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相声之王拜师于谦

求!!!叶天士拜师谦学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10 10:48
 

叶天士是清代的名医。他一生对医学孜孜以求,笃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不管什么人,只要有一点所取,他必不惮辛劳,必欲得之而后快。他一生拜师无数,博采众长,从不囿于门户之见。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有道士,有和尚。可谓“师门深广”,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康熙年间,浙江有一个孝廉,和同学们结伴进京会试。船到姑苏,孝廉病倒了。同伴用轿子把他送到名医叶天士家去诊治。叶天士诊视良久,告诉他:“你的病没什么大碍,不过是偶感风寒而已,一剂药即可痊愈。你这是要去那里呢?”孝廉说:“去会试。”叶天士说:“你那里也不要去了,我从你的脉象看出,很快你就会得上消渴症的,这种病无药可救,你的寿命不会超过一个月了,赶快回家,去料理后事,还来得及。”说完,给孝廉开了一纸治风寒的药方,并把孝廉的脉象记入了医案。

    孝廉回到船上,愁眉苦脸,准备和同伴告别回家。同伴说:“这都是医生骗财的惯用伎俩。他不过是个医生,又不是神仙,怎么能决人生死?不必理他。”第二天,孝廉吃完药,风寒就好了,在同伴的怂恿下也一同启程北上,然而心里总感到很悲伤。

    船到江口,遇大风不能前行,同伴就邀孝廉一同去游金山寺。在寺门墙上,挂着一块“医僧”的牌子,孝廉走进僧舍,让老僧为他诊治。老僧问:“居士这是要去那里?”孝廉说要去会试。老僧皱眉答道:“恐怕来不及了,你前去登陆消渴症就会暴发,寿命不会超过一个月,为什么还要远行呢?”孝廉马上哭泣了起来说:“真如叶天士所说啊。”老僧说:“叶天士说什么了?”孝廉说:“叶天士说此病将发,无药可治。”老僧笑道:“呵呵,药如果不能治病,圣人何必留下医道?”孝廉听出话外之音,马上跪下求救。老僧告诉他:“你前去登陆时,有一个叫王家营的村子,盛产秋梨,你买它一车子,渴了就以梨代茶,饿了就蒸梨作饭。你吃个大约百十斤,就会好了。怎么能说无药可治呢?简直是误人性命。”孝廉拜谢而退。

    登陆后,果然消渴病大作,孝廉按照老僧所说,以梨作餐饮。到都城后,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考完不中。随即返乡,为答谢老僧活命之恩,路过金山寺时拿了二十两黄金和京城的一些土产去拜见老僧。老僧收下了土产,退回了黄金,并告诉他:“你到姑苏后,再去找叶天士,让他再给你看看,如果他问你是谁治好了你的病,你就告诉他是老僧,就算是报答我了。”

    孝廉到姑苏后,果然又去找叶天士,让他给自己看病。叶天士早已忘记此事,看过脉后,告诉他:“你没病啊。”孝廉提醒叶天士:“我就是你说的那个必得消渴症,只有一月寿命的孝廉。”叶天士让徒弟查医案,果有此事。惊讶道:“你遇到神仙了吗?”孝廉告诉他,是老僧治好了他的病。叶天士说:“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孝廉走后,叶天士摘掉了行医的匾牌,遣散了徒弟,埋名更姓,穿一身旧衣服,驾一叶轻舟,来到金山寺,要求拜老僧为师,学习医术,老僧收留了他。

   叶天士时刻不离老僧左右,认真观察老僧的治病方法。过了几个月,见老僧治了几百人,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告诉老僧“我有所悟了,如果再有病人,我试着开开方,好吗?”老僧说:“可以啊。”等再有病人了,叶天士开一方,给老僧看。老僧说:“你的学问的和姑苏叶天士差不多,为什么不自立门户,而来依附老僧呢?”叶天士说:“弟子怕像叶天士那样误人性命,所以必须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方可治病救人。”老僧大加赞赏:“善哉,善哉,就凭这一点,你比叶天士强多了。”

    一日,来了一个病人,肚子大的像怀了孕,家人告诉老僧:“病人腹痛好几年了,现在更厉害了,一点也不能进食了。”老僧看完后,让叶天士再去珍视,然后开方。叶天士看完后,开的方里有白信(砒霜)三分。老僧笑说:“你现在不及我的,就是太过谨慎了。此方需用白信一钱,这个病就根除了。”叶天士大惊说:“这个人患的是虫疾,用白信三分足可以杀死虫子了,白信是剧毒药,用的多了,人怎么受的了?”老僧说:“你虽然知道是虫疾,但你不知道虫子的大小。此虫已经长到二十寸长了,如果只用三分白信,虫子不过是暂时昏厥过去,并不能致它于死地,以后必然复发,到那时它就会产生抗药性,就无药可用了。用一钱,虫子立死,永绝后患。”叶天士深有感触。老僧马上让侍者拿出白信,送入病人口中,并给家人说:“赶快回去吧,到晚上必然会拉出死虫,到时候拿来让我徒弟看看。”果然。晚上家人挑着一条二尺来长的赤色虫子。病人已开始进食。老僧让家人用人参、黄芪熬粥让病人吃,病人三天就好了。

    叶天士心悦诚服,告诉了老僧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虚心向老僧求教。老僧感念叶天士的真诚,倾其所有,以教天士,并把自己多年的医案送给天士。此后,叶天士的医术大进。

    叶天士当时已是名医,但他并没有自以为是、惟我独尊。他摒弃“同行是冤家”的陋习,放下架子,虚心求教,让医术精益求精。 叶天士还十分重视医德,去世时谆谆告诫子弟说:“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那像我们现在,认识几个草药名,就敢自称是中医,不仅败坏了中医的名声,还误了百姓的性命,可叹。

    此故事见载于《客窗闲话》。
崇拜薛之谦歌词
1个回答2024-02-02 01:36

薛之谦《崇拜》歌词如下:

我有一个幼稚的想法,给你一个约束我的魔法,我变成雪人的话,就可唤巧以慢慢融化,让你收下,我最美的年华。我还有一个无知的想法,抛弃世界吧,就剩我们俩,若现实不是童话,我就变成你的白马,只带你去摘下,用我伤疤,灌溉的鲜花。

我崇拜,你回眸一笑,就万里火海,能明白,我孤独的存在,世间万般等待,不及你口先开,岁侍要不要跟我来。可好奇怪,你回眸一笑,就爱恨重来,我还在,用上次的遗骸,只要记忆还在 我就不知悔改,让你满意离开。

我给你一个阻止我的办法,从现在开始,不准说真话,你提问我来回答,输的人慢慢木化,但愿我很优雅,伤口还能长出你爱的花,我崇拜,你回眸一笑,就刀山火海,我本来,应该一生无爱,世间好多遗憾,一切都有替代,但除了你以外。

《崇拜》歌曲赏析:

《崇拜》是薛之谦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以标志性的嗓音演绎,声线情绪厚重且强烈的表达力,薛之谦以极具丰富性的音乐表情传递着歌曲中的情感内涵。

薛之谦在演唱《崇拜》时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声线磁性而具有穿透力,在每个音符乎链吵中都能够传达出浓郁的感情。从柔和到高亢,他用声音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崇拜之情。

歌曲在精巧编曲中充满跌宕的故事感,字字句句都是心中情之所至的真挚表达,将音乐的浪漫氛围烘托至顶峰,在爱里情不自禁,入情中伤难自愈,赴你心不顾一切,陷我身刀山火海,皆是崇拜。

叶天士拜师谦学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04 04:33

  1、故事介绍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高热大汗,面赤口渴,脉象洪大,叶天士开了药方,可服后总不见效,他知道治疗母亲的病应该使用白虎汤,可总是担心母亲年岁已大,受不了这种攻伐力量强的方剂。薛雪闻得此事后,笑道:“老太太得的是这个病,本就该用白虎,药下对了,当然不会伤人,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叶天士闻言顿悟,便改用此方,果然很快就好了。于是,他亲自前往薛雪家中,拱手作揖,诚心请教,薛勇也十分感动,二人尽弃前嫌,从此成了至交密友。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2、人物简介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薛之谦的崇拜表达了什么
1个回答2023-12-16 13:45

薛之谦的崇拜表达了撕心裂肺的感情。

薛之谦《崇拜》这首歌曲用催人泪下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痛点,让人痴迷不已。通过歌曲中悲伤绝望的情感,抒发了人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描述了一种“崇拜”的情感,那是一种痴迷、执着、不可自拔的感觉。

这首歌曲深深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敏感的情感,让人们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是一首能够深刻打动人心的经典之作。歌词中情愿被你约束,甘心成为被你观赏的雪人,将最美最纯洁的情感赋予你;抛弃世界,进驻童话故事中,有白马和公主,那些感情的伤疤啊,且让它灌溉土壤,只为你盛开最美的鲜花,更表达了对感情的依恋和痛苦之情。

薛之谦歌曲评价

薛之谦的嗓音非常独特,有着非常磁性的质感,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他的歌唱技巧也非常出色,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唱法,包括高音、低音、轻善、沉稳等,使得他的歌曲在音乐上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薛之谦的演唱风格非常独特,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得非常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他的歌曲往往以平实、真诚的表达方式,将情感传递给听众,令人心生共鸣。

虽然薛之谦的唱功并不是非常高超,但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嗓音和表现方式,打造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让人难以抗拒。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情感共鸣力,也非常耳熟能详,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音乐偶像。

想要拜于谦为师的人是很多的,那么于谦一共收了几个徒弟呢?
3个回答2022-12-15 23:11
想要拜于谦为师的人很多,但是他的弟子没有很多。因为于谦对弟子的选择主要是看眼缘的。
于谦的小儿子拜郭德纲为师了吗?
1个回答2023-12-03 11:32

相比于谦老师大公子 于思洋 (艺名于云霆,江湖称呼“郭小宝”)时常出现在德云社舞台,并因为郭德纲不断“宣传”而被观众广为知悉,二公子 于庚印 鲜有曝光,很少人知道。

于庚印 ,2013年出生,已赐艺人 于云田 ,郭德纲“云”字科徒弟中第十三位。不能不说于谦在郭德纲心目中位置之重要,才几岁的小儿子还能位列德云社“云”字科,即使带艺投入郭德纲麾下的张潘和刘铨淼也未必有这个待遇。

于思洋今年已经十四岁(虚岁),郭德纲徒弟中第五位,在张云雷、栾云平、孔云龙之后,排位比岳云鹏、烧饼还大,人称“五哥”。这个行业论拜师入门次序,与年龄无关。

显然,于庚印早已经是正式位列郭德纲徒弟。按照郭德纲热衷于徒弟从小授艺、以及于谦老师对于相声的执着,于庚印和哥哥于思洋一样,肯定一边读书,一边受郭德纲口传心授、学习相声艺术。

这里有个问题,这小哥俩是否已经正式举行“摆知”拜师仪式?没见过相关报道,不过郭德纲对于相声习俗很讲究,没有“摆知”的徒弟都会在“德云社家谱”中注明“口盟”,而于思洋和于庚印都没这个标注,由此可以推测已经“摆知”过了。

于庚印尚小,还在读幼儿园,路还很长,以后是否真的会走上相声之路还很难说,但依靠父亲于谦光环,先占据一个德云社名额,也算是为今后生存留个饭碗。

有于谦老师这个“金牌捧哏”,于思洋和于庚印长大后,再不济在德云社混口饭吃绝对没问题,而且都是“云”字科,未“出师”已经江湖声名大噪,又有相声江湖大腕郭德纲亲授艺术,前途不可估量。

确实拜师了,这是郭德纲和于谦的早有的约定,于谦的小儿子大名于庚印,艺名于云田,也是云字辈,也是云字辈最后一位。

于云田出生在2013年5月,是于谦最小的儿子,于云田经常和郭德纲的小儿子安迪一起玩。张云雷在澳洲做个人巡演的时候,两个孩子就也一起去捧场了。

于谦和郭德纲是有相互约定的,互相成为对方儿子的师傅,但是并不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就说相声。于谦和郭德纲一样,对自己的第二个孩子打算放养,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做过多要求,甚至不要求孩子学习什么,一切顺其自然,安安生生做个二世祖。


于谦的大儿子艺名叫于云霆,有一次于谦去马场游玩的时候曝光了儿子的照片,结果麻烦就来了,让大儿子的生活过多的被媒体介入,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对于小儿子,于谦是吸取了教训,尽可能保密。

所以于谦的小儿子于云田确实拜了郭德纲为师,但是这种师傅更接近于西方的教父,是负责教育孩子的人生,而不是一定只教孩子相声。如果孩子长大了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勉强他的。

欢迎关注十三,一期盘盘 娱乐 !

众所周知,于谦是德云社的二号人物,也郭德纲的固定搭档和亲密搭档,他俩关系堪比亲兄弟,没有于谦就没有郭德纲的今天,没有郭德纲也没有于谦的成就。于谦于大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于思洋2006年出生,6个月后就拜郭德纲为师,而小儿子于庚印还不到2岁,据网传已拜郭德纲为师,于谦的两个儿子俨然成为郭德纲的干儿子。

于谦的大儿子于思洋6个月拜师郭德纲,取名郭小宝,当然这是郭德纲给于谦开的一个玩笑,不必当真,于思洋在德云社是最小的相声演员,于是郭德纲同样给于思洋取了一个艺名于云霆,现在的于云霆已有12岁,聪明活泼,很有表演天赋,不过现在还是以学业为重。

关于于谦小儿子的曝料不多,小儿子名叫于庚印,据网传已是德云社的一员,并且拜师郭德纲,郭德纲赐艺名于云田,于庚印就成为德云社"云"字科最后一个徒弟,至此于谦两个儿子都成为德云社的相声后备人才,也成为郭德纲最小的两个徒弟。郭德纲与于谦既然搭档,自然对两个徒弟,希望他们长大后将德云社相声继续发扬光大。

这几年,无论是郭德纲还是他创办的德云社都是风头大盛,俨然成为当今相声界的第一人,而这除了和郭德纲自己本人稳健的台风和踏实的相声基本功外,和“德云社一姐”,爱好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要知道当年郭德纲能拜侯耀文先生为师,入了相声传承,这其中于谦可是出了不少的力,再加上于谦本身师承石富宽先生,尽得石富宽先生捧哏真传,这也令他和郭德纲搭档说相声期间配合十分默契,而且于谦老师极善“现挂”,这也令他们的相声极具看点。


也因此,郭德纲对于谦十分尊敬,两人也在长达十几年的搭档之中建立了超越友谊的关系,所以现在流传着“ 不限鸳鸯不羡仙,只羡郭德纲有于谦 ”这句话。



在这种情况下,郭德纲和于谦关系十分要好,不但让自己的儿子认对方为干爹,更是成为他们相声领域的师父。



比如,郭德纲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郭麒麟和郭汾瑒认于谦做干爹和师父。



而于谦老师也让自己的孩子认郭德纲为干爹和师父,只不过因为郭德纲在说相声期间经常调侃于谦老师的大儿子“郭小宝”于云霆,没怎么提过于谦老师的小儿子,于谦老师本人也极为低调,基本上没怎么曝光过自己小儿子的消息,因此,网友们都以为于谦老师只有一个儿子,或者小儿子没有拜郭德纲为师。



其实,我们从德云社家谱中就可以发现,于谦老师的小儿子尽管出生于2013年,今年才5岁,但是从德云社家谱中可以看出,郭德纲很早就收他为徒了,还赐名于云田,“云字科”弟子,从年龄来看,于谦老师小儿子于云田俨然是德云社最小的相声演员了。


如今,于谦老师的大儿子于云霆已经12岁,在师父郭德纲和父亲于谦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多次登台亮相,而于谦老师小儿子目前还比较小,上台机会不多,但是,郭德纲无论是出于做干爹还是处于做师父的层面都会好好教授于谦老师的两个儿子相声基本功的,再说了单从“郭小宝”和“郭小小宝”这两个称号,郭德纲也会尽职尽责的,你们说是不是?

自己嘚啵嘚啵,从来不看。

关我鸟事,这种问题以后别再出现行不?

拜了,艺名叫于云田

拜了,郭德纲赐艺名于云田,是云字科的关门弟子

好事!相声讲究传承,心里为中国的传统艺术能够发扬光大感到高兴!

拜了,云字科最后一个,于云田

于谦的小儿子拜郭德纲为师了吗?
3个回答2022-09-24 07:05
其实,我们从德云社家谱中就可以发现,于谦老师的小儿子尽管出生于2013年,今年才5岁,但是从德云社家谱中可以看出,郭德纲很早就收他为徒了,还赐名于云田,“云字科”弟子,从年龄来看,于谦老师小儿子于云田俨然是德云社最小的相声演员了。
登门拜访是敬辞还是谦词
1个回答2023-09-06 03:31
你问的是登门拜访是敬辞还是谦辞吗?这个词语是敬辞。
“登门拜访”意思是亲誉知自上门拜候,表示对滚侍对方尊敬的说法,比如,当你和朋友分别时,朋庆备消友邀请你去他家作客,你当时去不了,你就可以说谢谢,改天一定登门拜访。
“登门拜访”出自《旧唐书李宗闵传》:退迹者成后时之夫,登门者有迎吠之客,意思是上门去对方家,登门拜访,有事求上门。
于谦的小儿子拜郭德纲为师了吗?
1个回答2023-12-01 21:58

于谦的大儿子于思洋已经成为了德云社的“五哥”,却很少有小儿子的信息。不过,在德云社丙申年新修的家谱中,云字科最后多了一个于云田。上面只写了本名于庚印,2013年5月31日生人。家谱中并未写明身世,也未写明拜师时间。

这个还没有摆知的,排名云字科第十三位的,就是于谦的第二个儿子,人称“郭小小宝”或者“郭二宝”。之前,郭德纲已经和于谦约定,各自的孩子分别拜对方为师。用郭德纲的话说,这叫“互换人质”。

于庚印的亲哥哥,今年刚刚十三岁的于思洋,因为排名云字科第五,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五哥”。就算是当今的德云一哥岳云鹏也不能例外。因为岳云鹏虽然来的不晚,但水平太差,第一批拜师把他甩了。现在,他的排名是第七位。

2006年,德云社正式走红的第二年,何云伟,栾云平,曹云金和孔云龙,再加上刚刚半岁的于思洋共五人,正式拜在郭德纲门下。因为当时于思洋年纪最小,因此排行第五,因此就有了“五哥”的称谓。

艺术家庭里的孩子,天生就有表演天赋,再加上名家的悉心培养,于思洋三岁的时候就在舞台上,面对数千观众唱了一段“十三香”,并且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但与大哥哥高调献艺不同,于谦的二公子于庚印就显得低调了很多。如果不是被德云社新修的家谱收录,很多人几乎忘记了这位最小的云字科的存在。而这一切还是因为他的父亲于谦的有意为之。

原来,于庚印出生的2013年,国家的二胎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于谦在体制内的身份,是不允许生二胎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于谦干脆就来了一个冷处理。现在的二胎政策已经放开,大家也就都无所谓了。

2019年的时候,郭德纲的霄字科都收了好多个徒弟了。但还是把于云田放在了云字科。不知道在2018年9月拜师的张鹤擎与刘鹤安得有多尴尬。

但德云社向来对辈分要求十分严格,2016年,栾云平和岳云鹏同时正式收徒。这样,栾云平的徒弟侯筱楼、高筱贝等人和岳云鹏的徒弟刘筱亭,尚小菊见到于云田就得叫一声“十三叔”了。

现在7岁的于云田应该算是相声第八代演员中,最小的一个了。而最年长的八代相声演员是姜昆的徒弟齐立强。1956年生,他和于云田的年纪相差到了57岁。

而同是姜昆门下,唐爱国的徒弟,第九代演员小么哥张勇,出生于1975年,虽然年纪比于云田大了38岁,但见面还得喊一声师叔。其实,辈分大小并不重要,能把相声说好,才是根本。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