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相声

为什么秦灭周多年以后才秦灭六国
1个回答2022-12-07 10:30
我给你分析下。
秦王灭六国的各国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21:36
挥师灭韩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置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破赵逼燕  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攻破燕国  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占领魏地  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大举伐楚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吞灭齐国  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具体故事:荆轲刺秦王,水淹大梁.郑国渠的故事
秦国能灭六国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16 08:36
天时,地利,人和
秦灭六国
1个回答2024-01-22 07:17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罢黜吕不韦,亲自执政,开始谋划吞并六国的战争。其作战的总谋略是由近及远,先取赵国、魏国、韩国,再取燕国、楚国、齐国。公元前236年派王翦、桓率军攻赵,公元前229年灭赵。在秦国攻打赵国时,邻近的韩国惧怕秦军声威,于公元前231年向秦军请降。秦国受降后,把韩地划为川郡,韩国亡。公元前225年,秦国任用李信为将率军20万伐楚,结果被楚军打败。第二年又派王翦率军六十万进攻楚国,终于在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5年,秦王任王贲为将率兵攻魏,三个月后魏国亡。公元前222年,王贲又率军攻燕,将燕国灭掉。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又率军灭齐。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二世灭六国
1个回答2024-02-27 08:57
灭六国的是秦始皇不是秦二世。
不过秦二世也灭了一国,即从春秋一直延续到秦朝的卫国。
秦灭六国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1个回答2024-03-09 02:56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为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之战、秦朝统一六国、秦朝统一中国、统一六国,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山东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
1个回答2023-01-11 07:57
秦楚燕韩赵魏齐吧
秦灭六国时的兵力对比
1个回答2022-12-07 07:10
不是杨端是杨端和
秦王灭六国寫了什麼
1个回答2024-02-11 16:14
秦王灭六国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围绕着秦王积极改革内政写就行了。
秦灭六国的顺序
1个回答2024-02-24 07:09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不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在六国都是首屈一指。于是,在一代雄主嬴政的带领下,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从历史记载来看,从开始发动灭六国战争的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为帝,中间仅仅10年的时间,秦国就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



秦国实力确实很强大,但是面对六个对手,一路走来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步走错,可能就会全盘皆输。所以当时秦国究竟是如何考虑灭六国顺序的?又为什么把齐国放在了最后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秦国灭六国的顺序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光看这个·顺序可能看不出什么,当然了这个顺序也不可能是嬴政没事干瞎想出来的,这可是结合了无数老秦人智慧的结晶。嬴政即位后,就与诸大臣进行了精细的谋划,最终决定了采取远交近攻、先强后弱的策略。接下里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策略。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就是说距离秦朝远的要建交,可以避免被围攻。距离秦朝近的出兵方便,还节省成本,就可以动手先灭掉。而六国相对于秦国的距离,可以分为三组。韩国和赵国为一组,距离秦国最近,尤其是韩国,就在秦国家门口。魏国和楚国,距离秦国稍微近一些,是第二小组。燕国和齐国是距离秦国最远。那就是第三小组。所以,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就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的同时消灭韩赵。



先弱后强

当时的东方六国,赵国、楚国和齐国是强国,韩国、魏国和燕国是弱国。先吞并弱国,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和占据更好的地理条件,这样就可以与强国进行长久战了。

所以,秦国先选择了距离自己最近的第一组,韩国和赵国。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最差,身处四战之地。秦决定第一步就灭韩国,一来是因为韩国要想东进,首先要把门口这个绊脚石挪开,二来就是韩国的武器装备十分精良。如果不先灭了韩国,如果以后韩国给其他几国提供武器,将会是心腹大患。当然了小编觉得韩国最遗憾的就是韩非了。韩非是一个伟大的法家代表,可惜,他出生时韩国已经腐败不堪,历史没有给韩非更多的时间。



秦灭赵国是完成统一大业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一旦打下了赵国,秦军的士气将得到一次鼓舞。但是秦国攻打赵国也是最艰难的,赵国军事实力与秦国旗鼓相当,尤其还有大将李牧屡次打退秦军的进犯。然而李牧这么一个英雄人物却死于秦朝的离间计,李牧死后,赵国亡国。



第二组先弱后强,所以秦国进攻的顺序是先魏后楚。魏国,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国,也因此独霸百年。然而到了魏惠王时期,人才流失,国力衰弱,在秦军的铁骑下根本走不了一个回合。战国七雄中,楚国人口最多、领土最大,那里说应该军事实力和经济应该都很强。可惜国内贵族势力太强,国家把大力量都花费在了内斗上。面对秦国大军压境,毫无还手之力。



第三组,仍然是先弱后强,先燕后齐。燕国与韩国一样,实力垫底。但是地理位置偏远,所以,燕国成为了对秦国很重要的国家,它享受了秦国“远交近攻”的一切好处。战国中期,帮助秦国弱齐。战国后期,又帮助秦国拖住赵国。可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所以最后被人家一锅端了。



最后到了齐国。我们知道齐国在齐桓公的时候是最强国,本来还有机会联合其他几国对抗秦国,可是在秦国攻打其他几国时,齐国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既不对抗秦国,也不援助其他国家,失去了大国的风范。秦国和齐国中间隔着韩魏。要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只能把齐国放在最后。所以齐国最后被灭并不是因为齐国实力强大,而是秦国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将其留在最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