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单弦演奏

吉他扫弦节奏怎么扫
1个回答2022-11-27 04:52

  扫弦的节奏有两种:一种是向下扫弦(由第六弦向第一弦方向扫);一种是向上扫弦(由第一弦向第六弦方向扫)。很多朋友扫弦经常会发现扫不动,尤其是向上扫弦,扫的很不整齐。一般来讲,向下扫弦何意用拇指指肚向下拨弹,也可以用食指的指甲向下击弦,还可以用中指和无名指并进向下弹。向上扫弦最简单的就是用拇指的指甲向上依次扫动,具体几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注:上图中的"↑↓"表示扫弦的方向,穿过几条弦就扫几根弦。如果把握不好,其实全部扫也无所谓,只要扫的整齐好听就可以了。

吉他的万能伴奏和弦
2个回答2023-09-29 07:46
额...........这个没有万能的,只是有些进行出现大桐频率会比较高
常用的和弦进行有
1 5 6 4
1 6 4 5
(这里在C大调调里1是C和弦 2是D 3是Em 4是F 5是G 6 是Am 7是Bm)
根据歌调式夹变调夹,换大调和小调和弦。
还有C G Am Em F Em F G这个进行适合大部分五月天的歌,调不对就夹变调夹
我知道的常用的就漏仿漏这些了,这里还是很复杂的。不过一首歌一般就4~7个和弦能解决了,很多街头卖唱的都能4个和弦走天下我觉得太厉害了,和弦编配里面的学问还是很多的。

用这种简单的和弦来配的伴奏一般返烂也只能达到在调上这个水平,想要出很好的伴奏效果不能光靠这几个和弦。
吉他扒铺 怎么听扫弦的节奏和和弦?
2个回答2023-04-21 07:28
节奏型可以按原曲里的吉它的节奏型,没吉它听鼓的节奏也行,和弦听贝司的音扒…
有什么歌曲是AM和EM和弦吉他弦演奏的?
1个回答2023-11-01 04:16
一般的说..简单歌曲是有很多..象 一帘幽梦 兰花草销颂 基础歌曲..
建卜斗袜议把F把握准..那就可以用型激很多了..因为很多简单歌曲会带F..当然F可以说也是新手难点..
怎样练好吉他扫弦,以及节奏感,前八后十六该怎样练?
1个回答2022-09-28 09:23
买本基本乐理去练节奏
吉他 伴奏中和弦外音的构成?
1个回答2022-10-04 16:53
又称装饰音,是在和弦三度,五度,七度等基础上添加一些与和弦音相辅相成的音位。
如C和弦有1,3,5组成,可以在这个和弦的基础上弹奏任何一个装饰音,装饰音可以一带而过,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平常我弹奏的时候都是靠感觉,如果这个感觉有了,就像唱歌时伴唱一样。利用勾弦,击弦,滑弦等技巧试一下就知道了。
许巍吉他歌曲弹奏扫弦节奏
4个回答2022-09-29 01:31
其实许巍的歌的弹唱我觉得扫弦的话 讲究的就是个随意····没必要按着刻板的某一个节奏去弹
蟋蟀的耳朵
1个回答2024-06-04 14:50
蟋蟀有听觉灵敏的“耳朵”。但是它们的“耳朵”并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一对前足的小腿缝隙里。因为蟋蟀的听觉器官长的位置很特殊,它们对不同方向传来的声音反应也不一样。



那么,雌蟋蟀该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原来,当雄蟋蟀举起的两翅翼合拢时,便共同摩擦发生频率约为5千赫(每秒5000周)的短暂振荡。其结果是每次翅翼合拢时会发出一串几乎由5千赫纯音组成的脉冲,可以持续15~20毫秒。通常这种声音非常响亮。而翅翼重新分开时则不产生声音。但是在间隔约35毫秒后,两翅翼随即又合拢而发出音节,频率为每秒30音节左右。最常听到的雄蟋蟀发出的声音是一个4音节串,随后又出现一短暂的沉寂,通常是每秒重复2~4次。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蟋蟀的听觉器官与人类的听觉器官结构大致相似;一个声音通过传导系统(包括鼓膜,也称鼓室)使一系列的听觉感受器细胞兴奋,后者再使听神经元兴奋。但是蟋蟀的耳朵是长在两前足的膝部下面。在这里每一胫节的表面上有一对鼓膜,这对鼓膜的下面排列着55~60个听觉感受器细胞。听觉感受器细胞发出的神经轴突向上延伸到腿而形成神经束,也就是听神经。延伸的终点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胸神经节。用电子仪器记录到的雌蟋蟀听神经所显示的电活动证实,雌蟋蟀听觉感受器细胞对空气传播的声音作出反应,其频率范围在3千赫到超声频(相对人类听觉而言)之间。显然,雌蟋蟀大多数感受器对5千赫左右的声频能有最好的反应,而这种频率似乎正好是雄蟋蟀求偶鸣唱的载波频率。



声学科学家认为,雌蟋蟀面临的问题,就是两只长在前足的耳朵,彼此相距只有1厘米左右,而频率为5千赫的纯音的波长却有7厘米左右。如是这种情况,那么从任何一个声源到达两侧耳朵外表面的声音之间的强度差异至多只有几分贝,这样的微小差异,不足以引导雌蟋蟀找到求偶鸣唱的雄蟋蟀。很明显,这是雌蟋蟀身上的气管系统使得两耳之间的声音差异明显增大,而这种增大是通过气管内传播时间、共振和相移等的消除以及加强相交替的波浪现象来实现的。很可能是共振频率接近于雄蟋蟀求偶鸣唱载波频率的气管系统经过进化而成了一种定向的听觉的辅助器官。然而关于蟋蟀气管对听觉所起的辅助作用的机理至今仍是一个无人鲜知的谜。雌蟋蟀的这种对求偶鸣唱的追踪,现在仍然是昆虫行为学、神经生理学,以及近代声学共同研究的课题。