为人敦厚,卖柴奉养母亲,夜宿庙中。总兵毕云显,调任黄州,坐船夜泊江上,忽见江中有物漂下,命仆从捞起,却是子文。两人本为世交。云显因考期将近,劝子文随他一起赴京应试,不必回家。子文欣然随去。

  邱六桥早起入山,发现子文行囊,见到珍珠塔,不识为何物,拿回家中,其母见是珍宝,命六桥追寻失主送还。六桥追寻不到,邱母怕留家中有失,又命六桥典于襄阳,而典铺恰是陈公所设,得珍珠塔心疑,拿回家中,留六桥于典铺。翠娥见塔色变,告父赠塔之事。塔在人失,于是六桥被捕入狱。

  翠娥因惊得病,陈公急派王本赴祥符问讯,发现方家无人。原来杨氏因子文久出不归,决意前往襄阳,邻妇赠金相助。杨氏行至九松亭,得儿子失踪消息,悲愤之极,想跳水自杀。亭主救起,安排杨氏住进白云庵中。这时,子文已得毕总兵之助,更名毕廷,中殿元,被任为七省巡按。

  一天翠娥到白云庵,与杨氏相认,回家告诉陈公,说子文已不在人世。陈公恰好接到毕云显来信,翠娥见信心喜。子文装成穷书生又到陈府,作歌嘲弄夫人,采萍告诉他子文母亲住所,子文飞奔。

苏州评弹
1个回答2022-09-15 04:52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无唱,演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弹、唱是同步的,所以说的比例和唱的比例是2:1,呵呵~~~~~~~~~这是我胡扯的~~~~~~~~~
苏州评弹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2-18 22:59
苏州评弹的特点是慢和委婉。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一种用苏州方言来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以说书人为主,是由说书人的语言和故事里人物的语言组合而成的。它的语言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就是说书人,第三人称则是故事里的人。苏州评弹的表演形式是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两个人称的语言又分为表和白,都是以散文为主,大多时间都是以说作为主题来进行表演。



苏州评弹的表演有手面和面风两种。也就是身上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这两者又分为说书人和故事中的人两大类。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通常都用来表达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是属于解释性的。而故事中的人所包含的动作和表情,则是由说书人来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语调说话,也叫作起角色。起角色指的是说书人模仿故事中的人,而不是作为故事中人的形象出现。
苏州评弹
1个回答2024-02-24 06:19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无唱,演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



弹词又称小书,既有说表,又有弹唱。演出大都为双档(两人),也有单档和三个档(三人)的。内容一般是描述社会生活和爱情故事。



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弹、唱是同步的,所以说的比例和唱的比例是2:1,呵呵~~~~~~~~~这是我胡扯的~~~~~~~~~
苏州评弹十大名曲
1个回答2024-03-17 16:51

苏州评弹十大名曲是《赏中秋》《苏州好风光》《石库门外婆情》《评话扈三娘》《枫桥夜泊》《泰坦尼克号》《太湖美》《无锡景调》《笑中缘》《茉莉花》。

1、《赏中秋》

这首弹词而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歌词,朴实不雕琢的大众语言,几句话就写出了许仙得到白娘子的那种大为兴奋。演员脸庞儿醉生春,情至缠绵笑语温,更有几分感激惶恐之情。

2、《苏州好风光》

《苏州好风光》的管弦乐的伴奏更具现代的气息,还运用了转调,合唱以及带通俗的唱法。

3、《石库门外婆情》

《石库门外婆情》启用了钢琴和评弹的跨界探索。同时,在一些江南的民间小调里加入评弹元素,用评弹演员特有的唱腔来呈现。住在石库门的时光是不少上海评弹名家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

4、《评话扈三娘》

《评话扈三娘》的表演与语言技巧都比较复杂,对表演者来说也是颇具挑战。

5、《枫桥夜泊》

在《枫桥夜泊》中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6、《泰坦尼克号》

演唱者只用了差不多12分钟就有说有唱有表演的完成了《泰坦尼克号》的评弹,这对于古老的评弹是一个大胆的改进。

7、《太湖美》

《太湖美》是个人创作的艺术歌曲。《太湖美》积极吸取了江南城镇小调的特色,用传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太湖边丰盛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革命传统,是传统文化与当代题材结合的一个完美例证。

8、《无锡景调》

《无锡景调》是江南民间小调之一,其曲调来源自清末民间,在中国南北均有传唱。苏州评弹《无锡景调》让人们感受到了江南民歌的清新委婉。

9、《笑中缘》

《笑中缘》取自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苏州评弹中最为经典的唱段之一。

10、《茉莉花》

《茉莉花》曲声悠扬,令人陶醉。

苏州评弹
1个回答2024-02-22 16:26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在苏州听苏州评弹,去哪里呢?
2个回答2022-07-24 14:34
评弹博物馆每天下去都有演出的
很不错
门票是3-4元含一杯茶
平江区中张家巷 昆曲博物馆边上
苏州评弹介绍,苏州评弹的书目
1个回答2023-11-27 23:28

  每一种戏曲在产生到发展至今,都经历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上升或半路遇到困难,而这其中,其传统书目的表现正是该戏曲发展的见证。下面,要介绍的是关于 苏州评弹 的书目,一起和我去看看、了解一下吧。

   苏州评话的书目:
  苏州评话的传统书目,约50多部。一类说历史故事,属讲史类,如《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为“长靠书”,又称“着甲”一类是“短打书”,讲英雄好汉、义士侠客的故事,如《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

  苏州评话都是讲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每天说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能连说几个月,长的可达一年半载。这种长篇连说的特点,形成了评话特殊的结构手法。单线顺叙,用未来先说、过去重谈的方法前后呼应。用“关子”来制造悬念,以吸引听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评话创作、改编了一批新书目,如《江南红》、《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还出现一些中、短篇作品。

   苏州弹词的节目: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

  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珍珠衫》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具体内容/原剧本更好!
1个回答2024-03-08 00:26
蒋兴哥人才本自齐整,又娶得这房美色的浑家,分明是一对玉人,良工琢就,男欢女爱,比别个夫妻更胜十分。三朝之后,依先换了些浅色衣服,只推制中,不与外事,专在楼上与浑家成双捉对,朝暮取乐。真个行坐不离,梦魂作伴。自古苦日难熬,欢时易过,暑往寒来,早己孝服完满,起灵除孝,不在话下。

  兴哥一日间想起父亲存日广东生理,如今担阁三年有余了,那边还放下许多客帐,不曾取得。夜间与浑家商议,欲要去走一道。浑家初时也答应道该去,后来说到许多路程,恩爱夫妻,何忍分离?不觉两泪交流。兴哥也自割舍不得,两下凄惨一场,又丢开了。如此己非一次。光阴茬再,不觉又攘过了二年。那时兴哥决意要行,瞒过了浑家,在外面暗暗收拾行李。拣了个上吉的日期,五日前方对浑家说知,道:“常言‘坐吃山空’,我夫妻两口,也要成家立业,终不然抛了这行衣食道路?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浑家料是留他不住了,只得问道:“丈夫此去几时可回?”兴哥道:“我这番出外,甚不得己,好歹一年便回,宁可第二遍多去几时罢了。”浑家指着楼前一棵椿树道:“明年此树发芽,便盼着官人回也。”说罢,泪下如雨。兴哥把衣袖督他揩拭,不觉自己眼泪也挂下来。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到第五日,夫妇两个啼啼哭哭,说了一夜的说话,索性不睡了。五更时分,兴哥便起身收拾,将祖遗下的珍珠细软,都交付与浑家收管。自己只带得本钱银两、帐目底本及随身衣服、铺陈之类,又有预备下送礼的人事,都装叠得停当。原有两房家人,只带一个后生些的去:留一个老成的在家,听浑家使唤,买办日用。两个婆娘,专管厨下。又有两个丫头,一个叫暗云,一个叫暖雪,专在楼中伏待,不许远离。分付停当了,对浑家说道:“娘子耐心度日。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浑家道:“官人放心,早去早回。”两下掩泪而别。正是: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高

  兴哥上路,心中只想着浑家,整日的不瞅不睬。不一日,到了广东地方,下了客店。这伙旧时相识,都来会面,兴哥送了些人事。排家的治酒接风,一连半月二十日,不得空闲。兴哥在家时,原是淘虚了身子,一路受些劳碌,到此未免饮食不节,得了个疟疾,一夏不好,秋间转成水痢。每日请医切脉,服药调治,直延到秋尽,方得安痊。把买卖都担阁了,眼见得一年回去不成。正是:只为蝇头微利,抛却鸳被良缘。兴哥虽然想家,到得日久,索性把念头放慢了。不题兴哥做客之事。

  且说这里浑家王三巧儿,自从那日丈夫分付了,果然数月之内,目不窥户,足不下楼。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三巧儿触景伤情,图想丈夫,这一夜好生凄楚!正合古人的四句诗,道是:





腊尽愁难尽,春归人未归。朝来嗔寂寞,不肯试新衣。



  明日正月初一日,是个岁朝。暗云、暖雪两个丫头,一力劝主母在前楼去看看街坊景象。原来蒋家住宅前后通连的两带楼房,第一带临着大街,第二带方做卧室,三巧儿闲常只在第二带中坐卧。这一日被丫头头们撺掇不过,只得从边厢里走过前楼,分付推开窗子,把帘儿放下,三口儿在帘内观看。这日街坊上好不闹杂!三巧儿道:“多少东行西走的人,偏没个卖卦先生在内!若有时,晚他来卜问官人消息也好。”暗云道:“今日是岁朝,人人要闲耍的,那个出来卖卦?”暖雪叫道:“娘!限在我两个身上,五日内包晚一个来占卦便了。”

  早饭过后,暖雪下楼小解,忽听得街上当当的敲晌。晌的这件东西,晚做“报君知”,是瞎子卖卦的行头。暖雪等不及解完,慌忙检了裤腰,跑出门外,叫住了瞎先生。拨转脚头,一口气跑上楼来,报知主母。三巧几分付,晚在楼下坐启内坐着,讨他课钱,通陈过了,走下楼梯,听他剖断。那瞎先生占成一卦,问是何用。那时厨下两个婆娘,听得热闹,也都跑将来了,督主母传语道:“这卦是问行人的。”瞎先生道:“可是妻问夫么?”婆娘道:“正是。”先生道:“青龙治世,财爻发动。若是妻问夫,行人在半途,金帛千箱有,风波一点无。青龙属木,木旺于春,立春前后,己动身了。月尽月初,必然回家,更兼十分财采。”三巧儿叫买办的,把三分银子打发他去,欢天喜地,上楼去了。真所谓“望梅止渴”、“画讲充饥”。

  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封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大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直到二月初旬,椿树抽芽,不见些儿动静。三巧儿思想丈夫临行之约,愈加心慌,一日几遍,向外探望。也是合当有事,遇着这个俊俏后生。正是: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个俊俏后生是谁?原来不是本地,是徽州新安县人氏,姓陈,名商,小名叫做大喜哥,后来改口呼为大郎。年方二十四岁,且是生得一表人物,虽胜不得宋玉、潘安,也不在两人之下。这大郎也是父母双亡,凑了二三千金本钱,来走襄阳贩籴些米豆之类,每年常走一遍。他下处自在城外,偶然这日进城来,要到大市街汪朝奉典铺中间个家信。那典铺正在蒋家对门,因此经过。你道怎生打扮?头上带一项苏样的百技鬃帽,身上穿一件鱼肚白的湖纱道袍,又恰好与蒋兴哥平昔穿着相像。三巧儿远远瞧见,只道是他丈夫回了,揭开帘子,定眼而看。陈大郎抬头,望见楼上一个年少的美妇人,目不转睛的,只道心上欢喜了他,也对着楼上丢个眼色。谁知两个都错认了。三巧儿见不是丈夫,羞得两颊通红,忙忙把窗儿拽转,跑在后楼,靠着床沿上坐地,几自心头突突的跳个不住。谁知陈大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妇人眼光儿摄上去了。回到下处,心心念念的放他不下,肚里想道:“家中妻子,虽是有些颜色,怎比得妇人一半!欲待通个情款,争奈无门可入。若得谋他一宿,就消花这些本钱,也不枉为人在世。”叹了几口气,忽然想起大市街东巷,有个卖珠子的薛婆,曾与他做过交易。这婆子能言快语,况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认得,须是与他商议,定有道理。

  这一夜番来覆去,勉强过了。次日起个清早,只推有事,讨些凉水梳洗,取了一百两银子,两大锭金子,急急的跑进城来。这叫做:欲求生受用,须下死工夫。陈大郎进城,一径来到大市街东巷,去敲那薛婆的门。薛婆蓬着头,正在天井里拣珠子,听得敲门,一头收过珠包,一头问道:“是谁?”才听说出“徽州陈”三字,慌忙开门请进,道:“老身未曾梳洗,不敢为礼了。大官人起得好早!有何贵干?”陈大郎道:“特特而来,若退时,怕不相遇。”薛婆道:“可是作成老身出脱些珍珠首饰么?”陈大郎道:“珠子也要买,还有大买卖作成你。”薛婆道:“老身除了这一行货,其余都不熟惯。”陈大郎道:“这里可说得话么?”薛婆便把大门关上,请他到小阁儿坐着,问道:“大官人有何分付?”大郎见四下无人.便向衣袖里模出银子,解开布包,摊在桌上,道:“这一百两白银,干娘收过了,方才敢说。”婆子不知高低,那里肯受。大郎道:“莫非嫌少?”慌忙又取出黄灿灿的两锭金子,也放在桌上,道:“这十两金子,一并奉纳。若干娘再不收时,便是故意推调了。今日是我来寻你,非是你来求我。只为这桩大买卖,不是老娘成不得,所以特地相求。便说做不成时,这金银你只管受用。终不然我又来取讨,日后再没相会的时节了?我陈商不是恁般小样的人!”

  看官,你说从来做牙婆的那个个贪钱钞?见了这股黄白之物,如何不动火?薛婆当时满脸堆下笑来,便道:“大官人休得错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今日既承大官人分付,老身权且留下:若是不能效劳,依据日奉纳。”说罢,将金锭放银包内,一齐包起,叫声:“老身大胆了。”拿向卧房中藏过,忙踅出来,道:“大官人,老身且不敢称谢,你且说甚么买卖,用着老身之处?”大郎道:“急切要寻一件救命之宝,是处都无,只大市街上一家人家方有,特央干娘去借借。”婆子笑将起来道:“又是作怪!老身在这条巷中住过二十多年,不曾闻大市街有甚救命之宝。大官人你说,有宝的还是谁家?”大郎道:“敝乡里汪三朝奉典铺对门高楼子内是何人之宅?”婆子想了一回,道:“这是本地蒋兴哥家里,他男子出外做客,一年多了,止有女眷在家。”大郎道:“我这救命之宝,正要问他女善借借。”便把椅儿掇近了婆子身边,向他诉出心腹,如此如此。

  婆子听罢,连忙摇首道:“此事太难!蒋兴哥新娶这房娘子,不上四年,夫妻两个如鱼似水,寸步不离。如今投奈何出去了,这小胡子足不下楼,甚是贞节。因兴哥做人有些古怪,容易嗔嫌,老身辈从不曾上他的阶头。连这小娘子面长面短,老身还不认得,如何应承得此事?方才所赐,是老身薄福,受用不成了。”陈大郎听说,慌忙双膝跪下。婆子去扯他时,被他两手拿住衣袖,紧紧核定在椅上,动掸不得。口里说:“我陈商这条性命,都在干娘身上。你是必思量个妙计,作成我入马,救我残生。事成之日,再有白金百两相酬。若是推阻,即今便是个死。”慌得婆子没理会处,连声应道:“是,是!莫要折杀老身,大官人请起,老身有话讲。”陈大郎方才起身,拱手道:“有何妙策,作速见教。”薛婆道:“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若是限时限日,老身决难奉命。”陈大郎道:“若果然成就,便退几日何妨。只是计将支出?”薛婆道:“明日不可太早,不可太退,早饭后,相约在汪三朝奉典铺中相会。大官人可多带银两,只说与老身做买卖,其间自有道理。若是老身这两只脚跨进得蒋家门时,便是大官人的造化。大官人便可急回下处,莫在他门首盘桓,被人识破,误了大事。讨得三分机会,老身自来回复。”陈大郎道:“谨依尊命。”唱了个肥喏,欣然开门而去。正是:未曾灭项兴刘,先见筑坛拜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