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氏陶清音

姓“嵇”的是什么人的后代?谁有嵇氏家谱啊?看看!!
1个回答2024-03-08 20:52
嵇(姓):商音。谯郡。夏少康封子于会稽,遂为稽氏;汉初徙谯,改为嵇氏。

晋有嵇康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文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
嵇姓氏的由来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3 20:32
嵇(Jī)姓源流较纯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姒姓,稽姓所改。上古时候,会稽曾是大禹召集天下诸侯开会的地方,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重地,大禹死后埋葬在会稽山,他的后代在会稽山上建立了宗庙。夏朝君主少康即位,将王子季抒封于会稽,称会稽氏,遂以稽为姓。到古代汉朝初年,会稽氏的后裔迁到礁郡的嵇山,便又改为嵇姓。此后,会稽氏的后裔就以“嵇”作为姓氏了。
  2、出自北方少数民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统稽氏、纥奚氏,迁徙定居中原后,改为汉姓嵇,遂成嵇氏。
  得姓始祖:季杼。嵇姓是禹的后代。根据《元和姓纂》所记载,大约在4100年以前,夏禹死后,葬在会稽山,夏帝少康继位后,又将庶子季杼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季杼的子孙称为会稽氏。到了西汉初年,会稽氏迁往谯郡的稽山,即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就以嵇山的“嵇”作为姓,称嵇氏。另一种说法,根据《文帝叙录》上的记载,稽康本姓奚,会稽人,由会稽迁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县西),取会稽的“稽”字上半部,去“日”加“山”为“嵇”,而称嵇氏。二则虽稍有出入,然嵇源于稽则一。故嵇氏后裔尊季杼为嵇姓的得姓始祖。
嵇作为姓氏怎么读?
2个回答2023-10-07 00:51
嵇 jí
部首笔画
部首:山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五笔86:TDNM 五笔98:TDNM 仓颉:HDIUU
笔顺编号:3123****4252 四角号码:23972 Unicode:CJK 统一汉孝迹字巧州并 U+5D47

基本迹渗字义
姓。嵇 Jī
陶氏家族的陶氏名人
1个回答2024-01-02 23:07
武柳堂兄弟姐妹都来参加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谯家镇印山村陶家山主公陶国才主母殷氏
陶氏古代名人,有谁知道啊?
1个回答2024-05-02 19:55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2009-2-9
陶 潜:(公元365~427年),字渊明2009-2-9
陶 侃:字士行,浔阳人2009-2-9
陶汝鼐:字仲调,宁乡县人。号密庵2009-2-9
陶姓古代名人,陶氏古代名人2008-11-1
陶氏家族的陶氏家族
1个回答2024-01-06 17:08

简介
陶姓姓源有二支,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
关于陶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陶唐氏就是帝尧,虞阏则为舜的后代。
人们称熟知的帝尧为陶唐氏原因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因为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至于“尧”,则是他的号,是他生时臣民用来称呼他的,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因此,尧的子孙后代才会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
尧的最初封地在陶丘,据《说文》上的考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后来所徙的唐地,则是现在河北省的唐县,所以出自帝尧的这一支陶姓,最初应该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方。
虞舜的后代之所以也姓陶,则是由于他的一个后代虞阏,在周朝的时候做了“陶正”的官。所谓“陶正”,就是专管治陶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以官为姓,全部改姓了陶。
至于舜的后代之所以以虞为姓,则是因为他把君位禅让给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禹封在“虞”,子孙也依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姓,就此姓了虞。当时虞地的位置,就是现在河南省虞城县。因此,出自虞舜的陶姓,最初的发源地,也应该可以追溯到河南的虞城县。
另外,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陶姓繁衍到后来,是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丹阳,是在今江苏省,位置在镇江的南方,是自唐代天宝年间以来就有的县治。浔阳,则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县。

陶氏家谱
1个回答2024-03-17 10:03
陶性从血源上可以追溯到娆舜,从来源上,陶姓祖先最初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陶姓姓源有两支,一支唐饶,一支虞舜。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翰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博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蒙古,布朗,回等民族均有此姓。而今安徽最多,江苏和云南次之。
陶氏家族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2 23:53

对中国陶姓民众的统称,据史料分析陶姓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在来源方面,陶姓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

陶唐氏之舞
1个回答2024-03-04 17:54

唐尧或者唐帝所创,“消肿舞”

陶氏家族的起源
1个回答2024-03-14 09:16

陶姓来源有六 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告册埋尔族托库尔氏汉袜蚂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姿槐均有此姓。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